渤海國,自從上皇冊封渤海國主為渤海郡王之後,渤海就成為大唐的藩籬,成為大唐朝貢體系中的一員。

加入大唐朝貢體系,給渤海郡國帶來實際上的好處。

渤海的商船可以停靠大唐的港口,可以平價購買大唐的貨物,還能夠與同為大唐朝貢體系裡的日本做生意。

如今的渤海郡王名叫大欽茂,如今已經在位長達二十年了。

自從被大唐使者冊封登位之後,大欽茂就積極學習大唐。

他仿照大唐的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一臺、七寺、一院、一監、一局”的政治機構。

又以上京龍泉府為中心,設立五京(上京龍泉府、中京顯德府、東京龍原府、西京鴨淥府、南京南海府),建立府、州、縣建制。

大欽茂除了引進大唐的制度之外,也積極派遣遣唐使,在大唐學習先進的文化。

如今渤海國的滿朝公卿都說漢語,整個渤海國的官府衙門使用的公文都是漢文。

其實不僅僅是渤海國如此,新羅、日本也是如此。

大唐的影響力深深的根植於這些國家的底層架構中。

要繼續學習大唐,就要繼續漢化。

繼續漢化,就要繼續學習大唐。

只要大唐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向心力還在,那這些朝貢體系中的小國就會一直向大唐靠近。

大欽茂是一名聰明的君主,自從安史之亂爆發後,大欽茂立刻將國都從中京顯德府(今吉林和龍),遷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

之所以遷都,大欽茂是知道北鎮三軍的尿性的。

安祿山是靠著軍功起家,而他的軍功大部分都是在東北打出來的。

河東三鎮靠著大唐朝廷的支援,不斷的攻打北方的胡人。

渤海國雖然距離安祿山的地盤還有些距離,但是自從偽燕起兵之後,一直在東北抓生番送到前線去。

所謂的生番,就是還沒有走出山林的落後部落。

生鮮卑、生韋室、生靺鞨,都可以被當做生番抓到前線去。

而安祿山起兵之前,也曾經派遣使者來渤海國,要求渤海國一起發兵。

渤海王大欽茂靠著稱病躲過了安祿山的使者,但是渤海國的中京還是距離三鎮太近了,所以大欽茂立刻將國都遷到了上京龍泉府。

中京顯得府是大欽茂繼位之後一直在建設的首都,遷都讓大欽茂很心疼,但是他也知道,安祿山這些年吊打北方各部族,在東北能讓小兒止哭。

大唐更是渤海郡國不能得罪的,這兩邊都不是區區渤海郡國能夠得罪的起的。

既然得罪不起,那就躲到北方去,反正他們靺鞨是不畏懼寒冷的。

只是讓這位渤海郡公大欽茂鬱悶的地方,是大唐出售的商品越來越少了。

渤海國善於製造沿海航行的大船,在渤海國最高機構中,六部之中信部尚書最貴重。

而信部就和大唐的工部一樣,是掌管營造的部門。

渤海郡國的工匠們,能夠造出巨大的船沿著海岸線航行。

這些船來到了山東半島甚至深入到江南進行交易,然後再沿著海岸線北上新羅或者繞過新羅直接去日本。

可是如今山東半島還在戰亂中,而江南全部的賦稅收入都送上了漕運船,在江淮轉運使,判鹽鐵院事第五琦的籌措下,向鳳翔府和前線的軍隊輸血。

這種情況,渤海國能夠買到的貨物自然大大減少。

沒有大唐的貨物,渤海國的貿易就玩不轉了,遷都之後幾個重要的碼頭也迅速的冷清了下來。

這也讓大欽茂非常的頭疼,要知道貿易可是渤海國的命脈。

大欽茂精心建立的貿易系統,從大唐採購絲綢漆器珠寶奢侈品,運輸到日本換取日本的金子和糧食。

再用日本的金子在新羅購買人參、東珠、貂皮和糧食,裝滿了貨物送到大唐的碼頭去販賣。

不過渤海國的最大宗貿易,還是糧食。

要知道在開元天寶年間的江南道,因為絲綢價格的一路走高,導致原本是糧食主要產地的江南道地區,竟然要從渤海國進口糧食。

大量百姓將農田改種為桑田,在家裡紡織成絲帛再送到市場購買口糧,換取其他生活用品。

唐代的時候帛和絲都是可以直接當做貨幣使用的,而盛世的江南道就是帝國的鑄幣廠,大量的絲綢被製造出來,又被繁華的貿易所吸收,整個社會風氣都開始崇尚奢靡。

江南道從糧食的主產地,變成了糧食的進口地。

這也是大唐繁榮的海上貿易,才讓江南的百姓能夠低價買到糧食。

可是現在江淮雖然沒有遭遇兵災,但是徵兵徭役還是很多的。

第五琦就任江淮轉運使,透過建立鹽院壟斷鹽業後,百姓的生活成本進一步上升。

現在很多桑田都又重新改為了農田,這樣的亂世中糧食要比絲綢更有安全感。

讓大欽茂發愁的,就是整個渤海國的立國之本受到了衝擊。

如果沒有三角貿易,渤海國要如何發展呢?就在這個時候,內侍向大欽茂彙報:“國主,大唐建寧王使者求見.”

建寧王?大欽茂是很關注大唐局勢的,不過一時之間他竟然麼想到建寧王是誰?一陣恍惚過後,大欽茂這才想起來,建寧王是如今大唐皇帝的次子,坐鎮隴右的大唐親王。

建寧王的使者?建寧王是隴右都督,而大欽茂是渤海郡國的國主。

隴右和渤海,一個帝國的西疆,一個是帝國的東陲,可以說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啊。

可是建寧王畢竟是大唐的親王,大唐是天朝上國,大欽茂也不好擺架子不見。

風塵僕僕的方國壽換上了大唐的官袍,自從月初進入東北後,方國壽一行人馬不停蹄向渤海國都奔來。

他們順路去了松漠都護府,卻發現契丹八部早就已經遠遁,聯絡契丹進攻安祿山的計劃是沒戲了。

這一路上方國壽更是感覺到了北方三鎮的強大。

偽燕後方已經空虛到這個地步了,這些北方胡人依然是聞風喪膽。

像是松漠都護府的契丹八部,被偽燕掃蕩了幾次之後,嚇得一路跑回了興安嶺中。

這一路上向北逃亡的部落更是不計其數,讓段文昌好一陣感慨。

“不愧是盛世大唐啊!”

方國壽則淡淡的說道:“中晚唐河東邊鎮經常叛亂,還經常會被朝廷攻打,但是依然能夠穩穩的壓住北方的胡人.”

“大唐確實是武德昌盛了.”

不過還好有遊戲裡的電子地圖,方國壽一行人經過十天的長途跋涉,終於踏入了渤海國的國境。

亮明身份之後,方國壽還是一路疾馳,終於抵達了上京龍泉府。

大欽茂倒是對建寧王的使者非常的尊重,他換上了大唐賞賜的郡王服飾,然後在“黑水堂”中親自接見了方國壽一行人。

渤海國設立五京,又按照五行之說建造宮舍。

上京龍泉府屬於水行,黑水堂就是一座靠近圖門江的小型宮殿。

整個黑水堂的主要建築朝貢殿,是一座用木頭地板鋪設的大殿。

整個大殿都是大唐風格的建築物,六根立柱支撐起穹頂。

用鯨魚油脂製作的大型油燈,將朝貢殿照的燈火通明。

方國壽用無可挑剔的禮節向渤海郡王表達了尊敬之後,又命令手下抬上來兩個大箱子。

大欽茂疑惑的看著兩個大箱子。

方國壽開啟箱子,大欽茂立刻從王座上站了起來。

只看到一個箱子裡都是精美的珠寶首飾,各種寶石和香料,都是這個時代最暢銷的貨物。

而另外一個箱子裡都是五顏六色的布匹,雖然沒有絲綢閃亮,但是顏色之鮮豔是大欽茂從沒見過的。

方國壽接著從另外一個小匣子裡拿出一尊精美的鍍金佛像。

這下子大欽茂更是挪不開視線了。

渤海國敬佛,大欽茂也是虔誠的信徒。

這尊佛像栩栩如生,表情動作都精美無比。

慈眉善目的佛面就像是真佛一樣,身上的法衣更是快要飄動一樣。

更讓大欽茂挪不開眼睛的,是佛像下那座十二品蓮臺上鑲嵌的寶石!每一顆寶石都晶瑩剔透,而包裹在無暇寶石中的絢爛花紋明豔無比,正中的那顆透明寶石中,竟然封印了一個完美的萬字元。

這尊佛像也是方國壽精心準備的禮物,出自一名現實中是工藝美術大師的玩家之手。

可這個玩家非要在蓮臺上鑲嵌玻璃珠的行為讓方國壽非常的無語。

但是看到大欽茂這幅表情,就知道這份禮物送對了。

不過大欽茂也是執掌國政二十年的君主了,他短暫的被佛像迷了心智後,很快就恢復了平靜,他問道:“尊使遠道而來,是為了何事?”

以貿易立國的渤海國,自然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八竿子打不著的隴右使者,上來就送這麼“貴重”的禮物,肯定是所圖不小的。

方國壽笑著說道:“建寧王殿下遣我來,是為了和渤海郡王做生意的.”

“生意?”

方國壽說道:“如今隴右需要糧食,所以想從渤海國購糧.”

“購糧?隴右和渤海相距萬里,這購買的糧食怎麼運回去?”

要不是方國壽的關防印鑑都沒有問題,大欽茂都要懷疑他是假使者了。

隴右向渤海國買糧食,這不是腦子有問題嗎?只聽方國壽說道:“郡王,小使要和您談的,就是這陸上商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萱錦爭

禮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