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的行軍大帳中。

陸恆扮演的魏徵捻鬚一笑,盡顯高人做派。

王世充看著地形圖,有些不解:“先生,為何這一路上催促我軍狂飆突進,可到了此地卻又停了下來?”

自從出兵以來,王世充對魏徵的建議可謂是全盤採納,基本上沒有再提出什麼質疑。

但這次,魏徵的操作讓他也有些看不懂了。

這一路上王世充的大軍狂飆突進,一路拔掉竇建德的好幾座城池。

與此同時,王世充派出的斥候也在不斷偵查竇建德的動向,得知竇建德也已經集結起了十萬大軍,準備前來迎戰。

但王世充畢竟佔了先手的主動,所以此時最佳的選擇,應該是狂飆突進、繼續搶佔更多地盤和關鍵的戰略要地,選一個最合適的地方和竇建德進行決戰。

但是,陸恆扮演的魏徵,卻讓大軍停了下來。

停在了曹州、戴州一帶。

也就是山東附近,夏鄭兩國的分界處。

從此之後就按兵不動,既不主動進攻、攻城拔寨,也不撤退,而是每天在附近加固營寨,似乎是做出一副要長期對峙的架勢。

可問題是……竇建德人都還沒來呢啊?所以,王世充感到很困惑。

不過也只是困惑,倒是還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對陸恆扮演的魏徵產生質疑。

因為整個局勢到目前為止,還完全符合魏徵的推演。

梁國果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往東打的打算,他們雖然在國內也有士兵調動的跡象,但這顯然是為了打北方的劉武周和宋金剛。

而宋金剛果然也如魏徵預言的一樣,被竇建德打敗之後就投靠了劉武周,兩人發兵去打晉陽。

而梁軍可能是不太自信,也有可能是之前交手吃過虧,所以只是在晉陽被動防守,坐實劉武周、宋金剛的勢力不斷擴大。

按照常理推斷,梁國要打贏這場仗,怎麼也還得幾個月的時間。

這就給王世充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戰機。

當然了,王世充也沒有完全放心,他還是留了一部分人鎮守洛陽,以備不測。

正是因為魏徵之前的預言紛紛應驗,王世充才沒有因此而對他產生懷疑,而是先來詢問。

陸恆微笑著一捋鬍鬚:“鄭公,此處就是決戰的最佳地點。

再往前走,我方就要陷入劣勢了.”

王世充愣了一下:“為何?”

陸恆點了點地圖:“因為此處的勢力.”

王世充滿了看陸恆點的地點,在曹州、戴州一帶:“先生是說,孟海公?哎呀,先生糊塗啊!”

王世充還以為是有什麼了不得的理由,聽到這話不由得一拍大腿,表情懊惱。

“先生,這孟海公不過是一股佔山為王的土匪!人數往多了說,也就是三萬烏合之眾。

“我軍佔據天時,此時竇建德的大軍集結還需要一些時間,若是我方能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破孟海公,將他的這三萬人馬全都收歸己用,再去打竇建德,豈不是更加順利?”

陸恆不由得心中呵呵。

先滅了孟海公再說?嗯,當年竇建德也是這麼想的,然後就被虎牢關一戰擒雙王了。

孟海公這個人,可以說是這個年代的超級愣頭青。

腦子裡沒有一星半點的政治意識,但戰鬥力卻十分兇悍。

他造反很早,雖然勢力一直沒有發展得很大,但也盤踞在曹州、戴州附近,有三萬多人馬。

在真實的歷史中,竇建德決定去救援王世充,結果在路上經過了孟海公的地盤。

竇建德也覺得,我十萬大軍打過來了,你這區區三萬烏合之眾,難道還不趕緊望風來投?不投我就抓緊時間給你滅了,收編你的人,然後再去救援王世充。

結果,孟海公還真的一點不慫,直接齜牙咧嘴地就跟竇建德死磕上了。

顯然,兩個人都很不信邪。

竇建德本來以為能很快地幹掉孟海公,結果沒想到,這一打就打了整整四個月。

也正是因為這寶貴的四個月時間,讓秦王抓住機會先一步拿下了虎牢關,整個虎牢關之戰的局勢也就瞬間逆轉。

陸恆很清楚這個孟海公的戰鬥力,所以他當然不會讓王世充去打。

王世充要是真的去打了,那就上當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陸恆站在王世充這邊,而僅僅是為了要平衡一下雙方實力。

此時王世充政治能力低下的惡果,已經初步顯現。

王世充這個人帶兵打仗還行,但內政治理一塌糊塗。

在歷史上,他佔據洛陽、打敗李密之後,整天就想著篡位,結果很多歸附他的人才都跑了。

而在這個未免中,陸恆忽悠他帶兵討伐竇建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他的短板,讓他能夠把精力集中在軍事上,不要在洛陽胡搞瞎搞,弄得人心離散。

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王世充這個人就這樣,帶兵征伐的過程中還是又逐漸出現了這種膨脹的情緒。

陸恆很擔心真的放任他去打孟海公,然後被孟海公當頭一棒,讓竇建德坐收漁翁之利,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到時候就算秦叔寶、程知節在竇建德那邊反水,也不見得能成功了。

……至於竇建德這邊,扮演秦叔寶的霍雲英和扮演程知節的李鴻運,也在不斷地給他出謀劃策。

雖然他們兩個作為降將,並沒有得到竇建德的充分信任,但只要他們的建議能夠順應竇建德的想法,就有很大的成功機率。

霍雲英正在對著竇建德一頓忽悠。

“夏王,此時鄭軍不知為何逡巡不前,坐失良機,這對我們正是絕佳的機會!“大王你要南下爭雄,本就需要渡過黃河、佔有山東之地。

“現在若是能一鼓作氣直接滅掉孟海公,攜大勝之威,必可一鼓作氣擊潰鄭軍。

“到時大王佔據河北河南兩塊核心腹地,再討伐梁國,旋踵即滅!”

竇建德看著地形圖,眉頭微皺,似乎有些難以下定決心。

其實他很納悶,為什麼王世充會主動跑過來打自己,鄭國西邊明明還有個底盤更大的梁國。

但既然王世充都已經打上門來了,他也只能迎戰了。

根據探子的情報,王世充確實莫名其妙地不往前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內部出現了某些變故。

看起來,現在確實是打孟海公的一個絕佳時機。

如果能快速地滅掉孟海公,並吃掉孟海公的三萬人,再去打王世充,就會有很大的把握。

而且,竇建德早就看孟海公不順眼了,這是他南下之路上最大的一顆釘子,早就應該想辦法拔掉。

但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快。

如果跟孟海公僵持下去,王世充再突然打過來,那麼情況就會有些棘手了。

似乎是看出了竇建德的疑慮,秦叔寶說道:“大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與程知節一起來投奔大王,正是因為覺得大王英明神武、能謀善斷,是一統天下、眾望所歸之人。

“可是大王竟然如此猶豫,若是連一個小小的山匪都畏懼,又談何統一天下?“孟海公的位置夾在河北、河南兩地之間,佔據要衝,若是夏軍先拿下,便可佔據優勢,反之,若是讓鄭軍先拿下,我們就會陷入劣勢。

“若是讓王世充反應過來,先一步滅了孟海公,可就危險了!”

其實,打或者不打孟海公,都能說出道理。

很多戰略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正確或者錯誤,關鍵看執行得怎麼樣。

就拿歷史上真實的虎牢關之戰來說。

竇建德決定先打孟海公,結果沒想到打了四個月,不僅把人馬打得很疲憊,還錯失良機、讓梁軍先一步拿下了虎牢關。

以至於虎牢關之戰還沒開打,他們就已經處於巨大的劣勢之中。

而秦王呢?在洛陽城下力排眾議,決定分兵三千五百精銳玄甲軍去虎牢關,與竇建德對峙。

最後一戰擒雙王,為梁國徹底平定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後諸葛亮來看,竇建德的決策顯然是昏了頭,而秦王頭腦清醒、算無遺策。

可是,兩人的決策也有可能出現另一種結果。

如果竇建德壓根沒管孟海公,直接南下去救援王世充,結果孟海公突然跑出來斷了他的糧道呢?那肯定又有人要罵竇建德腦子有問題,竟然選擇繞開孟海公這個敵對勢力不管,把自己脆弱的後勤補給線暴露在敵人的刀鋒之下,犯了低階錯誤。

反之,如果竇建德能在一個月之內就拿下孟海公,那麼他就能先一步抵達虎牢關。

一過虎牢關,洛陽周邊無險可守,他很有可能挾大勝之威擊退梁軍,佔據東邊的半壁江山,與梁軍爭雄天下。

而秦王的三千五百玄甲軍如果晚到了虎牢關一步,結果虎牢關失守、大敗而歸,那秦王這個分兵兩線開戰的操作,肯定也要被後人嘲諷一番了。

所以,很多時候決策對不對,關鍵還得看執行。

玩家們針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區別,制定了不同的策略。

王世充對陸恆已經十分信任,所以陸恆給出一個相對違反常識的策略,王世充是有可能聽的。

反之,如果霍雲英和李鴻運讓竇建德按兵不動、不要去打孟海公,那才會讓他懷疑。

畢竟在竇建德眼中,孟海公不算什麼強敵。

反倒是兩人一番激將法,先給竇建德戴高帽,讓他覺得想要一統天下就必須先滅孟海公,忽悠的成功率會更高一些。

而夏軍中的那些坑爹將領們,顯然也是贊同先打孟海公的居多。

於是竇建德決定,先打孟海公,再打王世充!他和王世充,就在玩家們精心設計的劇本中,開始了這場大戰。

……晉陽城外。

劉武周和宋金剛騎著戰馬,看向遠處的梁國軍隊。

“哈哈哈,看起來梁國這群人,真是昏頭了。

有這麼多的大將不用,卻讓一個女人來守晉陽!“連日來,這平陽公主堅守不出,我軍來去自由,屢戰屢勝。

“梁國好不容易增兵來救援,卻還是讓這平陽公主領兵?真是可笑!“看來根本不需要我二人出手,即便是讓尉遲敬德帶領一軍,也足以大破梁軍!”

說罷,他看向恭敬跟在身後的尉遲敬德:“你說,這一仗該怎麼打?”

尉遲敬德傲然說道:“願領一支偏師,迂迴到梁軍身後。

等梁軍進攻時,前後夾擊,自可一戰破之!“到時,晉陽便是囊中之物!”

劉武周很高興:“好!我也正有此意!”

在他看來,這個計劃十分完美。

尉遲敬德是一直跟在他身邊作戰的老將,深受信任。

雖然地位比宋金剛略低,但論指揮作戰的能力,卻比宋金剛更強一些。

而且,宋金剛也更適合打正面。

之前他們在晉陽城下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尉遲敬德一直在率領騎兵襲擾周邊的縣城,而且戰果豐碩。

似乎在騎兵野戰中,尉遲敬德就是無敵的。

而現在,梁軍雖然派來援軍,但整個戰場的最高指揮官仍舊是那個平陽公主,一個女人。

劉武周十分確定,只要梁軍敢主動進攻,那麼他和宋金剛完全可以頂住正面。

尉遲敬德再以騎兵迂迴包抄,前後夾擊,梁軍必然大敗,這一仗不會有任何的懸念。

到時候梁國在整個河東的經營,留下的地盤、城池、輜重、士兵,就全都便宜了他們。

於是,劉武周信心滿滿地將自己手下的多數精銳騎兵全都交給尉遲敬德統率,讓他迂迴包抄,尋找最佳時機與梁軍決戰。

……另一邊,竇建德很鬱悶。

因為連番作戰之後,他發現這個孟海公竟然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之際,王世充發起進攻,竇建德損失不小,被迫後撤。

而後戰場上就出現了有些尷尬的僵持局面。

雙方都沒把握直接吃下孟海公,而孟海公竟然不打算投靠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就在這跟他們耗著。

因為歷史上的孟海公就是個終極愣頭青,面對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壓境他還一直死磕了四個月,直到被俘才低頭認輸。

現在他位於鄭夏兩國的夾縫中,可以左右橫跳,更是不會輕易認輸了。

此時的戰場上,王世充相對佔據著優勢,但要說先滅孟海公、再滅竇建德?也不太現實。

王世充每天都在催促,讓陸恆扮演的魏徵去給秦叔寶、程知節送密信,讓他們抓緊時間反水,一勞永逸地解決竇建德。

但陸恆只是推脫,說現在時機未到,得找一場能一戰而定乾坤的大戰,才好下手。

就在這樣僵持的過程中,王世充接到一個令他震驚的訊息。

梁軍從長安出兵,猛攻洛陽!而且這次,還是齊王、衛王一起手!王世充率領大軍征討竇建德,洛陽周邊的可戰之兵並不算多,所以梁國的齊王、衛王憑藉優勢兵力勢如破竹,洛陽岌岌可危。

王世充懵了。

因為此時退兵,夏軍必然來追擊,到時候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他怒氣衝衝地去質問魏徵。

你不是說梁國正在解決劉武周、宋金剛,不會來打我嗎?陸恆早就料到這樣的情況,所以並不驚慌。

“鄭公莫慌。

“梁國如此行事,確實有些不合常理,讓人出乎意料。

“但我當然也已經算好了對策.”

看著王世充將信將疑的表情,陸恆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鄭公放心,梁國此次前來,只是看起來聲勢浩大,實際上,不可能真的帶著舉國之兵而來.”

王世充愣了一下:“為何?”

從戰報上來看,這次梁軍似乎是來勢洶洶。

但具體有多少人,這也不好說。

冷兵器時代行軍打仗,對敵方人數的預估本就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很多軍隊才十幾萬人就敢號稱百萬,注水嚴重,也是為了唬人的。

所以,對於梁國到底來了多少人,王世充也並不能確定。

陸恆解釋道:“鄭公,你認為站在梁國的角度來看,哪邊更重要?“是他們的起兵之地晉陽重要,還是洛陽重要?”

王世充想了想,立刻說道:“當然還是晉陽重要.”

對於梁國來說,晉陽是他們的起兵之地,可以說是大本營、大後方。

而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晉陽所在的河東之地,太重要了。

它是抵禦北方突厥和東方河北勢力的屏障,易守難攻,一旦丟了再想拿回來,就難上加難。

而洛陽呢?首先洛陽是堅城,很難快速攻克。

至於洛陽周邊的那些地方,基本上無險可守,即便拿下來了,敵方大軍一到,也是一馬平川。

陸恆點了點頭:“所以,對梁國來說,晉陽才是他們必須守住的,這一戰他們必須贏。

“但進攻洛陽,更像是一種試探。

故意大張旗鼓、來勢洶洶,擄掠一番就走,不可能真的跟我們死磕下去。

“若是鄭公此時亂了分寸,兼程趕回,那才是中計了。

到時竇建德在後追擊,悔之無及啊!”

王世充有些迷茫,他想了想:“那以先生之見,應該如何?”

陸恆說道:“此事好辦,請鄭公給我一支偏師回援。

洛陽堅城,我自有辦法守住。

“而在臨行前,我給秦叔寶、程知節二位將軍送去密信。

“鄭公你佯裝要班師回洛陽,竇建德必然來追。

鄭公只需在路上埋伏,再有秦叔寶、程知節兩位將軍暗中策應,必可一戰而平竇建德!“到時鄭公回師,梁軍不足慮也!”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迴夢熱血傳奇

志雨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