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場景,在試煉副本中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它不僅僅是一個身份選擇的初始介面,更是隱含著一些資訊。

比如“事定猶須待闔棺”的初始場景是在縣城的城牆上,而“封侯非我意”的初始場景是在林襄敏的總督衙門。

都是對整個副本的劇情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串聯作用。

分析初始場景雖然對破解副本不見得有什麼太大的幫助,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玩家更早把握副本的一些核心要素。

楚歌說道:“這個初始場景很簡單,應該是代表著當時那個時代的一般現狀。

“盛太祖生活的地界比較特殊,在他的少年時期經歷過很多次大災。

“包括旱災、蝗災、瘟疫,以及後來讓天下大亂的洪災。

“這些天災對當時的所有農民來說都是極為致命的。

“就像這副本中展現的一樣,在旱災的時候,大地乾裂、草木枯死;蝗災的時候,蝗蟲遮天蔽日、啃噬一切;瘟疫爆發,十室九空,村邊全是倒斃的屍體;而洪災到來的時候,黃河改道,千里淪為澤國,無數百姓被洪水沖走、葬身魚腹。

“而作為初始場景的這塊地,就是這一切的見證者,見證著無數命運悲慘的農民,在這塊土地上起起伏伏、艱難謀生.”

其他三人都沉默了。

好傢伙。

本以為這個初始場景中出現的旱災、蝗災、瘟疫、洪災等等場面,只是一種誇張的表現手法,是把不同地方的自然災害集中表現出來。

卻沒想到,竟然全都是真的,全都是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

按照一般人的概念,不同地方的災害應該會有所不同,比如水多的地方鬧洪災,水少的地方鬧旱災。

但事實上往往是,旱災完了接蝗災,蝗災完了接洪澇,沒完沒了。

真正風調雨順的好時候,根本沒有幾年。

就像錢會流向不缺錢的人,愛會流向不缺愛的人,而苦難會找到最能吃苦的人。

麻繩單從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

此時玩家們看到的初始場景,就是盛太祖少年時真實的生活場景。

“既然身份定了,那我們就抓緊時間進副本看看具體情況吧.”

眾人各自選定了自己的身份卡牌。

身份分配完畢之後,眾人各自進入到這個歷史切片的不同時期,開始試煉。

……楚歌選擇的是【皇帝】身份,也就是晚年的盛太祖。

在選擇身份卡牌之後,他周圍的場景開始快速變幻。

最終,一切定格,楚歌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一處皇宮大殿中。

而在他面前,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奏摺,堆積如山。

三張天賦卡牌出現在楚歌的面前。

【壬·精神矍鑠(白色):你的精力充沛,能在長時間的工作之後仍舊保持清醒。

老年狀態下效果翻倍。

】【壬·不怒自威(藍色):你的威嚴得到提升,對方在你面前更容易變得慌亂。

】【辛·慷慨陳詞(藍色):你的發言變得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常規的試煉幻境果然不像騎兵試煉那種副本那樣慷慨,給的天賦技能都是一些比較普通的天賦。

楚歌首先排除了第三個天賦,很明顯,對於皇帝來說,不太需要去說服什麼人。

在前兩個天賦之間猶豫了一下之後,楚歌最終還是決定選擇“精神矍鑠”。

因為他很清楚,此時他扮演的是暮年的盛太祖,已經七十來歲了,距離駕崩已經沒剩多久了。

古代的平均年齡很低,哪怕是皇帝,四五十歲死亡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盛太祖的七十歲高齡是名副其實的“古來稀”。

在這個狀態下,如果精力不足的話,恐怕是什麼都做不成。

相較而言,不怒自威或許在審問官員的時候會有用,更容易找到對方的破綻,但優先順序沒有這個高。

楚歌在“精神矍鑠”的天賦上一點,開始試煉。

試煉幻境中的一切開始運轉。

旁邊有一名小太監,貼身服侍,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

“我現在應該做什麼?“難不成是……批閱奏章?”

楚歌看向面前堆積如山的奏章,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之所以選擇皇帝身份,就是因為他很清楚,這個身份多半是四種身份中難度最高的。

從年齡上來說,此時的盛太祖已經到了晚年,也就是所謂的“英雄遲暮”。

而每個英雄人物到了晚年,都是人生中最為艱難的階段。

有太多未完成的事情要去做,又有太多的宵小會趁機生亂。

而從身份上來說,治天下的難度比打天下,要大得多了。

楚歌扮演的皇帝身份,絕對不是耽於享樂、坐享其成,而是最為兇險的最後一棒。

“目前看來,不同階段之間,似乎並不存在必然的線性聯絡。

“也就是說,不管前面的三個人是否通關,我都可以正常進行第四階段的遊戲內容。

“但不排除前面三個人成績優異的話會對第四階段開場情況有所提升的這種可能性。

“還是先專注於自己的這部分內容吧。

“批閱奏摺。

“如果真按歷史上的情況來看,這絕對不是個輕鬆的活。

“不知道我頂不頂得住……”作為歷史系的學生,楚歌在這段時間當然也沒閒著,一直在準備與盛太祖有關的歷史資料。

關於奏摺這件事情,歷史上有明確記載。

盛太祖曾經在八天之中,批閱奏章一千一百多件,其中涉及到了三千四百多件事情。

如果以每份奏章一千字來算的話,他平均每天也要批閱二十多萬字,處理四百多件事。

當然,這些奏摺並不需要全都非常詳細地回覆,有些交給六部去辦理就可以,個別事關重大的才需要詳細批覆。

而且批覆時也沒必要搞太多的繁文縟節,盛太祖就很喜歡用白話批奏摺或者下聖旨。

比如大盛朝初年東夷賊寇也曾偶有進犯,盛太祖就給東南的軍民下了一道非常簡潔的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

欽此!”

更何況《暗沙》這遊戲本身是有輔助機制的,就像玩家跟古人對話不需要真的模仿古人說話一樣,批奏摺自然也不需要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去批。

只要做得大差不差,遊戲機制本身就會自動糾正。

所以對楚歌來說,批奏摺這個事情,其實倒也沒有多難。

關鍵在於,從如此海量的資訊中甄別、篩選出一些關鍵的資訊。

從堆積如山的奏摺上拿下來一本,開始批閱。

翻了一下之後楚歌發現,奏摺上的內容還算挺清晰的,事情講得比較清楚。

而且,奏摺上較為艱澀難懂的部分會自動轉化為現代人的白話文或說明文的樣式浮現在他的腦海中,這無疑進一步降低了難度。

這也合理,畢竟像楚歌這樣的玩家不多。

那些沒研究過史料、甚至不認識太多繁體字的玩家要是挑戰這一關,豈不是完全沒有通關的可能性了?肯定得加點輔助措施。

只是到第三本的時候,就開始讓人有些煩躁了。

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甚至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翻來覆去地說。

這讓楚歌想到之前大盛朝的一件趣事。

曾經有一位刑部的高官上了一份奏摺,盛太祖讀了六千多個字還沒聽出個所以然、全是空話;讀了一萬六千多個字才涉及到正題,一共就說了五件事。

而且這五件事基本上用五百字就能說得清楚。

於是盛太祖大怒,直接把這名官員叫來當場打了一頓板子,並且告誡其他所有的官員以後奏章只能陳述事實,不能搞這些繁文縟節。

於是整個官場的風氣為之一清。

曾經楚歌看這個故事是當笑話看的,但現在輪到他自己的時候,可是笑不出來了。

他看的奏摺,已經是整肅之後的狀態。

實在難以想象盛太祖之前看到的那些奏摺,得是有多囉嗦、多令人煩躁。

很快,天色暗了下來,只能挑燈夜讀。

隨身伺候的小太監顯然也已經非常習慣這種狀態,在旁邊安靜候著。

楚歌熬得頭暈眼花,眼前直冒金星,總算是把這些奏摺全都給批完了。

結果剛準備站起來活動活動,眼前的一切快速變幻。

又多了一摞新的奏摺。

看起來,是新的一天到了。

楚歌整個人僵住了,沉默無語。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NBA:開局三分全滿,暴打鐵桶活塞

萌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