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川老爹成就比兒子高得多,他吃主旋律這碗飯,所以知道厲害。

《中國銀幕》是中影承辦,總菊主管的雜誌,58年創刊。

以前提過,內容相對嚴肅,版面人物一般是影視工業背後的製作人、導演或者是關鍵演員。

雜誌會介紹行業發展現狀,電影流行風潮,一些人物的深度訪談……自我定位是業內人士或者深度影迷。

因為是全銅板印刷,賣的很貴。

09年開年第八期,當時做了一個“中國導演新勢力”的專題,所謂的“新勢力”一共有十六位,當時方沂還沒有出頭,這裡面沒有他。

10年起,隔幾期就會有一次方沂的訊息,他一共上過封面兩次,都是工作室提供的藝術照。

這兩期銷量還不錯,有些有收藏癖的粉絲會特意去二手市場上買。

比如某不知名粉絲柳姓人士,以瞭解行業資訊為藉口,先後買了兩期。

11年最近這一期重啟了“導演新勢力”的專題,開啟看,裡面還是沒方沂,但是封面有他。

因為他不是“新勢力”,他是單列出來的一個人。

——封面是《重返十七歲》的海報,方沂拿著傘的鏡頭,那個畫面被一分為二,加上傘葉傘柄,正好構成一個隱隱的問號,標題是“古典和工業”。

這個宣傳海報當時方沂沒有露臉,相當於他背面登上了雜誌,估計也是這雜誌幾十年來的頭一回。

這主要是他認知度高,雜誌才敢這麼搞。

去年,方沂有次回學校辦事,碰見張毅——《我團》裡面的搭檔。

兩人好久不見,分外親熱,在央戲外的路上散步,不久後上了新聞,但是新聞上不怎麼寫張毅。

這也是認知度的問題。

以至於張毅說:“方沂散步,這是新聞.”

“張毅散步,這不是新聞.”

方沂當時被逗笑了,說你怎麼才能上新聞。

他似乎也研究過哲學,說:“我無法提供認知度,更不能提供娛樂性,所以這個事情對大眾來說沒有了解價值;我必須要有一個故事情節才能屬於‘新聞’這個層次,就比如……”他答案是“張毅散步踩到狗屎.”

方沂:“這也太壞了,沒好點的嗎?”

“有,張毅散步踩到……遇見了段億宏.”

“還得是你最壞啊,張毅.”

方沂是在趕通告的過程中知道這訊息的,去日本前,他有行動通訊卡和勞力士兩條廣告要拍,趁熱打鐵。

一邊拍廣告,空下來補妝時,就看雜誌。

“中影最新舉辦的座談上,董事長韓三坪發表了一篇上萬字的社論,為他起頭的是年輕導演方沂——很明顯的是,影視工業正處在一個飛速進化的時間點,我想這不需要再做討論,因為我們已經犯過同樣的錯誤,七年前《英雄》上映時有媒體宣稱單廳影院仍然是未來影廳的主流,《英雄》的票房中,有相當部分是隻有一個螢幕,只有幾十個座位的單廳影院貢獻的……結果是短短兩三年內,被商業多廳影院憑藉低成本的服務迅速打垮.”

“中國最頂尖的電影人才們試圖提供自己對未來的預見,我們當前並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才是最終發展方向……導演方沂是相對可靠、且敢於發表意見的人選,過去兩年他的提議先後在一定程度上變成現實,電影工業化是他現在的選題,他提到工業化的根本是人才工業化.”

“韓三坪在講稿中提到了中影促進電影工業化的細節,七年間中國電影發展專項基金池子一共累積到了20億元,今後預計大概會以每年十億元的速度增加……這一筆錢,除了堅定不移的用在支援主旋律電影的發展上,還會與地方政府合作,對產業基地進行扶持和補貼……”“站在風口上,望大浪淘沙,哪些是真知灼見,哪些無法經過時代的考驗……導演方沂一定是那個感想最為複雜的人,他處在古典時代走向工業時代的交界處,是承上啟下的弄潮兒,是古典藝術和新浪潮交匯的見證者,但這場革命到底會走向何方,筆者懷有憧憬和憂傷……”啪!方沂給這雜誌放下了,問真姐:“我什麼時候這麼想過的?什麼古典時代、工業時代.”

真姐道:“誇你呢.”

“你不是說捧殺也不行嗎?”

“那也得分是低階水軍捧殺,還是政策性大報啊,最近新朗圍脖老是更新你的歪料,你風評還是不錯,不全靠這些大報正本清源嗎?”

《軍報》和《日報》等報紙確實也轉載了,去除了《中國銀幕》小編自我發揮的情節,而是直接摘抄韓三坪提的幾個要點。

在眾多要扶持和補貼產業基地中,通州特效產業園預計是將來的重中之重,有趣的是,產業園當前最大的特效公司就是方沂base。

人才工業化,養的就是方沂的人才。

媽呀,這怎麼回事?真是太巧合了。

方沂的通訊卡廣告和大姚合作,情節梗概是大姚和他歷經千辛萬苦,誒,回家包餃砸!然後端餃砸!一起向全國人民拜年,喊臺詞:“情繫中國結,聯通四海心”。

廣告沒啥新意,倒是讓真姐提到了“春晚”的事情。

“方沂,不能一直不去吧.”

10年方沂雖然火,春晚沒請他,今年是真請了,他也是真沒時間去。

這又不是什麼殺頭的事,華仔因為演唱會拒絕了幾次,春晚還不是繼續請。

方沂回:“看明年什麼導演吧——每年導演不一樣,明年導演未必欣賞我,也未必請.”

“那可不一定,我說該年年請你.”

拍完廣告,方沂和大姚互相關注了圍脖,也是嗖狐圍脖,大姚請方沂到他家做客,喝紅酒(京城有宅子)。

本來以為是給方沂秀兩手他的魔都舞步,沒想到大姚似乎是國內餐飲投資過於失敗了,現在對科技股產生了興趣,和方沂交流投資經驗。

也是,做明星究竟和籃球有什麼關係呢?方沂不好給人亂出主意,草草了結。

他帶著大姚送的簽名籃球,往家裡塞,一路走,家裡的燈一路亮,到門口那看到一雙小皮鞋,果然,是劉一菲啊。

這還是第一次回家了有人,要知道,以前方沂是想過十年二十年都在酒店住的,因為他實在是很少回家,做導演就更少回家。

劉拿一本雞湯文《與神同行》,站在臺階那揮手:“回來了?”

“你這書不是之前看過嗎?”

“撿起來再看看.”

“被網上訊息搞無語了?”

劉天仙抿了抿嘴,朝他揚下巴,“你知道就好,就來找你解悶了.”

“話說,那你這次和那個太太團學了什麼封建糟粕啊.”

她稍微動了下胳膊,顯出自己纖薄的睡衣,咬嘴唇。

方沂懂了,但揚了揚自己的籃球:“我球還沒放,姚明籤的啊.”

“隨便放吧,早上再來找.”

方沂丟了籃球,一邊脫鞋一邊假裝驚道:“竟然要到早上嗎?”

她頓時笑道:“你也變得胡說起來了,方沂.”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色牧羊星

納蘭凜5

高武:所有武學我都會億點點

魔行

王爺,王妃她恃寵生嬌了!

枕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