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陣地是絕對不能丟的,這一點三島信義和村井秀夫心知肚明。

原本想一鼓作氣,趁著煙霧、火炮的掩護,一舉拿下前方阻擊的八路軍陣地的三島信義大隊的進攻被擊退,尾部又遭到八路軍騎兵連的突襲。

一時之間,無可奈何的村井秀夫和三島信義,也只能指揮著隊伍轉攻為守,準備先擋住從背側突襲過來的騎兵再說。

日軍背側,騎兵連衝鋒隊戰士們的喊殺聲還在繼續著,迅速拉扯開的騎兵線,在平緩的平原地帶上馳騁。

全速爆發的騎兵衝鋒隊,帶有震撼人心的衝擊力。

在隊尾負責守衛的日軍部隊,也不免有些發怵,連忙展開火力阻擊,萬不敢讓八路軍的騎兵部隊接近,否則防禦陣型肯定會被衝散,這是可以預料的。

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王牌部隊,騎兵即便是在現在這樣的熱武器時代,近距離發起猝不及防的突襲時,依舊讓人敬畏。

可惜,衝鋒隊並非是單獨作戰的隊伍,在衝鋒隊的兩翼還有一同跟進掩護的鉗制隊。

僅僅以單薄的輕騎兵,直接進攻日軍嚴正以待的工事,正面迎擊火力打擊,這在獨立團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鬼子後衛部隊的機槍、擲彈筒剛剛擺好,緊接著便遭到鉗制隊騎兵戰士們的火力壓制。

那是由十幾門五零小炮,外加上十幾挺輕機槍組成的火力壓制。

而就在火力壓制的轉瞬間,炮彈的硝煙還沒有被冷風吹散,不過兩三百米的距離而已,騎兵連戰士們一個衝鋒便抵達眼前。

訓練有素的衝鋒隊騎兵戰士們,在快速賓士的戰馬上舉起步馬槍,射出的子彈依舊具有極高的命中率。

那子彈的速度似乎又疊加上了騎兵爆發時的衝擊,射在鬼子士兵的身上,呈現出越發強悍的威力。

風馳電掣之中,騎兵戰士們與日軍的後衛部隊已經不到五十米。

而在衝鋒隊中,還有十幾位戰士是手持晉造衝鋒槍的。

這種輕型自動火力同樣屬於輕裝騎兵的配置,卻能在短距離內爆發出強有力的火力打擊。

一片密集的衝鋒槍子彈像是雨點般砸落過來,後衛部隊的兩百多號鬼子,完全沒有辦法躲避,轉瞬間便被掃倒一排接著一排。

衝鋒隊的騎兵並沒有直接衝進日軍陣營。

這不是冷兵器時代,不需要戰士們舉著大刀衝鋒陷陣。

騎兵戰士們在抵近射擊,以爆發的火力對日軍迅速造成較大的創傷之後,接著一勒馬韁繩,策馬從日軍後衛部隊的左右翼,閃電般迂迴到側翼。

後衛部隊就交給鉗制隊好了,衝鋒隊的目標是直奔著鬼子的炮兵陣地去的。

此時此刻,八十騎騎兵在這片平原地帶上,展開了無與倫比的攻勢,只是轉瞬間的衝鋒,便直接衝破了日軍後衛部隊的防禦,致使鬼子的後部陣腳大亂。

處在隊形中後部的日軍,在倉促之中調轉槍口作戰。

另一邊,衝鋒隊發起進攻的後腳,早就潛伏在平原左右兩側山谷的火力組騎兵,同時向日偽軍部隊的左右翼發起了衝鋒。

這兩支火力部隊,各有兵力一百人左右。

這是獨立團的騎兵連與摩托化部隊融合之後的結果。

騎兵連原本就有一百六十多號戰士,再加上摩托化部隊的兵力,眼前新組成的半機械化騎兵連部隊共有將近四百人。

火力組的作戰乘具有戰馬、三輪摩托、改造馬車等等。

若不是此次地形受到限制,獨立團繳獲修整後的幾輛輕型裝甲車,也同樣能夠派上用場。

至於武器配置方面,有上馬的輕機槍,還有架設在馬車上的重機槍,架設在三輪摩托副座上的機槍,隨同跟進的五零小炮、擲彈筒、槍榴彈等等。

火力組的機動性並不差,速度方面是遠大於步兵部隊的。

這片平原地帶又是近似於一個長方形,長度很長,寬度卻並不算遼闊,兩側火力部隊的衝擊距離也只有四百米左右,當衝進到一半時,火力便可以提前宣洩出去。

這時,雙方原本投擲的煙霧彈所散發的煙霧,也已經被冷風徹底吹散。

視野重新變得清晰開闊起來。

三島信義大隊發起的進攻才被擊退,尾部的守衛部隊已經被騎兵連的衝鋒部隊攻破。

日軍有些手忙腳亂地調轉槍口,兩面作戰,一面對付其前方陣地的獨立團一營和二營,另一面對付後方進攻的騎兵衝鋒隊和鉗制隊。

偽軍還是老樣子,充當打醬油的角色,先前從日軍與八路軍夾擊的區域,逃竄到兩側之後,裝模作樣地跟著日軍,有一下沒一下地開著槍。

當騎兵連的兩方火力部隊分別從日偽軍陣型的左右翼衝擊出來的時候,日軍這才意識到情況的危急。

前後的夾擊原來還不是八路軍的全部手段。

眼下這樣子,八路竟是從四面將整支帝國與皇協軍部隊圍困了起來。

這些土八路,好猖狂的打法。

緊接著,兩側迅速突進的火力組戰士們,開始了火力的宣洩。

有架在馬鞍上的輕機槍,一邊策馬賓士的戰士,一邊熟練地操縱著機槍,騎在馬背上,居高臨下之中朝著日偽軍所在區域進行長點射。

輕機槍也就罷了,鬼子和偽軍接著甚至聽到了重機槍的咆哮。

驚駭欲絕的日偽軍聞聲望去。

那是八路軍的騎兵部隊,由並駕齊驅的兩匹戰馬和馬車、機槍共同組成的火力小組。

兩匹戰馬並駕齊驅,韁繩拉著身後快速跟進的四輪馬車,這馬車貌似也就是一些農用的板車改造而成。

車頭上坐著一位戰士,負責掌控馬車的行進,每個馬車上還蹲著兩位戰士,一名重機槍手,一名彈藥手。

重機槍的前方架著厚實的防護盾,盾牌的中間留下一條較長的縫隙,架著重機槍的槍管,重機槍手同時透過縫隙提供的敵軍視野進行射擊。

如此設計,完全可以想象,只有被重機槍掃射的日偽軍,將子彈射進那只有幾根指頭寬的縫隙,且正好擊中機槍手,才能將八路軍方的重機手打掉。

可又是高速運動中的馬車和機槍。

想要打中八路軍方重機槍手的難度,大大提升。

這正是獨立團騎兵連,經過與摩托化部隊的融合之後,研究出來的馬載機槍戰術。

曾經,俄軍也曾用馬匹拉著農用的大車,在馬車上提前安置重機槍,然後堆積上乾草,途中遇到目標,掀開稻草就可以直接開火,打擊過目標之後,馬韁繩一拽,利用馬車的機動性,隨時能打能走,曾讓對手吃盡苦頭。

他們將這種戰術稱為搭槍卡戰術。

孔捷對於這種畜力化作戰工具在騎兵連的妙用,算是對這種搭槍卡戰術的活靈活用。

這是為了彌補獨立團的半機械化重灌部隊,在坦克和裝甲車方面的嚴重不足。

以使重機槍那樣笨重的傢伙也可以具有高速的機動性。

再加上修械所的改進,重機槍架設在四輪馬車之上,固定軸上加設一定的物理裝置,還可以以一定的角度轉動,在馬車快速的運動時,既能有效規避日軍的火炮突襲,又能以密集的火力對敵軍造成殺傷。

實在打不過還能跑,槍口調轉到馬車的尾部,那就是最好的阻擊火力。

此時在左右兩側的火力組,各有五輛這樣的馬車。

一共十輛荷載了重機槍的馬車,在這遼闊的平原地形上,順著日軍的左右兩翼拉開戰線,重機槍瘋狂咆哮,此刻展現出來的殺戮力量,甚至不亞於一輛日式坦克。

那麼此時此刻就相當於,在日偽軍的左右翼,共有十輛坦克正在瘋狂進攻。

再加上協同作戰的三輪摩托的副座上架設的機槍,甚至架設在馬鞍上的輕機槍。

此刻的日偽軍被徹底包圍在中部,像是一群待宰的綿羊兒,在這群綿羊的四面八方,都是伺機就會撕上一口的餓狼。

對戰局的把握相當精準的一營長王雷虎和二營長沈泉,在煙霧彈的煙霧剛消散的同一時間,為了策應騎兵連的三面突襲,兩位營長毫不猶豫地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原本的進攻方此刻成了防守方,原本的防守方此刻成了進攻方,角色迅速調轉。

一營和二營的戰士們展開總攻之後,態度決然,壓根兒不留什麼餘地。

在後方五零小炮的全力轟擊掩護下,朝著日軍部隊發起猛攻。

四方部隊,沒有任何一方留有餘手。

一切的進攻都來得如同閃電。

……在獨立團的幹部特別戰士培訓課上,孔捷曾提出過這樣一條軍事思想。

“凡事謀而後定,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思想,只有做足了戰前的準備,戰時才能遊刃有餘.”

“這樣的思想同樣契合於咱們的軍事作戰指揮.”

“什麼意思呢?簡單點說,戰鬥之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慢,這個慢不一定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要儘量的詳細周全,儘量地查漏補缺,算無遺策.”

“準備工作認真周全地完成之後,接下來的進攻要快,戰術動作要快,擴大戰果要快,追擊殘敵的進攻要快.”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四快一慢.”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孔捷當時是這麼說的。

……眼前的四方進攻便是如此。

迅速跟進的三路騎兵部隊,外加上發起總攻的八路軍部隊,在炮彈的轟擊、重機槍的火力壓制下,被圍困在中央的日偽軍一時之間也被打懵了。

這一切都來得太快,聚集在一堆的日偽軍甚至難以展開梯次的防禦佈置。

兩側的日軍嘗試以火力阻擊騎兵連火力組的重機槍,但子彈打在那厚厚的重機槍防護盾上,頂多就是聽了個響。

重機槍的每一聲咆哮,總能帶起一連串的血花。

再也坐不住的鬼子大隊長三島信義和村井秀夫同樣慌了,在有些駭然之中,怒吼著下達命令,企圖收攏隊伍,將主要的防禦放在前部八路軍主力的進攻上。

兩個鬼子大隊長認為,從三個方向突襲過來的騎兵部隊,火力雖然兇猛,但由於騎兵的限制,兵力的限制,他們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直接覆滅帝國部隊。

倒是從前部發起總攻的兩支八路軍主力部隊,一旦讓他們突破陣地,那才是覆滅的源頭。

村井秀夫和三島信義下令,讓部隊在阻擊八路軍主力的進攻時,緩緩後退至炮兵陣地的區域。

企圖利用那十幾門火炮,對發起總攻的八路軍主力進行火力覆蓋。

可惜計劃卻沒有得逞。

從左右翼還有背側進攻的騎兵戰士們,本來就是衝著鬼子的火炮陣地去的。

騎兵連全體發起進攻之後,連長孫德勝更是策馬揚鞭,隨同戰士們一同發起進攻,同時怒吼著招呼戰士們,朝著鬼子的炮兵陣地衝擊。

猛烈的火力不斷的傾瀉下,鬼子那十幾門才組裝好的火炮周邊,鬼子炮兵的屍體倒了一堆,一時間根本沒有士兵能靠近。

也就是這耽擱的工夫,發起總攻的一營和二營的戰士們,已經突進到離了日軍前部不足百米。

鬼子縱然再想動用火炮,已然有些來不及了。

戰鬥瞬間進入白熱化。

被徹底圍困,火炮又難以發揮威力,八路軍主力眼見著就要突破陣地。

三島信義和村井秀夫終於有些絕望,絕望之後,又目露決然與瘋狂,兩人準備率領鬼子們進行最後的瘋狂作戰,玉碎以報效天皇。

正在後部率領戰士們衝殺的騎兵連指導員陳大連,衝著孫德勝大吼道:“老孫,差不多了,咱們得進行第二階段的作戰了!”

聽到吼聲的孫得勝點了點頭,招呼著身旁的兩位通訊兵戰士,兩位通訊兵戰士立馬取出紅色的旗子,來回的招展。

其他的騎兵戰士們迅速收到訊號。

原本從尾部阻擊日偽軍的鉗制隊,連忙調轉方向,向左右兩側迂迴。

竟是直接將後方門戶大開。

這下子,原本被四面圍困的日偽軍的背側,突然出現了活口。

正萌發死志,準備進行最後的瘋狂抵抗的日軍士兵們,望見活口,求生的念頭爆發,立馬朝著後側大開門戶的方向突圍。

三島信義和村井秀夫察覺到變化,也連忙斷了死戰的念頭,下令保持陣型後撤。

求生的念頭讓這兩位鬼子大隊長變得有些不太理智了。

他們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在這寬敞的平原地形上,兩條腿是不可能跑得過四條腿和車輪的。

孫德勝和陳大連之所以下令放開背側的阻擊,就是為了讓鬼子看到活命的機會,從而喪失最後的鬥志。

這就是軍事中常用的圍三缺一。

包圍三面,敞開一面,迫使敵軍出逃,最後,利用騎兵的優勢機動性,將日偽軍徹底殲滅在運動之中。

至於村井秀夫和三島信義指望的,在後撤過程中,日軍還可以保持陣型。

根本痴心妄想。

若日軍對陣的只是八路軍的步兵,這自然不算困難。

軍事素養過人的日軍部隊也一向如此,即使不敵八路軍部隊也能有序後撤,而讓追擊的八路也無可奈何。

但眼下,在騎兵連戰士們的不斷衝擊之下,排成一條長形的日偽軍部隊,很快就在有些盲目地後撤過程中,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所謂的後撤防禦陣型,轉瞬間土崩瓦解。

真正的死亡來臨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鄰國皇帝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沙漠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