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村。

三晉地區一段很有歷史的老村子了,雖然名字起得有些古怪,但村子是正兒八經的村子。

孔捷率領獨立團最後一批轉移部隊抵達牛口村一帶的第二日。

八路軍駐紮牛口村之後,第一道公告訊息很快傳開:八路軍獨立團回收清末的銅板,且回收價格相當優厚,甚至高出銅板原本面值的十倍,牛口村以及周圍村莊的百姓們,家裡還有就是儲備的銅板的,可以拿到八路軍臨時開設的兌換處,換取當下流通的錢幣,銀元、日票,或者法幣都可以。

……其實盯上銅元的可不止是孔捷。

抗戰爆發以來,日軍侵略者除了大肆搶奪黃金和白銀之外,還對流通在民間的銅元非常熱衷,可謂是絞盡腦汁地用盡了各種手段,搜刮掠奪流通在民間的銅元。

駐華日軍從三六年開始,便大規模走私中國銅元去日本,即便是面值極小的銅元,走私的總金額,也達到每年一億元以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走私銅元改成明搶,平均每個月有七百多萬枚銅元中國流入日本國內,僅上海一地每月就有四百萬銅元被蒐集。

戰後在日本發現的中國銅元,甚至多達一萬一千噸,可見日軍搜刮之狠。

在日軍對銅元大肆掠奪的局面下,其實到三九年六月之後,也就是上海淪陷一年半之後,sh市面上甚至已經再見不到銅元的流通。

日軍如此熱衷於銅元的搜刮與掠奪,目的不外乎有兩點。

一個和孔捷的初衷一樣,日軍蒐集這些銅元,也是看中了這些原銅材料,可以作為軍用戰略物資。

另一個,日軍佔領區內不允許使用國民政府的法幣,但日軍無法完全控制百姓們在小額交易中使用銅元。

於是鬼子採用釜底抽薪的辦法,乾脆把銅元抽走,使中國百姓沒有銅元可以用,從而達到徹底排擠法幣的目標。

銅元當時是作為小面值的輔幣使用,比如交易金額低於一元錢面值,或者是低於一角錢的面值,這些輔幣就能派上很大用場。

簡單點說,銅元就是百姓們用作常規生活交易中,找零用的輔幣。

這樣的輔幣一旦大量流失,情況會非常糟糕。

百姓們很快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買過東西之後,店主根本無法找零,甚至只能拿一些針線、火柴、糖果之類的小价值商品作為找零。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遠不足以應付輔幣缺乏帶來的各種困難。

就連大街上乞討的乞丐,甚至都受到了牽連。

為什麼?因為沒有銅元這樣的小面值零錢,太大面額的錢幣誰也捨不得隨意施捨。

乞丐都得改行,不然就只有餓死。

對於生意人來說就更是一種災難了。

輔幣的缺失提高了做生意的門檻,你的貨物本身價值太低,顧客根本無法用大面值的貨幣進行交易。

這又導致市面上許多以小生意餬口無的商家紛紛倒閉,百姓們的生活也因此遭受衝擊,越發的難以為繼。

至於國軍政府那邊,原本應對法幣的流通準備鑄造的輔幣,因為日軍的封鎖,其實一直不怎麼到位。

所以在不少地區,銅元的大量流失,便意味著輔幣的大量流失。

……好在鬼子一直沒能徹底佔領三晉。

晉西中段一直活躍著晉綏軍,晉南則是中央軍和地方雜牌軍的地盤,晉西北一帶則是八路軍的游擊區域,整個三晉可以說是一鍋大雜燴。

日軍想要在山西行上海之事,徹底斷絕銅元的流通,並沒有那麼容易。

再如牛口村一帶,村民們手中其實都還儲備了不少的銅板。

再加上八路軍的口碑一向不錯,獨立團回收銅板的訊息傳開之後,牛口村、西村、張家莊等各處村莊的百姓們立馬積極回應。

孔捷下令在各個村莊設下銅元回收點。

以銅元原本面值的十倍價格兌換銅元。

比如銅元本身面值是一分的,則用一角錢換一枚銅元,銅元本身的面值如果是一角錢,則用一元錢兌換銅元。

這對百姓來說,可以說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把家裡的銅元拿去,轉眼間就能換上十倍的票子。

再加上人家八路軍講信用,值得老百姓相信,所以沒有哪個百姓有懷疑的。

百姓們善良樸實,拿了銅元,換了票子,從獨立團那得了好處之後,無不對獨立團滿口稱讚。

對於八路軍獨立團的到來,牛口村一帶的百姓們,也越發的充滿了期待,真心接納。

……就這樣,前後不過三日。

駐地。

新確定的團部,也就是從百姓手裡租來的一家院子。

負責統籌此事的後勤負責人董三找到孔捷,彙報了最新的銅元收購情況:“團長,您也就是沒去,那場面實在火爆,一聽說咱們獨立團回收銅板,還是用十倍的價格回收,鄉親們一個個用麻袋把家裡積攢的銅板全部給咱送了過來.”

“您猜怎麼著?短短三天時間,咱們設下的十幾處銅板回收點,回收了將近五萬枚銅元。

這一枚銅元代表著一顆子彈的話,也就是說,咱們三天的工夫,手頭就儲備了五萬顆子彈的原材料.”

孔捷滿意地點了點頭,回收銅元一事的反應效果,比他預期的更好。

至於這些銅板,就算孔捷不收集,也遲早慢慢的流失到敵佔區縣城,被小鬼子搜刮走。

眼下一個銅板能變成一顆子彈,最終用在消滅小鬼子身上,絕對物超所值。

孔捷好奇的倒是另一件事,“對了,董三,鄉親們兌換銅板的時候,更傾向於哪種貨幣?”

董三道:“大家最喜歡的自然是銀元,再過來是日票,最後才是法幣.”

孔捷感慨道:“得,這國軍政府發行的法幣,還比不上鬼子的日票受歡迎呢!”

董三道:“團長,沒辦法,國軍發行的法幣貶值的太快,特別是這些年,貶值的趨勢更加明顯,可能一個月前還能買十斤米的法幣,一個月之後,連半斤米都買不了。

相比之下,銀元和鬼子發行的票子就穩定得多,百姓們都是為了生活,自然是哪種錢票更穩定,就喜歡哪種.”

“那收購這將近五萬枚銅板,咱們一共花了多少錢?”

孔捷又問。

董三想了想,給出了一個比較鮮明的估算值,道:“團長,五萬枚銅板的面值總額差不多有五千塊錢,咱們以十倍價格回收,花了七萬塊錢左右.”

孔捷愕然道:“你這算數什麼情況?”

董三笑道:“團長,是這麼回事,咱們的銀元儲備不夠,相對於日票來說,百姓們更喜歡銀元,但後面我按照團長您說的,百姓們如果可以接受日票兌換的話,咱們甚至可以用超出十倍的價格兌換,這下子百姓們反倒更趨向於兌換日票了,銀元咱們倒是省下來不少.”

在百姓們面前,就連一向精於計算的董三,也本著吃虧是福的理念。

孔捷恍然,笑道:“做的好,就這麼辦,只要是鬼子的錢,咱們花起來就不用心疼,另外,收購銅板這事不要做上三五日的就停下來了。

這算是咱們獨立團帶給百姓們的福利,間接的接濟鄉親們。

告訴鄉親們,咱們獨立團長期回收銅板,什麼時候大家有了銅板,都可以拿來兌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到明朝開特區

宸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