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和大伯母一直賣到晌午才回來,他們輾轉了四個村子,最後到了鎮子上才賣完。

“剛開始不好賣,也喊不出口,臨近晌午,才開始賣的快了點兒,因為五塊錢三斤,所以大多數都買的三斤,咱們六十斤,賣了一百零八塊錢,少賣十二塊錢.”

“沒關係的大伯孃,這只是剛開始而已,時間長了,咱家豆腐好吃不好吃,大家都能品的出來。

本地豆腐大都用的石膏,你們也吃過,是不是覺得還是我們家的豆腐更好吃?”

家裡人對於這點,似乎都不否認,因為是事實,其實還有一點兒她沒說,家裡的豆腐裡摻了她帶回來的豆子。

空間出品的豆子味道上更絕,是她交代爺爺泡豆子的時候抓上一把空間豆。

“如果誰家拿豆子來換豆腐,也是可以的,比如他們拿一斤豆子,就給他們一斤半或者兩斤豆腐都行,畢竟一斤豆子能出三斤豆腐,如果是水豆腐,會更多點兒,咱家門口的村民,鄉里鄉親的,也不好賺太多.”

“歡歡這話說的在理,都是一個村子住著的,不能太過計較,但也不能太不計較,比如他們拿過來的豆子,如果摻雜了許多壞掉的,那就按一斤算,提前可以跟他們說好,要那種條件好,乾淨的豆子才可以.”

薑還是老的辣,她只是起個頭,爺爺就知道後面怎麼做了。

“歡歡安排的一板水豆腐,兩板老豆腐是對的,因為年輕人喜歡吃老豆腐,老人和孩子則喜歡吃嫩豆腐.”

其實豆腐不止出了六十斤,畢竟還有一個水豆腐呢,差不多出了七十斤的樣子,家裡人留了四五斤,剩下的都給她帶著,讓她走的時候,給人家教授家裡捎過去。

當然,帶的都是嫩豆腐,葉歡一點沒客氣的收下了,還說如果在市裡頭看到便宜的豆子,她也會買點回來。

大伯父和大伯母卻說:“不用不用,其實拿豆子來換的人還挺多的,我們會根據豆子的質量給他們相應的兌換,不止是豆子,其他糧食也是可以的。

不一定非要用到錢.”

葉歡對於這點還是挺贊同的,“對,以物換物的確合適,畢竟咱們做豆腐也是為了口吃的,如果能換來糧食,我們就不用出去買了不是?”

家裡的糧食肯定不夠吃,每年種的雜糧是多,紅薯也多,可架不住人口多。

或多或少,也是會買點的,現在做了豆腐,就可以拿豆腐換糧食了,倒不失為一種方法。

瞅著家人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樣子,她也是打心裡的為他們感到高興。

家裡人有了賺外快的機會,她這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晚上回到學校之前,她找了個地方用雞蛋和嫩豆腐一起,燉了一鍋豆腐雞蛋羹,味道好極了。

她空間燒火做飯的柴火,也是她在河灘的林子裡撿的,每星期都得去撿,她還不捨得買煤球,畢竟做不了幾次飯。

也幸好空間有自助淨化功能,不然還不好處置咧。

學校晚上沒有晚自習,但是規定都得在周天晚上回來,因為週一早上還要早讀。

說是早讀,其實也都到七八點了,這個年代還沒有前世她所在的初中管理嚴格,畢竟沒有什麼升學壓力。

前世孩子都要上學,而現在這個年代,一個村子也挑不出來十個,能有一兩個都不錯了。

城裡雖然比鄉下讀書的人多,但也有一定的比例,沒有了壓力,自然也就沒那麼重視了。

如果明年順利,她就能從中學畢業了。

初四的課程裡多物理化學生物的淺顯知識,對比前世的初中,真的相當於小學裡的科學課了。

課上認真學,課下雖然沒有什麼習題可以做,但將書背誦一遍,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撒貝南當年在北大,就是靠著把書背下來,順利透過沒怎麼上過的課程,這種方法最為直接有效。

只不過原主的腦子似乎不夠聰明,所以就只能用笨鳥先飛的勤奮去補拙。

10月中旬,玉米基本上收完,這次她回家感覺有活幹了,因為家裡人忙活著做豆腐,地裡活就做的慢了。

她除了掰玉米,砍玉米杆子,還幫著爺爺捆玉米杆子,這些杆子村子裡收走一部分,剩下的都被各家各戶拉回去當燃料了。

如今家裡後院做了個磨坊,村子裡誰家辦事兒,不管是紅的白的,都會招呼他們家定豆腐。

甚至離得遠的那些,嘗著覺得好吃的,也都會在賣豆腐的時候提前通知,剛開始他們沒有要定金,後來在葉歡的提醒下,才意識到要定金的好處,於是在此之後,他們葉家豆腐坊,也有了他們的規矩。

所謂量大從優,在前三天優惠之後,就恢復了兩元一斤的價格,若遇到誰家預定超過十斤以上的,都以五塊錢三斤來算。

家人越做越熟練,對滷水的把控也是越來越好,她每次回去,都會拎幾斤豆子。

每天或多或少也會種一次豆子,一週大概能攢個四五斤的樣子。

豆腐坊收上來的豆子,攆不上他們用的時候,就會挨家挨戶的去買豆子,按照市場價買。

如此折騰下來,一個月家裡面差不多能掙個兩三千塊錢。

分成四份的話,也就是六七百塊錢。

如此一來,爺爺奶奶有了保障,三兄弟每一房也有了收入,雖然沒分家,但是有些錢是被爺奶允許的平分,比如豆腐坊,再比如年底分糧,只要家裡有餘地,就會分給大家,其實也相當於分家了。

進入11月,河南的溫度一下就降了下來,爺爺奶奶掙到了錢,就想給大家都扯一身衣裳穿,於是就和伯孃、阿孃、嬸嬸去挑選布和棉花,結果布是買了回來,但是棉花卻沒買到,因為棉花緊俏,剛進回來就賣光了。

這個時候,葉歡扛回家三十斤棉花,就很讓他們吃驚了,她自然不能說,她在空間屯了一百斤,就說是教授幫她找熟人買的,三十斤棉花雖然不多,但起碼能先給孩子們做一身。

“娘,用破衣服套吧,這樣別人看不出來,不然以為咱家掙了多少前呢,這些新棉布留著.”

“還是我家歡歡想的周到.”

阿爹一聽,覺得有道理,立即去跟爺爺奶奶說了,之後家裡就將棉布都收了起來。

“雖然這棉布買的都是最次的料子,但還是有人看見了,你們小孩子還是做一套新的,不過現在不穿,過年再穿.”

換言之,她們是打算給他們用舊衣服做一套棉衣,再用新布料做一套棉衣?

知道大人們的想法後,下個週末,她又扛了五十斤棉花回家,這下,全家人都坐不住了。

“你哪兒來的錢買這麼多棉花?棉花可貴呢!”

“爺奶,伯父伯孃,叔叔嬸嬸,爹孃,你們放心吧,這都是夏天的時候開始存的,每個月教授會給我五塊錢大洋,我攢了快一年攢下來的錢都花在這上面了,”

“那也不夠的吧?現在棉花十二塊錢都難買的到一斤,”

一塊大洋相當於十塊錢的政府幣,她買的時候,正好一塊大洋一斤,也就是十塊錢一斤。

現在十二塊錢都買不到,也實屬正常,畢竟她是從上半年都開始攢前,到了夏天才開始屯著買的。

前前後後拿回來八十斤,至少得八十個大洋,一個月五塊大洋,一年才六十塊大洋,可不差得遠呢?

“我還幫鄰居洗衣服,做飯,每個月有五塊,七塊大洋,有時候幹得多,可能會有十塊進賬,這錢就是這麼攢下來的,所以你們放心吧,來路正著呢,我是夏天開始囤的,這不怕一次帶回來太多,惹鄰居閒話嗎?所以這一次我是摸黑回來的,沒人看見.”

葉歡臉上憨憨的笑容,卻讓全家人心中感動,伯父伯母叔叔嬸嬸堅持要給錢,她就是不要。

“我不能要你們的錢,咱們是一家人,是不是爺爺?你們好好攢錢,回頭送我弟弟妹妹都去上學,這比啥都強。

我現在跟著教授學習,越發覺得讀書有用,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不怕花不出去.”

在她的堅持下,爺爺讓他們收下了這些棉花,也按照葉歡的辦法,用舊衣套新棉的方法,家裡人多,這五十斤棉花如果做的薄一點,也能湊合一人做兩身。

原來的舊棉都攢在一起,可以做一床被子出來。

新棉花即使薄,也比舊棉花厚的暖和,這是葉歡穿上阿孃做的新棉衣之後,最直觀的感受。

進入冬天之後,天越發的短,豆腐也不敢做太多,即使天冷了好放了,他們也不想賣不完剩下,所以,從前做六十斤,可能一下就減到四五十斤了。

至於葉歡這邊,賣的水果蔬菜也不敢太扎眼,頂多賣賣冬季裡有的蓮藕、土豆、南瓜、紅薯這些。

收入雖不比夏天的時候,但也能顧的住自己的日常開支。

因為今年大的開支已經都買過了,比如棉花和布,所以壓力也沒有那麼大了。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斬妖司開始長生不死

生芒果蘸辣椒

西幻魔法,從萬人之下到一人一下

四齋蒸油石慄

好運的卡牌世界

三兩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