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醃魚可以多準備一些罈子,放到空間或者院子裡自然發酵就可以,但是泥鰍一般都是買來燉湯的,必須是新鮮的,空間不能儲存活物,死的泥鰍又賣不上價格,所以後來他的稻田就一半稻花魚,一般泥鰍的養。

不再等到它們長大之後再賣,一般魚只要長到半斤重,就開始挑選著往外賣,泥鰍長到中指那麼長就差不多了,這樣一來,就能一邊賣新鮮的,一邊賣從前醃製的稻花魚,迴圈起來了。

魚和泥鰍能夠賣上價格,所以有時候一天還能賣五塊錢,但平時也就一兩塊錢的樣子。

他賣的鹹菜也不貴,一毛錢至少能吃一個星期。

後來他還在西廂房和雜物房裡種植了蘑菇,溫度如果達不到,她會在屋子裡生個爐子,這種菌菇的種可以直接在商城裡買得到,蘑菇在這個年代還算是新鮮物,比起其他菜,能夠賣的上價,一般一毛五左右一斤。

雖然這邊也有不少老太太過來賣野生菌,但那得碰,他的就不一樣了,每天都能準備上五六斤來賣,基本上來得早的,都能買得到,因為每天只能採摘這麼多,要不然他就能賺的更多了。

就這樣,剛開始的一個月他能賺二三十塊錢,加入了魚和泥鰍的月份,能夠賣到五十塊錢。

當然,魚和泥鰍也不是天天有,月月有的,沒有魚和泥鰍的時候,他會用蘑菇來替代,偶爾也會賣一些自己蒸的包子,用泡沫箱和被子包裹著,可以保證它們的溫度不被流失。

辣椒下來的時候,會做一些剁椒醬,辣椒醬,早玉米下來的時候,也會賣早玉米……

總之,家裡有什麼,他就賣什麼,你比如說紅薯葉子,鄉下沒人稀罕,到處都是,即便是八十年代,口糧少的可憐的時候,天天吃這個也會煩,但是到了城裡,他賣兩分錢一捆,都有人搶著要,這就是城裡和鄉下的區別。

城裡一根菜都得花錢買,你不買就沒得吃,而鄉下,隨便種點,就能吃到嘴裡去。

因為種菜,使得他每天的日子更加充實了,早上就是單純的賣菜,從來不再外面吃,賣完就走,早的話八.九點能回家,晚的話晌午才能回家,晌午睡個午覺,醒了就繼續忙。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著,碰上農忙的季節,就不去賣菜了,如果雨下的太大,就會騎著車去小區門口賣,打著後世買的那種大的遮陽傘,照樣能夠賣完,只不過會很辛苦罷了。

也得虧這邊天氣不是很冷,在東北生活過的他,覺得颳風下雨那都不是個事兒。

鄭龍能吃苦,勤勞肯幹,即使身體有缺陷,可是明眼人把他的生活看到眼裡,都會想方設法的來給他說媒。

這是最讓鄭龍煩不勝煩的地方,明明已經解釋了很多遍,可他們就是不信這個邪,非要一次一次的來問他。

氣得他乾脆在門口張貼個告示:“本人自知有缺陷,有兒有女足矣,不娶妻不娶妻不娶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勿再來打擾,謝謝!”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上道經

西陸明月照

末世:別人逃生,我靠女主衝關

西窗外

西遊之最強天師

小余愛吃魚丶

鎮守天牢八十載,劍出斬仙神

慶平友樂

仙之俠侶

南方喬木生

泠書之初風起

白雪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