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豐城衚衕到榮寧街,不,現在已經沒有榮寧街了,更名為三爵街,到三爵街其實不算太遠,馬車一路前行,不出意外,也就是一個時辰不到就到了。

因為馮家買下榮寧二府開始整修後,鑑於榮寧賈家乃是謀逆附從家族,所以自然不允許再用榮寧之名,所以這街名就正式改成了三爵街,寓意馮家一門三房都有爵位,得名三爵街。

馬車停在原來寧國府的東角門上,馮紫英下了車,四下打量了一番,才感覺到這裡比起當年賈家威勢猶在的時候已經是門可羅雀了。

來來往往還有人,甚至不少都是原來的賈氏族人,不過誰都懶得再往這邊望一望。

雖然裡邊還在整修,但是工匠們都不從前門進出,而是從後門進,包括運送材料,因為大觀園和會芳園都在後半部,從後門更方便,這前門就顯得特別寥落。

馮紫英本也可以從後門進去,但是他有意繞道前面來看一看,就是希望縱觀一下整個榮寧二府正面的狀況,考慮日後馮府開門開在何處。

榮寧二府原來的門肯定不合適了,在兩府之間還有一條私巷,大門似乎可以開在私巷處,可問題是這又要涉及到除了正門還有一進二進三進院落的全面改建,那工程就太大了,馮紫英無法接受。

這個時候不是大修大建的時候,只會招來不必要的攻訐職責,若是放在以後再來重構倒是可以,但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那就只能依託原來榮國府的架構來佈局了。

寧國府與榮國府之間私巷取消,圍牆開啟,連為一體,規模頓時翻了一倍,以榮國府中軸線為主,那寧國府這邊就有些浪費,不過考慮到老爹老孃還有幾個姨娘和妹妹都還要住,那寧國府這邊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在門上轉了一圈兒,馮紫英這才讓馬車從東角門駛入,自己步行進門。

鴛鴦、平兒和金釧兒三女喜滋滋地跳下車來。

能重回故地,而且還是榮寧二府合二為一,重新整修入住,對於她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訊息。

在榮寧二府中生活多年,對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在大觀園修好之後,雖然幾女都沒有資格住進大觀園,但是也經常出入,對大觀園裡的風光也是格外引以為榮。

雖說後來賈家難以為繼,大觀園裡的修繕都有些跟不上趟,但是瘦死駱駝比馬大,大觀園架子擺在那裡,依然是諸女心中的驕傲。

現在馮家成為這一片的新主人,而她們也成為馮家的一員,這種難言而又夾雜喜悅的複雜心情更是讓她們說不出忐忑和期盼。

從東角門進去,三女似乎都變得有些不太會走路了一般,腳步放慢,目光迷惘,一直走到儀門前,馮紫英看臉鴛鴦都有些怔忡迷茫的模樣,忍不住搖頭:“鴛鴦,你這是帶我們走馬觀花麼?怎麼個說法也沒有?”

鴛鴦如夢初醒,趕緊甩了甩頭,似乎要把一些情緒心思丟掉,“爺,奴婢有些迷糊了,呃,這就是原來的寧國府了,您瞧,沁芳溪就是從這裡引了一條支流過來,沿著粉牆邊上,現在粉牆還保留著,拆不拆,還得要看您和太太她們議定,因為您說這邊是考慮給太太她們用.”

沁芳溪是從西側粉牆邊上鑽進來,然後一個小回繞,從一處黑油柵欄穿過,沿著一片宅院向北,一直要到最北面的水面去了,這一片建築原來就是賈氏宗祠,但現在都已經除了房屋保留下來,其他物件都已經清理掉了。

馮氏宗祠在臨清,照理說這邊就不需要宗祠了,但這一處房屋規模不小,數量眾多,如何處置,也還需要有個安排。

“這一片原來是賈家宗祠,背後就是叢綠堂,爺你看,三間報廈,正殿有五間,兩邊的廂房亦是不少,如果沒有其他考慮的話,其實可以考慮把兩邊廂房開啟門,這樣就讓整個院落變成開放式的,可以考慮把這正殿變成一處待客的花廳大堂,叢綠堂則作為一個小佛堂,太太和姨太太她們嫌去廟裡麻煩了,亦可在這裡吃素唸佛,……”

鴛鴦的建議倒是讓馮紫英很滿意,老孃和姨娘年齡大了,也就信佛吃齋起來了,去寺廟要出門,若是在府裡就能吃素唸佛,那就最方便不過了。

“嗯,這個建議很好,叢綠堂可以考慮給太太她們用,這正殿好生打通,再把抱霞連為一體,我看倒是一個很好的待客飲宴所在,而且這裡位置適中,處於兩邊之間,正適用.”

得了馮紫英的讚賞,鴛鴦也不得意,問平兒和金釧兒:“你們倆覺得呢?”

“姐姐建言甚好,我們沒有意見.”

平兒和金釧兒被叫來之前也是糊里糊塗,後來鴛鴦才和二人言道要涉及諸位奶奶們的居所分配,。

這是大事兒,平兒和金釧兒才感覺這不是一件輕鬆事兒,難怪鴛鴦要把自己二人叫來一起參考。

寧國府這邊的宅院初一看平平無奇,但是內裡卻別有洞天。

除了正面的大廳正堂一連串的幾進院子外,東面更是有幾座規模不小的院落,都是原來主子們住的。

除了最靠南面的馬廄和僕役群房和榮國府那邊規制一樣外,再往裡就是一個小書房。

賈珍和賈蓉也是不讀書的,所以其實也就是一個裝點門面附庸風雅所用的所在,估摸著也就是和小廝們廝混的一個隱秘之地。

賈蓉院和尤氏院次第錯開,都沿著東面牆向後延伸,賈蓉院縱深很深,尤氏院略小,再往後就是賈珍的幾個妾室所居的小院落,比起賈蓉和尤氏院都要小許多。

再往後和正堂並行的就是客房和僕役居所了。

不得不說榮寧二家對僕役還是不錯,當然也因為這些許多都是家生子,有些顏面的下人都能分得單院,一家子住在一起,最不濟也能有兩三間廂房。

當然,尋常下人,還沒成親的小子丫鬟,還需要上夜的,就只能是擠在一起,甚至睡大通鋪了。

馮紫英一行匆匆而過,對寧國府這些住宅居所是沒太大興趣的,雖然屋宇眾多,但都無甚特色,真正的精華在會芳園。

從正堂穿過去,當面一道中門,進去便是登仙閣。

登仙閣三重樓,當面就有一股子飛昇躍門的氣勢,正脊和垂脊構建巧妙,正吻高聳,單看那屋簷下的梁託、雀替,還有那斗拱和牛腿,無一不是精工製作而成,哪怕經歷了幾十年風雨,依然不減其風采。

馮紫英站在一樓下仔細打量了一番,也不禁讚歎。

這樣的宅邸的確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但是這些亭臺樓榭平素的修繕維護,十個八個工匠你就幹不過來。

同樣,每年的花銷也是相當驚人。

也難怪這場面要想撐起來,這些高門大戶每年若是沒有足夠的收入,就只能一步一步沉淪下去,最終成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登仙閣背後就是逗蜂軒和天香樓,西面就是一頻寬闊的沁芳溪流淌而過,在天香樓背後形成一處豁然開朗的水面,一道板折廊橋沿著水面東側,蜿蜒而過,直通到了最南面的臨水軒和凝曦軒,會芳園的便門就緊挨著,從便門出去就是最後一排寧國府裡邊有頭有臉下人的居所。

此時正是秋高氣爽之時,馮紫英繞過逗蜂軒和天香樓,徑直沿著板折廊橋向前,厚實的木板搭得很穩,踩上去很有些彈性。

之所以得名板折廊橋就是因為上邊間歇有屋頂,可遮陽遮雨,中間轉折處還有小亭可供休憩,站在水中央,看著湖中尚未完全敗掉的荷葉蓮花,心曠神怡,油然而生。

“鴛鴦,這圍牆一開啟,一下子感覺就不一樣了,那邊是清堂茅舍吧?”

馮紫英站在小亭中,遙望水面另一端,一處掩映在綠樹藤架中的茅屋隱約可見。

“嗯,那是清堂茅舍,和清堂茅舍對面的就是凹晶溪館了,原來覺得清堂茅舍和凹晶溪館遙遙相對,風光甚美,但現在圍牆開啟之後,與這邊連為一體,那就小巫見大巫了.”

鴛鴦連連點頭。

從這裡望過去,也能看得到大主山和隱隱約約的凸碧山莊,同樣最高的大觀樓樓頂也能看得見,可見這兩邊若是連為一體,真正有渾然天成的格局了。

“走,我們就沿著凝曦軒走過去,這邊的樓宇我就不看了,但花園這一片的花樹藤蘿卻不及大觀園裡設計那麼合理,可能要再重新佈置一下,讓這邊和大觀園那邊融為一體,金釧兒,此事就你來辦.”

馮紫英吩咐道。

金釧兒趕緊記下。

一行人沿著凝曦軒過去,就能看見零星有工匠在梨香院外邊兒幹活,這一片圍牆有些拆了,有些還沒有拆,略顯零亂,不過與後院這一片是肯定要隔開來的,馮紫英也考慮日後像自己的護衛就可以住在梨香院這一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GG爆和全球人民共同穿越侏羅紀

墨坤上仙

夢起長生錄

辣條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