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接到柴恪的信時,已經在遷安城了。

放下信,他嘆了一口氣。

柴恪還算是夠仁義,專門來信提醒自己,而張景秋就只讓尤世功給自己帶話,要自己審時度勢,實在不行,可以放棄永平。

說得輕巧,一句放棄,自己恐怕就只有引咎辭職,起碼要三五年之後才能說復起的事情了。

看起來三五年也不長,自己也才二十來歲,但是有了這樣一個汙點,日後仕途之路就要艱險許多了。

兵部管不到地方上民壯的事情,馮紫英也無需向兵部稟報自己在永平府的種種。

一句話,打贏這一仗,一切都好說,便是有些出格逾舉之處,也能想辦法來彌補遮掩,可這一仗打輸了,要麼就是命喪當場,要麼就是褫奪罷官,沒有好結果。

“大哥,誰的來信?”

左良玉見馮紫英的神色不太好看,好奇地問道。

“兵部左侍郎柴大人.”

對左良玉的問,馮紫英沒什麼好隱瞞的,“他不太看好我們能守住永平,要我們見根據情況而定,如果蒙古人勢大,可以先撤,問題是崑山,我們現在還有退路麼?”

左良玉一時間沒有做聲。

對於馮紫英要求堅守遷安,左良玉也不是很贊同,但是現在馮紫英親自坐鎮遷安,那就什麼好說了。

人家富貴家玉器都不怕,難道自己這等窮人家的瓦罐還怕了不成?這一點上左良玉也不得不佩服馮紫英。

“是不是還是覺得不踏實?”

馮紫英看出了左良玉內心的擔憂。

“大哥,我不是怕死,吃了這碗飯就從來沒怕過,內喀爾喀五部我們打過交道,現在卓禮克圖洪巴圖魯率領的烏齊葉特部是炒花五部的頭號部落,但是卓禮克圖洪巴圖魯年齡有些大了,精力也有些不濟,弘吉剌部的宰賽正在逐漸取代其叔祖父卓禮克圖洪巴圖魯,論實力,弘吉剌部能夠動員一萬五千精騎,算是炒花五部最強悍的了,其餘諸部,一般也就是一萬騎就差不多了.”

左良玉在遼東也有幾年了,對草原諸部並不陌生。

內外喀爾喀五部、科爾沁人、海西女真諸部,加上建州女真,還有察哈爾人,這些都是草原上的玩家,都免不了要打交道,自然也就有所瞭解。

“這幫蒙古人比科爾沁人強,至少現在還沒有對東虜奴顏婢膝,不像科爾沁人,簡直就差點兒要撲到努爾哈赤腳下主動投附了.”

馮紫英聽得左良玉說得有趣,笑著搖了搖頭,“也不怪這些人,九部之戰努爾哈赤的確把海西諸部和科爾沁人給打痛了,他們左顧右盼瞻前顧後,也都是為了自家部族的生存,等到大周強大起來,他們自然又會倒回來,像前明一樣,重設奴兒干都司或者兀良哈三衛,他們也一樣為甘之若飴,但前提就是你要拳頭夠硬.”

“所以大哥,咱們這一仗要把內喀爾喀五部給打痛了,他們日後想要倒向東虜之前,就得先要考慮清楚,值不值當,會不會得不償失.”

左良玉臉上露出冷峻之色,“就衝著這個,我都得要讓內喀爾喀諸部和科爾沁人好好嘗一嘗咱們火銃新軍的滋味.”

對於左良玉的狂妄,馮紫英倒是很高興,說明對方信心十足,這起碼比畏首畏尾強。

“崑山,你有這個信心就好,說實話,我內心還是希望薊鎮軍能夠在邊牆內外給這些蒙古人以教訓,雖然我知道這希望很小.”

馮紫英已經得到訊息,燕河營、太平營、建昌營三營已經集結了起來,集結在太平營和建昌營一線,而臺頭營和石門營也抱團開始在界嶺口和箭捍嶺一線移動,準備迎戰蒙古人的入侵。

但問題是這迎戰姿態卻有些詭異,這一抱團倒是集中了力量,但是這中間卻空了出來,你抱團該往中間劉家口和桃林口一帶紮營才對,怎麼卻要麼往西,要麼往東,這不是擺明沒有阻擋蒙古軍的信心麼?左良玉沉默了一下,最後才道:“大哥,我們來之前,總督大人就說過不要寄希望於薊鎮,薊鎮有薊鎮的難處,兵部的命令都是直接下到了尤大人那裡,連他都不好干涉,所以……”這不符合規制,但是卻又是現實,面對蒙古大軍南下,如果還要一味拘泥於命令先從遼陽那邊薊遼總督府過一次,時間根本就來不及,所以只能是兵部直接指揮了。

“我知道,也理解,加上尤三哥也和我挑明瞭說過,所以我從未對他們抱太大希望.”

馮紫英淡淡地道:“本來只希望他們起碼能阻擋一下,但現在看來,連這點兒場面活兒,薊鎮都不願意做啊.”

二人正說著,去看到從城牆下疾步上來幾人。

“報!”

“講.”

進入了戰時狀態,馮紫英也開始展露了的武將氣質。

“登萊水師艦隊的水兵營已經抵達撫寧,現在他們來人聯絡.”

上來報的是左良玉麾下的一個什長。

“哦?這麼快?”

馮紫英又驚又喜,之前他就接到了沈有容的信,大致約定了時間,但是他沒想到對方這麼快就已經到了,而且都到了撫寧,從榆關港登陸到撫寧也得要兩日吧?“快請他上來.”

只見一名青年武將從城牆階梯上疾步跑上來,見到馮紫英這才抱拳一禮:“末將登萊水師水兵守備侯承祖見過馮大人.”

“侯承祖侯大人?可是龍泉公郎君?”

馮紫英聽得青年武將自報名字,也是臉色一肅,抱拳回禮道。

青年武將一愣,隨即點頭:“不敢,正是承祖.”

“懷玉兄不必客氣,沈大人在信中對懷玉兄格外推崇,我也久聞懷玉兄大名了.”

馮紫英知道侯承祖,因為前世中其父侯繼高多才多藝,不但是抗倭名將,而且還是一名著名書法家,另外還對地理政論很有造詣。

其著述的《全浙兵制考》、《日本風土記》極為有名,尤其是《日本風土記》,馮紫英都專門讀過幾遍,對當下日本地理環境、政治、風物、經濟文化等等都寫得極為深刻細緻,是研究日本國情民情的一份重要資料。

“馮大人過譽了,懷玉當不起這般讚譽.”

侯承祖也有些激動,馮紫英名聲太大了,他還在松江衛時就聽聞過,後來被沈有容招攬進入登萊水師艦隊,作為守備,沈有容便讓他率領水兵營前來助戰。

原本是要從榆關港下船登陸的,但是侯承祖對北直這邊情況有所瞭解,於是便讓部分吃水更淺的小船從洋河上溯,在撫寧下船,所以節省了一些時間,不過現在主力大船也都到榆關港停靠了。

“懷玉兄不必客氣,若是不見外的話,你比我長兩歲,就叫我紫英就行,我稱呼你懷玉兄.”

馮紫英爽朗地和侯承祖把臂而論,很是熱情,讓侯承祖很興奮,“大人既如此說,懷玉焉敢不從?”

“好,我來介紹一下,懷玉兄,這一位是我兄弟,左良玉,字崑山,你可以叫他崑山,他是遼東軍拔山營二部把總,此番與另外一位同僚也是來增援我們永平的,並且還為我們永平府訓練了數千民壯,……”三人一陣見禮,相互寒暄。

左良玉也沒想到登萊水師會派出水兵營,而且還來得如此之快,比山海關和葉赫部的兵馬都更先到,這就成了越遠的越先到。

正談論間,又有人來報。

馮紫英一問,卻是斥候送回來的訊息。

“內喀爾喀諸部和科爾沁人共計五萬餘人,已經越過青龍河,抵達了三岔口一帶集結,……”馮紫英把訊息告知二人,心中也是熱血沸騰,終於要來了,比自己預料的還要多一些。

很快有部下送來輿圖,馮紫英索性就在城牆上展開,將三岔口所處位置指給二人看。

三岔口位於青龍河東岸,距離邊牆只有一日路程,如果沿著青龍河南下,便是著名關隘桃林口,而往西就是冷口。

“這麼看來蒙古人可能要從桃林口一帶突破?”

侯承祖皺著眉頭,“不知道薊鎮在這一線有多少兵力配置?”

馮紫英和左良玉相顧苦笑,“恐怕也就只有小股斥候部隊了,主力都在百里開外.”

“那如何是好?”

侯承祖一愣,他不知道這裡邊的貓膩。

“懷玉兄,稍安勿躁,等我將這邊情況與你介紹,你便知道我們這一戰要如何打了.”

馮紫英便將當下薊鎮方面的難處和佈置,以及永平府目前的格局一一作了介紹,侯承祖聽得也是變色,良久方才沉聲道:“沒想到局面如此惡劣,不過這卻正是我等武人建功立業之時.”

馮紫英一愣,左良玉卻是大感振奮,頗有同感,忍不住道:“懷玉兄此言正合我意,此番大戰,小弟便欲借這遷安城立威,讓蒙古人明白,我大周不可侮,便是幾千民壯,也能讓其頭破血流,鎩羽而歸!”

侯承祖也是朗聲大笑:“崑山之意正合我心,正好藉此一戰,讓我等成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流王爺:掌宮禍天下

追魂

意難平!盤點從拯救蜀漢開始!

青春作家不會夢見作文

華夏帝王聊天群:太祖們全急了

愛因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