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我們去這邊瞧瞧,看看還能不能再找到別的猴頭菇.”

趙覺在進行簡單的分析以後,便快速的找定一個方向,繼續在附近尋找起來。

瞧見趙覺的這一系列動作,直播間中的網友們可謂頗為詫異,可讓眾人萬萬沒想到的更是在後面。

在趙覺按照自己判斷,在那片山林剛剛搜尋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後,竟然真的又在一棵毛櫟樹上發現了相同的猴頭菇。

不僅如此,而且還是兩個!雖然後面找的那兩個猴頭菇個頭不大,不過這樣純正野生猴頭菇的發現,還是足以讓眾人嫉妒萬分。

“我靠,主播也太神了吧?!竟然真找到了?”

“天啊,覺哥你到底怎麼做到的?”

“牛,太牛了!”

“還真是猴頭,而且還是兩個!主播有兩下子啊!”

趙覺這次發現的猴頭菇所在的位置並不高,不過在山毛櫟三四米位置上。

趙覺隨便找了根木頭,便輕鬆的將那兩個猴頭菇從樹上打下來,隨後不客氣的收入囊中。

不過面對大家的誇讚,趙覺的語氣倒是十分謙虛。

“其實我也就是運氣好而已,沒你們說得那麼誇張,走山人的常規操作而已.”

眾人白眼。

“單單是運氣能在山裡連續採到三個猴頭菇?糊弄鬼呢?”

“別唬我們,誰不知道主播百科全書的名號?”

“得得得,別凡爾賽了!”

“主播確實有兩下子,這要是換成我進山,恐怕遇到這樣的好東西都不認識.”

“忽然體會到走山的快樂,沒事採個蘑菇,打個猴頭菇,簡直不要太有成就感啊!”

趙覺也不解釋,笑吟吟的收起了自己的東西,在確認周圍再沒有發現猴頭菇以後,不過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便已然成功找到之前做好標記的位置。

扛著巴爾木,揹著揹簍,趙覺這才回家。

勞動節的趙覺,便就這樣在一日的勞動中度過,而第二天一大早,趙覺便再次開始忙碌起來。

從早上起床,趙覺便開始在院子裡忙碌那堆從山上運回來的木頭。

木頭旁還放著一張趙覺自己手繪出的鉛筆圖稿,圖稿勾勒出的,正是一種新型播種器。

不過這簡單的一張圖,趙覺可謂下了不少功夫。

除了上次去集市研究了一下人家的播種器以外,趙覺還上網搜尋了不少老式農耕播種器的演變過程,這才改良出如今圖紙上最適合的版本出來。

而此刻的趙覺,加工過程已然步入到了正規。

手中拿著幾個簡單的工具,在院子中不斷傳來敲敲打打的聲音。

“大家知道人類歷史上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什麼嗎?其實這最早出現的農作物不是玉米,而是小麥。

而我們國家最早種植的兩種植物,則是水稻和慄.”

一邊幹活,趙覺一邊和網友閒聊,打發時間。

“水稻我知道,就是大米,不過慄是什麼?”

“慄應該就是栗子吧?不過栗子不是零食嗎?以前種栗子也不能當飯吃啊.”

“種大米我能理解,畢竟大米除了吃以外,還還可以釀酒、做糖,而且還能當飼料,可是……種板栗,這板栗有啥用處?”

“你們有點常識行不行,主播說得水稻和慄是古代的叫法,那慄是小米的意思好嗎!”

“小米?不是板栗?”

看見螢幕上的彈幕,趙覺忍不住搖頭。

“當然不是板栗!板栗這東西當零食飯後甜點吃還行,當主食?那人還不得餓死.”

“我剛剛說的慄,其實指的是大米,就像剛剛直播間的那位朋友說的一樣,所謂的‘慄’在以前其實指的就是小米.”

水稻結籽,便是稻穀。

稻穀脫殼,便是糙米。

糙米去糠剩下的,便是鍋內最常食用的主食,大米。

而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吃的主物,也都是大米為主。

可以說水稻除了食用之外,不管是稻殼、稻稈都可以作為飼料食用。

而即便東北一年下來只能生產一季水稻,卻絲毫不能撼動東北大米在國內的地位,而除此之外……東北最多種植的另外一種當食物,就是玉米。

“東北真有那麼多種玉米的地方嗎?可是我們這邊也不太吃玉米啊.”

“對啊,我這個東北人也挺好奇的,每年種了那麼多的玉米,可是咱們國內也不太吃,那這玉米都哪去了?”

“我印象裡好像東北一到秋天大片大片都是玉米地,稻子反而不多啊!”

趙覺笑笑。

“東北的稻子和玉米其實都不少,不過水稻得有水渠的地方才行,所以生長有限制,而玉米一般的山地都能看見,就像五道江周圍,其實種的還是以玉米為主的,水稻則在遠些的地方.”

“而至於大家剛剛另一個問題……其實種玉米最大的受益人並不是人,而是牲畜.”

“大部分的玉米其實都是供應牲畜吃,還有一部分是為了榨油。

反而人做為糧食吃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上午的時間,趙覺一直沉浸在製作播種器的過程之中,甚至連中午一向喜歡睡個午覺的習慣,也被趙覺拋到了腦後。

而這連續幾個小時的忙碌,期間也是引來不少人對趙覺的質疑。

“自己做播種器?這不是根開玩笑一樣.”

“就為了省幾百塊費這麼大勁兒,也不知道圖個什麼.”

“主播是不是太瞧得起自己了?連播種器都想自己做……”“直播嗎,大家都懂,看個樂呵就得了,最後還不是隨便找個理由說失敗了,然後再去買個現成的回來.”

幾個小時的忙碌,這樣的聲音在直播間中簡直不要太多。

趙覺倒是也不介意,自顧自的忙著手工製作,而在連續忙碌了五六個小時以後,趙覺純手工製作的播種器,也終於製作完成。

全身都用巴爾木製作的播種器,筒體足足有一米三的長度。

這個高度,要比正常普通人使用的播種器略長一些,因為是趙覺按照自己的身高改良最適合的版本。

巴爾木木材輕便,所以即便是整體有些長,可重量上卻反而要比市場上賣的那種播種器還要輕出不少,即便是在播種器中放滿種子,整體重量也才在二十斤上下。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紫檀進化系統

妖刀白斬雞

教授重生:我要做院士

草根博士水木辰

人在港綜,拍片就能變強!

碧巖野狐

影視綜合之縱橫四海

平庸自卑

偷聽心聲後,你們都是臥底?

蘇汐汐

覺醒神豪系統只為做科研

興趣使然的瞎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