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綿、細膩。

如同流沙一般,迅速在指縫之間滑落。

倒是要比綢緞還要光滑似的!

“我靠,葛根粉竟然變這樣了?!”

“這還是前兩天看見的那葛根粉呢?灰姑娘變公主?”

“看著好像和打溼的土豆澱粉似的,就是顏色沒那麼白.”

“畢竟是自己做的,沒有一點科技和狠貨,能這樣,知足吧!”

“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澱粉,沒聽主播說嘛?和澱粉一樣用!就是有點浪費而已.”

今天沉澱以後的澱粉賣相,顯然有些出乎了直播間中網友們的預料。

又白又細,看著和小孩的面板似的,相當不錯。

不過雖然這葛根不少,其實做出來的葛根粉分量卻沒有多少,趙覺將三個大盆裡的葛根粉全部收集到一起,也就是十幾斤的重量而已。

況且這重量還是摻雜了大部分水分的,若是等曬乾之後,趙覺估摸著,最多也就能剩下個兩三斤的樣子。

快速的收集到一起,趙覺隨後取出來兩個用蘆葦製作的圓盤,上面再鋪上一層白白的紗布,開始晾曬葛根粉。

充分吸收了水分的葛根粉,被趙覺倒入進已經鋪好紗布的圓盤裡。

將葛根粉均勻的鋪在上面,變成牛頓體的葛根粉幾乎不需要趙覺用手去鋪平,那葛根粉自己便已經迅速流平。

光滑的表面,看著十分平整,倒是比人工做加工出來的平面看著要更加完美一些。

葛根粉的數量雖然不多,可為了能夠早點將這些葛根粉晾曬乾,趙覺還是分成了兩個圓盤晾曬。

平鋪好的葛根粉,被趙覺放到陽光最充裕的牆頭上晾曬,不過一會的功夫,便已經看見那葛根粉最上面的一層已經微微有些乾裂的痕跡。

“這樣的陽光,估計有個兩三天的時間就乾透了,到時候我給大家嚐嚐,讓大家看看這純野生的葛根粉吃起來是什麼味道的.”

趙覺的話,忍不住讓直播間中的網友們再次飛來一陣白眼。

“說的好聽,還不是你吃我們看?”

“就是就是,每次瞧主播做美食,我們都只有饞的份!”

“可不,要是做的難吃也就算了,關鍵這兩個人每次吃的都是一臉享受……看的我直流口水!”

“看覺哥主播兩三個月,現在我對東北的美食可謂產生了嚴重的好奇,尤其是那個什麼鐵鍋燉,每次你們吃的時候我都得流口水!”

“對對對,還有那個什麼蝲蛄豆腐,我老底什麼味道了.”

直播間裡,眾人都在訴說著對東北美食的嚮往。

趙覺聽見大家的話,卻忍不住搖了搖頭。

“鐵鍋燉和蝲蛄豆腐確實好吃,不過這每天吃肉也不行,尤其是最近這幾天連著吃了几几頓兔子肉,現在我啊,就想吃什麼酸湯子、小豆腐、東北大涼皮、粘火燒啥的.”

趙覺一一說了不少東北傳統的美食。

當然,這些美食大多相對於鐵鍋燉、小雞蘑菇、酸菜粉條什麼相比,名氣可不是小了一星半點,大半的這些名字大家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酸湯子?那是什麼東西?酸菜湯做出來的美食嗎?”

“東北大涼皮我知道!好吃!”

“粘火燒又是什麼,怎麼從來沒有聽主播提起來過?”

“都是我的最愛!還得是東北人知道什麼叫地道美食啊!”

趙覺也是笑了笑。

“東北的美食有很多,我剛剛說的那些都是我們本地人經常吃的。

像是酸湯子,其實是黃面做的類似粉條一樣的東西。

粘火燒和豆包有點像,類似於南方的青團,裡面是豆沙餡,不過這粘火燒和它的名字一樣,是用鐵板煎著吃的,得帶點嘎巴的那種才最好.”

“小豆腐大家應該之前都見過了,和雞刨豆腐有點像,只是不放那麼多的調料。

還有東北大涼皮,在鄉村辦酒席的時候,必然能看見這道菜.”

“其實東北好吃的傳統美食很多的,不僅僅是平常大家看見的那些肉菜,還有一些很接地氣,經常出現在桌子上的吃食.”

趙覺笑著和大家一一簡單的介紹了一番,當然,這只是東北美食之中的幾個而已,還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食物,若是真要一個個介紹,那就算是一天一夜也都說不完。

畢竟這種獨特的居住環境,必然註定會生出許多與眾不同的傳統美食。

而說到這些從前的老味道,趙覺也是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別說,自己回村這兩三個月,大多數吃的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燉菜。

原本趙覺倒是也沒什麼感覺,畢竟自己太久沒有回老家,簡直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吃什麼都覺得噴香。

不過同樣的,先前一些緊著想的東西已經吃過,又趕上最近的天氣暖和起來,從裡到外的開始發燥,原本還想吃的一些肉食,這會兒忽然就不念了。

反而是一些東北經典的小吃和粗糧,趙覺反開始有些嘴饞。

就說是這兩天吧,趙覺心心念念便是那大碴粥,偏偏最近忙著沒時間去磨玉米碴子去,不然早就給自己安排上。

這邊剛把那葛根粉到了牆頭上,趙覺轉身又拿著鋤頭和鐵鍬,進到了自己家的菜園中。

上次大雨過後,菜園子足足晾了六七天,這才將地上存積的那些雨水都蒸發乾淨。

而在雨水充足的灌溉之下,院子的裡菜也是鉚足了勁的長。

甚至早在幾天前,趙覺就已經在院子裡看見有個別的秧苗已經開出了花朵。

而今日再次進菜園,發現這開花的已經越來越多了。

趁著最近的天氣好,趙覺也打算將之前種的小蔥移栽出來。

“大家看這些小蔥,這場雨過後長得越來越快。

原來我這小蔥栽的密,現在真是需要營養的時候,也是時候把這些小蔥都挖出來重栽.”

東北種大蔥,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那些黑色的種子培養成小蔥。

第二階段,等那些小蔥個頭長到差不多手指粗的時候,將那些小蔥從地裡起出來,然後移栽到別的地方,等著入秋它們長成足足有兩指多粗的大蔥。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又要跑路了

再見就再見

白字黑墨

一個無知的假面騎士

主角總以為有人要害他

降雪如絮

我是自願來上班的,大概吧

刀都吃不上飯

什麼時候才能再見

梨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