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不太敢看《隱入塵煙》,總覺得會很悲傷,現在不太想看悲傷的東西。

中秋節隨他回老家的小縣城,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廳,他媽指著電視上的專欄,說:“這個電影聽說不錯,我們一起看看?”

也許總歸要看的,於是說:“那我投屏吧.”

電影總共兩個多小時,很多畫面都比較溫暖,講述故事的節奏也很緩慢,有一種細水長流的寧靜和美好,甚至一度以為這樣兩個苦命的人互相扶持互相依偎,就這麼過完一生也不錯,命運安排他們在一起,生活也好像都有了希望。

小時候在鄉下見過大人做農活,那是二十年前,每年還有忙假,我會迎著風沿著小路奔跑,會看到大人們在地裡,有的彎著腰,地頭放著石墩,大人們在揚場(揚場:yangchang都是二聲。

指用木鍁等農具播揚穀物,藉助風力去掉殼或者塵土)。

那個時候,你沿著地頭走過去,一條路上都是揚場的大人,有小孩在乾淨的土堆上玩,還有賣冷飲的推著個冰箱車沿路叫賣,總會有人去買,大熱天的,吃著冰棒,忙碌卻也滿足快樂。

《隱入塵煙》裡的揚場只有很短的鏡頭,總覺得有點奇怪,不是那麼自然,穀物噗噗的都吹到臉上,好像站的方向不對。

但我最喜歡的是馬有鐵蓋房子的鏡頭,從和泥,用工具製作一塊塊泥土磚,再砌成牆面,泥裡和了點麥草,這樣砌出來的牆總是會很堅固,但過程卻很不容易。

還有一個是割麥子,黃燦燦的麥地,導演拍的很美,畫面溫暖,像《小森林》那樣的美好和安靜,農忙的樣子看起來那麼平和,彷彿削弱了苦難和貧窮,讓人的心情都變得和緩。

雖然說結局並不是很好,但整體的感覺像一幅畫,溫暖,乾淨,緩慢,有陽光和希望。

有一個畫面是,曹貴英抱著暖水瓶在夜路上等待馬有鐵,曹貴英說:“罐罐裡的開水都冷了好幾回了,換一回,等不來,換一回,你不來了.”

有一些影評說海清的這句話太過刻意,其實不用說這些臺詞更好,我倒不覺得。

對於一個沒有感受過溫暖的人來說,馬有鐵給了她尊重和體面,彼此能互相理解那種難得的關懷,而這句臺詞恰恰是一種情感轉變的表現,它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開始依賴和投入感情的表現。

就像是兩個人談戀愛,男朋友遲遲等不來,等他來了,你會很委屈,想什麼都給他說,說你等的很久,等他哄你,像是一種撒嬌。

而海清的這句臺詞,或許恰恰表現在這,這是他們之間,一種默契的轉變。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曹貴英會對別人這樣說話嗎?不會,也不能。

這句臺詞裡的情緒說明她開始信任並且關心馬有鐵了,也是她這麼多年來難得的情感抒發。

所以這幾句臺詞並不刻意,也不多餘,算是一種隱形表述。

還有一個,說的是海清對曹貴英這個人物的表達和理解,好像只有悲苦的表情,不敢直視鏡頭,情緒沒有張力,就連笑都很少,也很慢。

寫這種影評的人覺得一個悲苦的人物的表情,不應該只有悲苦。

這句話很正確,但要看環境背景。

曹貴英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呢?她這麼多年寄人籬下,可憐卑微,做事情都要小心翼翼,那麼她住在哪兒呢,住的是後院的窩棚,每逢打雷下雨都會溼了半邊天的地方,常年的潮溼壓抑,沒有人關心她,她是個負擔和累贅,她還有病,是什麼病呢?經常會遺尿,尿褲子。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總是不由自主的尿褲子,已經是很沒有尊嚴的事了。

忘了一點,她還不能生育。

那麼你讓她這個人物怎麼去表達那種情緒上的豐富?大哭或者大笑嗎,我覺得不是。

她是收斂的,沉默的,悲涼的。

如果偶爾能有笑意已經是很好的事了。

你指望她想的開,該笑就笑該哭就哭,想發脾氣就發脾氣嗎?這是不可能的,在這個人物上也是不成立的。

2016年底我大病一場,到現在長達多年的手術,造就了我的敏感自卑,很久很久都沒有再快樂過,甚至不敢面對別人的目光,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負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大多時候都是低著頭走路,或者移開視線,把自己藏起來。

那麼曹貴英怎麼辦呢?

她經歷的苦夠多了吧,何況還沒有希望。

有時候一個人物的表達也和這個人物性格有關,當然也並不是所有悲苦的人都是這樣。

基於這一點上,我覺得海清表達的很好。

到底是活生生的人啊,為什麼要活的那麼剋制。

這也是我如此喜歡金庸《笑傲江湖》的原因,塑造的令狐沖這個人物,偶爾迂腐,但實在過於瀟灑坦蕩,他太灑脫不羈了。

不信的話,你去聽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第57秒的音樂,那是多麼蕩氣迴腸,也會想起呂頌賢版的《笑傲江湖》,一片黑夜寂靜,一處荒野,一個茅草屋,任盈盈戴著輕紗,走在令狐沖的身後,一隻手抱著琴,一隻手拿著木棍,搭在令狐沖的肩旁,身後的茅草屋熊熊燃燒,何等悲愴?當然還有後來令狐沖那句“格老子的”,喜愛甚佳。

大概就說這幾點不同的意見吧,電影裡要表達的其他的細節,很多影評說的更好,就不班門弄斧了。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一時感慨,不吐不快。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白澤館

極樂自在

華夏最後一個修仙者

如果沉默

重生之我在異世界學畫畫

olly的牙縫

當仙人活在現代

一方雲水

我隱藏的被曝光了

大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