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製作,主要是在於一個活塞運動。

在這方面,現在大明的技術早已經是達到了。

完全可以直接製作蒸汽火車了。

鋼軌這邊,也不算多大的難度。

唯一的缺點就是,以現在大明的技術程度,還不足以過河開山,只能是在平原上進行修建。

簡單點說,無法進行直達。

不過這些問題,就現在來說,算不得多大的事情。

回到宮中。

見識了蒸汽大錘的朱元璋半躺著。

“等到這從京師至草原的鐵路修建完成,北元那邊,應該是要納入咱大明來了。”

“如今對北元的扶持,終究只是個權宜之策,他們一直都是咱的心腹之患。”

朱元璋的語氣懶散,但透露出來的意思,血雨腥風。

朱英點頭道:“爺爺說的沒錯,也該是有個了結了。”

“到時候我們把鐵路直接修建到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以後整個草原,都將是大明的牧馬之地。”

朱元璋回道:“抓緊一些,咱可想早點看到這一幕。”

說到這裡,朱元璋直起了身子:“草原之患,痛煞中原數千年計,終於是要到了咱的手裡終結了。”

說著說著,朱元璋有些激動了起來。

這可是天大的功勳。

足以讓後世史書大寫特寫。

可謂是功蓋三皇,德高五帝。

不僅是如此,蒸汽火車能夠抵達的地方,都將是大明的國土。

比起海上,朱元璋顯然更加在乎陸地。

真正意義上將曾經蒙古帝國的所有領土都歸入到大明中來,以前看來或許有些痴心妄想,然現在,是真正有了實現的可能。

這如何不讓老朱激動。

這段時間的朱英算是比較忙碌了。

因著工業的需求,在礦藏這塊,是目前大明需要極力推動改革的。

像是從前那樣,不僅是效率低下,而且制度也不完善,很容易就讓人鑽空子,搞貪汙腐敗。

國營這方面,從來就是官員中的油水部門。

為了能夠開採更多的煤礦,朝廷現在也開放了煤礦勘探,挖掘的權力。

山西是煤礦大省。

曾經為了打擊晉商,朱英對於山西進行了一番清掃,大量的官員落馬,不知道多少走私商販遭受到清剿,勞役,滅門。

隨著跟北元的關係緩和,走私這塊的買賣也不好做了。

因此晉商行情低迷,那些豪擲千金的大商也不見了蹤影。

在娛樂業上,變得蕭條。

不過最近兩年,隨著煤礦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礦老闆出現,他們吃到了煤礦的紅利。

“山西那邊,通知三司多安排一些監察組過去,現在朝廷對於煤礦的需求量很大,也因此開放開煤權,其中不乏是有一些老鼠屎,偷稅漏稅,官商勾結。”

“尤其是在私礦開採這方面,一定要予以嚴厲的打擊,礦洞下方何其危險,他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枉顧他人性命,欺上瞞下,胡作非為。”

“傳令過去,如若有檢舉私礦者,賞寶鈔千貫。”

坤寧宮正殿,朱英正在對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三司訓話。

朱英非常清楚後世煤礦裡的那些勾當,雖說沒親眼見過,但影視劇裡可不少。

尤其是開私礦,那些行為簡直是令人髮指。

後世那般,在當今這個時代,怕是要更加狠厲。

在大明高速發展的同時,朱英也不忘記保護底層的百姓。

朝代的更替,什麼氣候因素之類的,說到底最大影響還是來源於最底層的百姓。

能夠吃飽穿暖,誰還會去幹造反的活計。

“謹遵太孫令旨。”

三司恭聲回道。

等三司走後,朱英就準備規劃招兵的事宜了。

無可否認,一旦蒸汽火車製成,鐵軌完成對邊關的搭建,那麼大明的戰爭時代,就要開始了。

士兵肯定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再去招募,現在招募就要開始訓練。

“帖木兒那傢伙,還想著來犯我大明,原本還說你再過個幾年就會病死,現在看來你是等不及了。”

歷史上的帖木兒,是在五年後東征的路途上暴斃而亡。

現在朱英這隻蝴蝶扇動了翅膀,也不知道帖木兒還會不會東征,畢竟現在的大明,可不是永樂時期。

武將皆在不說,國力更是前所未有的強盛。

要是帖木兒不親自東征了,那還會暴斃嗎?

朱英也不是很在乎。

不死又能如何,東征那是找死,現在就等著大明打到撒馬爾罕去吧。

“殿下,法師道衍請求覲見。”

門外的小宦官傳話道。

朱英點頭道:“讓他進來吧。”

姚廣孝這個時候過來,難道是中土神話體系搭建好了?

朱英不由有些期待。

姚廣孝進來後,行禮道:“小僧拜見太孫殿下。”

咦!

小僧這個稱撥出自於姚廣孝的口中,倒真是有些令人驚奇。

即便是面對朱棣,朱元璋,姚廣孝一直都是自稱貧僧。

自稱小僧,這代表著在此人面前,心裡有著很是崇高的敬意。

“免禮,是神話體系的典籍,已然完成了?”朱英問道。

姚廣孝嘴角帶著笑意,回道:“回稟殿下,已然是完成了。”

說完,從袖中掏出一冊書籍來。

“請殿下過目。”

旁邊的郭忠上前接過,遞給朱英。

朱英接手後,開始翻看起來。

書冊的封面寫著是上古紀要四字。

翻開書冊,首先是綱目: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輪,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

後邊就是一些關於洪荒的記載,各個神仙的故事。

基本上就是按照朱英講述的那些。

朱英也沒細看,畢竟這是定冊,閱讀性不算高。

翻到最後邊,寫著洪武三十二年七月,黃帝紀元四千零九十六年。

看到黃帝紀元,朱英愣了愣。

他突然想起,在後世的中原,自己穿越前,因為一些特殊的關係,採用的是西元紀年,也就是俗稱的陽曆。

什麼是西元紀年,那就是歐洲傳過來的,採用的時間點是耶穌的生日。

耶穌誕辰那一年,就叫公元元年。

什麼二十一世紀,兩千年的說法,那是耶穌誕生了多少年。

像是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紀元。

哪怕是倭國,都有自己的年號,唯獨後世中原沒有。

用後世的話來說,現在的大明,處於是中原四十一世紀。

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中原都已經是西漢末年了。

在前邊,春秋戰國,秦始皇,劉邦等等歷史人物,都已經是紛紛登場後又消亡。

中原已經是極其強大之國,絲綢之路都通了不知多少。

這個時候,耶穌才誕生。

後世有些崇洋媚外之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所推崇的上帝教耶穌,比自己的先祖黃帝,足足小了兩千七百一十七歲。

不要小看一個簡單的歷法。

因為這是一種民族的自信。

後世朱英未穿越之前,哪裡是什麼二十一世紀,分明是四十八世紀。

“殿下,小僧覺得采用黃帝紀元,更可體現出我中原神話體系源遠流長,而於此也是為了區分上古時期與現在的分別,小僧在書籍中有寫到,於黃帝紀元之前,統稱為上古。”

姚廣孝心思縝密,見著太孫翻到最後突然就皺眉不語,一下子就猜到了是關於紀年的問題。

自然姚廣孝考慮到的並非是民族自信這塊。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除開中原大地外的其他地區,皆為蠻夷。

姚廣孝考慮的主要是區分神話時代跟平凡時代,而黃帝紀元,更加顯得真實。

朱英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抬頭看了眼姚廣孝後,轉頭對郭忠吩咐道:“傳令邸報司,至今日起,所有的邸報上必須要加上黃帝紀元。”

“先是黃帝紀元,再是本朝年號。”

郭忠聞言略微有些遲疑,因為洪武的年號是陛下的,如此行事,會不會讓陛下和太孫之間產生間隙。

不過這想法也只能是放在心裡,當下回道:“遵令旨。”

朱英這才對姚廣孝說道:“法師說得對,黃帝紀元,更能夠讓海外蠻夷知曉我中原之長久,此事應該普及開來。”

姚廣孝心中鬆了口氣,他還擔心這紀年的方式,會對皇權有所影響。

朱英注意到旁邊郭忠欲言又止的神情,自然明白其顧忌。

“爺爺那邊沒關係,我自會親自去說。”

聽到太孫這話,郭忠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黃帝紀元其實一直都有,只是這些紀年的方式,主要還是道教在用,民間多是用當朝皇帝的年號。

朱英這一次,就是要把黃帝紀元給推廣開來。

洪武三十二年,聽起來才三十多年的感覺,哪裡有黃帝四千餘年聽起來霸氣。

那些大明之外的番夷一看,就能清楚的知道,中原文明自紀年開始,已然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這是何等的輝煌大氣。

在表達上,也很是直接。

所以,朱英才會要求黃帝紀元要在當朝皇帝的前邊,這樣更為醒目。

況且黃帝本來就是炎黃祖先,加在前邊無可厚非。

要知道,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有中原文明一直不存在斷層,從古至今延續到了後世。

黃帝紀元的形式,更能夠體現中原文明古國的強盛繁榮。

好在朱英是太孫,亦是未來的大明皇帝。

只需要他想做的,就能夠去推動。

這就是皇權的強大之處。

“接下來,關於此洪荒神話體系,我會讓邸報司連續刊登記載,拉出專門的版塊來。”

“法師所寫的,將會流傳至於天下各國之中。”

朱英開口確認道。

這個時候的姚廣孝,突然對著朱英行起了三拜九叩大禮。

而後說道:“小僧此生無憾矣。”

朱英笑道:“別這麼著急,你還有很多事情呢,這洪荒神話體系,還可以繼續完善,也需要人來主導傳播。”

“高麗那邊,你就不必再奔波了,晚年時光,好生在京師修養吧。”

“我會冊封你為天界寺主持,此後餘生,便為傳播我大明文明效力。”

“你這一身的才學,也應該去尋個弟子傳下衣缽,如此帶走豈不浪費。”

“最近關於蒸汽機的事情,你可是聽聞了,去了解一番吧。”

“或許不用兩年,蒸汽火車就能夠造出來了,到時候你再去高麗,也就三四日的功夫。”

“屆時,整個天下,將會變得更加的精彩。”

“法師多活一些時候吧,否則不是可惜了。”

朱英明白,對於姚廣孝這樣的人來說,追求並非是榮華富貴,而是自己心裡頭的執念。

當他對自己三拜九叩之後,明顯的感覺精氣神都在喪失,暮氣重重之感。

而朱英這是要給他一個新的方向。

果不其然。

姚廣孝不知什麼叫做蒸汽火車,他沒聽說過。

但是說兩三日抵達高麗,這被他記住了。

原本平靜的心湖,再次泛起了波瀾。

“三四日功夫,就能抵達高麗?”姚廣孝直直問道。

朱英道:“法師不必來我這裡詢問,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看,我所言是真是假。”

“最近這些天,法師一直在苦研神話,怕是連京師邸報都沒看過,往後可多多看看邸報。”

“現在的大明呀,每過幾月,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姚廣孝躬身道:“謝殿下指點。”

朱英擺擺手,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自己的心意寥寥幾句就能明白。

翌日。

關於採用黃帝紀元的事情,傳到了朱元璋那裡。

劉和小心翼翼的稟告,朱元璋聽完後卻沒有當做什麼大事。

反而道:“大孫這事辦的不錯,黃帝紀元四千餘年,那些外臣看了,心中自覺恢弘大氣。”

“這對咱大明來說,是個好事。”

“按照大孫的意思去辦,往後大明上下,當採用黃帝紀元為主,皇帝年號為輔。”

朱元璋的心思,早就在開擴疆土上了。

而黃帝紀元,正好是迎合了傳播大明文化的需求,因此朱元璋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朱英很久前,就跟他討論過關於傳播中原文明,教化番夷之事。

四千年的文明傳承,自然可以輕鬆擊潰那些短暫的蠻夷文明。

便是在這個時候。

京師外驛站。

汪進義帶著王后阿依達,還有那姐妹花,終於是抵達了。<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的大秦,嬴政拜我為上仙

東冬冷凍鏘

吾之願:康平盛世

宇寒

明末最強鳳凰男

天湘省的江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