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戰,打的就是國力。

然而就現在大明跟草原來說,這其中懸殊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稍微懂一些的,就根本不覺得有輸掉的可能。

而之所以拖到現在才北伐,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火車。

如今火車已經通向九邊,完全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取得草原。

因為歷史意義重大,定然是要在史記上大寫特寫,所以朱英才會讓老爺子御駕親征,這樣所有的榮譽,就歸於皇帝了。

三月三,軒轅生。

便是這黃帝壽誕之日,大朝會終於來臨。

這一天,可就不像是往常的朝會了,幾乎在京師有品級的官員,都要參加。

其中更是包括所有的武官。

大朝會不是在奉天殿舉行,因為來的人太多了,所以舉行的場地是在奉天廣場。

而朱元璋則是會在奉天殿的大門口,奉天廣場的臺階上就坐。

為壯聲勢,朱英特意安排了京營十二衛閱兵隨行。

京營十二衛,是大明最為精銳計程車兵,總共八萬餘人,每人皆是甲冑全身,是真正意義上的精銳之兵。

這八萬將士,將會作為朱元璋的親衛軍。

此番北伐草原,號稱百萬雄獅。

其中戰兵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四十餘萬,餘者五十餘萬輔兵,也是刀劍火銃,隨時能上。

為了這次北伐,在年關剛過的時候,大明各地的衛所就已經開始調動人口了。

當然,他們不需要直接前往九邊,這樣距離遙遠也慢。

只需要抵達南京至九邊的火車鐵路驛站,然後就能直接乘坐火車前往九邊。

巳時,也就是上午九點的樣子。

京師百官已經在奉天廣場排列等候。

百官是虛指,今日抵達奉天廣場的官員,已經是將近五千人。

這在古往今來都是非常罕見的。

這並非是全國性質,而僅僅是京師,像是漢朝的萬人大朝會,是全國的官員都要趕過來。

之所以會有這麼官員,乃是因為這些年朱英不斷的增加官員數目,並且將具體的工作不斷進行細分。

之前一個衙門,可能當官的就那麼幾個處理事務,現在一個衙門少說也有二十多人,分別負責各個類目。

這樣的方式,首先是減輕了官員本身工作的負擔,其次是把權力進行了重新構造,讓大權得以分散,不至於出現獨斷專行之事。

今天的百官們在辰時就已經抵達了,如今在奉天廣場已經足足站了半個時辰。

但是誰都沒有怨言,畢竟這比起從前,已經是足夠輕鬆,況且北伐這等大事,也值得如此。

錦衣衛陳設鹵簿儀仗,教坊司陳列大樂,禮儀司陳列諸國使臣。

設糾儀御史糾察百官,監督那些站久了愛打瞌睡或交頭接耳聊私的。

在這莊嚴肅穆的時刻,任何有違禮數之事,都是對皇家的大不敬,輕則殺威棒伺候,重則頭上烏沙不保。

終於,在辰時一刻,奉天廣場的臺階上,出現了一道身影。

此時,鼓樂齊鳴,百官跪拜。

恭聲大喝:“恭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震耳發聾,每個官員都竭力發出最大的高呼。

不高呼不行啊,旁邊的糾儀御史緊緊盯著,誰要是想要渾水摸魚的,必然就是重罰。

三聲禮畢。

畢竟朱元璋在這個時候,再怎麼喊也是沒用的,沒有擴音喇叭,後邊根本聽不到。

所幸是接下來的禮儀流程,都是已經事先安排好的。

今天的朱元璋身上並非是龍袍,也非朝服。

而是穿戴明光鎧,龍頭肩,身披深紅色大氅,盔纓鮮明,大將軍裝扮。

這套甲冑,是經過特有的設計和獨特的材料製作而成,看上去重,實際上很輕。

但是就奢華程度而言,絕對是首屈一指。

畢竟朱元璋也不可能真的親自上陣殺敵,外觀比實用要更講究,突出的就是個華麗尊貴。

深紅色大氅上,還有暗紋的金絲繡龍,於陽光折射下極其耀眼。

僅僅只是站在那裡,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高貴感。

這可是經過了數十次的設計才能達到的效果,如今站在陽光下,渾身好似發出淡淡光芒,如若是天神下凡。

朱英沒有站在臺階上,而是跟其他皇叔一同列於百官之前。

當然,包括朱英在內的這些皇子皇孫,不需要在這裡等候半個時辰,是在朱元璋準備過來前的一刻鐘才到。

之前百官看到皇子皇孫們到了,也知道陛下馬上要過來了,包括教坊司那邊也開始準備,這相當於即將開始的訊號。

“奏樂!!!”

當朱元璋站在了臺階上的時候,旁邊的劉和立即朗聲高呼。

劉和年邁,高呼也就那麼大,不過旁邊有專門的傳令官,這些都是大嗓門。

他們會接著劉和的聲音傳遞高呼。

傳令九聲後,大樂起始。

所謂華夏之音,大氣磅礴。

整個明代的嘉禮,在朱元璋早年間就已經全部定好了,哪怕是明後世子孫,也基本上是按照這個禮儀制度來實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蒙元制度混亂,貴賤無等,僧禮敗度,古代禮制在元朝遭到了破壞。

又因元朝之五禮皆以國俗行之,朱元璋一直力圖摒棄元朝的胡虜,恢復漢族文化,因此,明代五禮制度,多承唐宋之制,而非承繼蒙元之俗。

朱元璋立國之初就開始重定禮制,修訂禮書,規範秩序,力圖恢復華夏之制,去除蠻夷,標榜其統治的正統性。

像是北伐加上朱元璋御駕親征這等大事,必然是要進行一番典禮。

而這次的樂曲專案,是朱英選取,為《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後世已經消失,唯有倭國尚且有所儲存,當然,現在大明的版本自然是傳承自唐朝原版。

咚咚咚咚咚咚咚。

連忙不斷的鼓點應聲傳來,三千將士身穿甲冑,手持長刀大盾從奉天門踩著鼓點而來。

隨著鼓點的響動,三千長刀擊打在大盾之上,發出連忙不斷的金戈之聲,一股原始肅殺之氣迎面而來。

在場之人聽聞,身上盡起雞皮疙瘩,仿若身臨萬軍戰場。

周邊的禁衛,在這等奏樂之上,已然是戰役叢生。

當是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駭人心神。

一番樂畢。

三千將士單膝跪地,山呼萬歲而退。

緊接著,朱元璋頒佈諭旨。

“朕驅逐胡虜,一統華夏,膺天命三十有三,然邊關之外,草原之民,無時無刻莫非是虎視眈眈,意圖再亂華夏,唯朕心憂”

“今國庫豐盈,兵強馬壯,又有神器相助,朕當攜以雄獅百萬,直指草原,奠定大明萬世之基,破滅草原禍亂之源。”

“現有大明太孫雄英,仁孝賢明,可當大任,朕親征草原,由太孫監國,可獨斷乾坤,行天子之事。”

劉和宣讀諭旨後,向著臺階下來,躬身道:“請太孫接旨。”

朱英接過諭旨磕首:“謹遵諭旨。”

而後劉和繼續宣讀第二份諭旨:“冊封秦王朱樉為前軍大統領,節制大軍二十萬。”

秦王朱樉甲冑在身,低頭接過諭旨:“兒臣謹遵諭旨”

接下來就是晉王,燕王。

“冊封晉王朱棡為左軍大統領,節制大軍二十萬。”

“冊封燕王朱棣為右軍大統領,節制大軍二十萬。”

朱棡朱棣躬身接旨:“兒臣謹遵諭旨。”

百萬大軍,由三位藩王各自領軍二十萬,總計六十萬兵為三路。

朱元璋則是居於中軍,帶兵四十萬。

冊封之後,便是啟程。

此時有宦官牽來御馬,一匹渾身雪白的戰馬。

朱元璋從臺階上緩步走下,此刻所有人盡皆或低頭躬身,或跪地磕首。

旁邊宦官當即以人作梯,跪於馬旁。

朱元璋踩在宦官背上,翻身上馬。

鼓聲再起,眾將士齊聲大喝:“大明!威武!大明!威武!大明!威武!”

呼聲不斷,朱元璋騎馬向著宮外而去。

朱樉,朱棡,朱棣三路統領,則跟在父皇馬後作步兵小跑追隨,至於奉天門時,有準備好的戰馬,三人隨即翻身上馬。

從奉天門到正陽廣場,八萬親衛已經等候多時。

這個時候的正陽大道已經完全封鎖,大道兩側都是觀禮的百姓。

按照流程,朱元璋帶領著八萬親衛,從正陽廣場一直到正陽門外的碼頭上,然後乘船過江,再換乘火車抵達九邊,親征草原。

此八萬親衛,乃是大明目前最為精銳的將士,其軍容讓所有觀禮的百姓都感到震撼非常。

所有的百姓在這一刻,心中不由為身為大明人自豪。

這等大軍,有什麼敵人可以阻攔。

——

自從朱元璋率領大軍親征後,內政之事就全部壓在朱英身上了。

“唉,我就知道做皇帝沒那麼簡單,都已經改革了這麼多次了,處理的政務竟然還有這麼多。”

“果然,皇帝短命是有道理的,天天這麼幹,比後世的996還要苦。”

華蓋殿中,剛剛結束了一場議會的朱英躺在椅子上,讓旁邊的小玉按摩。

小玉現在已經被冊封為玉妃,因為朱英還是太孫,所以不能封嬪妃,只有太孫妃和太孫側妃兩種區分。

等到朱英繼承大位後,他就能對各個妃子按照後宮制度進行冊封。

小玉跟其他妃子不同,其他妃子基本上都是各國公主,從小就有人侍奉,錦衣玉食。

小玉在教坊司長大,學的是伺候人的手藝,因此這幾天朱英就留她在身邊,閒暇之餘就給按按,舒緩一下。

如今朱元璋帶著百萬大軍北伐草原,所以政務上的事情就要多很多。

在後方的朱英,要保障朱元璋親征期間,整個內部的穩定,同時還要隨時為大軍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

這次北伐,也需要調集大量的民夫。

民夫的作用就是修建城池。

這並非是朱英才有的主意,歷史上漢武帝力排眾議,在河套地區發動十幾萬人修築朔方城。

有了朔方城,河套一地就可牢牢掌握在漢朝之手。河套還可牧可耕,可以作為出擊匈奴的前沿基地。

然而朱英要修建的城池,則是要深入草原。

依仗火車的運輸能力,糧草和不少建材都要從內地輸送過去。

從現在的格局來看,是非常不值得的。

漢武帝為了朔方城,最後都開始賣官換錢了,國庫都花空了,一座城池是真正的吞金巨獸。

況且朱英選的地方更加深入,耕牧都很難,不像河套地區那樣。

就算是鐵軌,也有可能被草原騎兵進行摧毀,斷掉後路。

所以這次出征草原,必須要一次打服才可以。

朱英看準的,是草原上的礦藏。

草原的礦藏因為從來沒有開發過,所以存量還是很足夠的,修建的城池,是未來當做工業城池來進行。

現在有蒸汽機,開發草原礦藏的難度自然會變得低一些,再加上火車的運輸能力,雖說先期的投入大,可後期還是能夠回本的。

只要建立大量的城池,把草原人都吸引進去,那麼從此後草原的威脅自然就沒有了。

且平定草原後,大明從此不再稀缺戰馬,也能擁有大量騎兵。

現在大明境內,尤其是西部地區大面積種植玉米,在精飼料上完全能夠進行供給,還不用擔心牧草的問題。

掌控草原,就等於掌控了數十萬的騎兵。

當遊牧民族的騎兵,配備上農耕文明的軍備後,那就是無敵的軍隊。

帖木兒為什麼在中亞那般強勢,就是因為他手裡有著大量的蒙古騎兵。

而大明對外開擴之所以不足,就是因為缺少騎兵。

得到草原,大明就可以補足騎兵的短板,擁有陸地遠征的能力。

對於朱英來說,朱元璋的親征,只是大明向外第一步的開始。

現在的大明已經是非常富裕,已經能夠開啟殖民時代。

在朱英忙碌的同時,朱元璋已經抵達了九邊大同。

經過短暫的休息後,便開始進軍草原。

自北元被鬼力赤所滅後,漠北草原分裂為三部。

分別是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

朵顏三衛這個時候又反叛了大明。

前軍大統領朱樉率二十萬兵力進軍韃靼,左路軍朱棡進軍瓦剌,右路軍朱棣進軍兀良哈。

大明同時對漠北三部進行開戰。

朱元璋中軍從大同出發,向前北元王廷所在。

漠北便是蒙古高原,這裡跟大明內部不同,沒有什麼城池,多數的部落都是在這裡放牧散居。

總的來說還是有一定居住地區的,以水源河流劃分。

主要有四個區域,分別為圖勒河,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貝加爾湖。

鄂爾渾河附近,就是之前北元王廷所在。

草原民族不管怎麼遷徙,都是沿著水源的方向,畢竟人和馬都是要飲水的。

朱元璋的行軍路線,就是以水源方向為主。<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的不風流

閉眼穿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