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大草原,這裡是蒙古族的祖地。

正是因為有這個天然牧場,所以才能飼養出那麼多優良的戰馬。

成吉思汗鐵木真能夠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跟呼倫貝爾大草原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奪取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統治權後,這才開始騰飛起來。

古往今來,這裡就是草原各部族的必爭之地,只有最強大的部族,才能夠擁有這片牧場。

當然,自從鐵木真後,這裡就是蒙古族的自留地了。

武將的最高榮譽,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說的就是這裡。

狼居胥是一座山,在西漢時期,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祭祀神靈的地方,是匈奴的聖地,一般人是無法登上那座山的,這就是封狼居胥。

姑衍同樣是一座山,跟狼居胥一樣,也是匈奴祭祀神靈的地方。

瀚海不是海,而是一片巨大的淡水湖,只不過過於寬廣,所以看上去如同大海一般,這裡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貝爾湖。

當年打到過這裡的,也就是冠軍侯霍去病了。

不過在今天,要多了一人,秦王朱樉。

“想逃,又能逃到哪裡去,既然是北伐草原,那這呼倫貝爾可不能錯過,本王就不信了,蒙古人連這片草場都不要了,丟棄他們的祖地離開。”

“等本王把這呼倫貝爾大草原拿下來,也是該封狼居胥吧,哈哈哈!!!”

騎在馬上的朱樉,暢快的大笑。

他一開始時,就沒想著去追擊韃靼部。

作為諸王之長,朱元璋嫡次子,朱樉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除了朱標外,便就是他了。

朱元璋一開始在他的身上,還是寄託了很大的期盼。

他希望朱樉能夠幫助老大朱標,穩定大明。

朱樉也不負眾望,自小就表現出了很優秀的軍事才能,當年練兵的時候,讓朱元璋非常滿意。

便就把原本都有意定為京都的西安,劃給朱樉作為藩國,可見重視。

實際上朱樉除了殘暴不仁外,本身能力還是很優秀的,至少朱棣在他的面前,那也得是低著頭說話。

歷史上如果朱樉不死,朱棣也不可能奪取帝位。

他是因為太殘暴導致被人下毒致死。

不過朱英入京的時候,因為他的關係導致鄧氏被賜死,朱樉少了鄧氏的配合,因此收斂了不少,關鍵是後來朱英也沒給他返回封地的機會,也就沒被毒死。

當然,在倭國的朱樉,屠城殺人依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次響父皇調遣,朱樉直逼呼倫貝爾大草原,他認為自己也可封良居胥。

“胡虜佔我中原近百年,今日本王也來到了胡虜祖庭,傳令將士們,屠戮三日以安慰我中原先祖之靈。”

朱樉冷笑著說道,嘴角微微翹起,活脫脫一幅大反派的形象。

“遵命。”

在朱樉的命令下,二十萬將士散開,極盡殺伐之事,將整個呼倫貝爾大草原輪番血洗。

在這裡,生活著許多牧民,草原騎兵可以跑,可他們不能跑,因為只有這裡才能養活數目眾多的牛羊。

朱樉孤軍深入,後勤補給已經成了個麻煩事,他現在就是掠奪這些牧民的牛羊以充當軍糧。

呼倫貝爾作為蒙古祖庭,是許多蒙古人心中的聖地。

朱樉的行為極大的挑釁了他們,使得聽到訊息的蒙古人變得非常忿怒。

當年就算是霍去病,也沒有幹這樣的事情。

只不過他們在這個時候忘記了,朱樉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將他們南下打秋風時候所做之事還給他們罷了。

南下劫掠,把漢人百姓當作兩腳羊,又何曾有過半點憐憫。

韃靼部中。

鬼力赤再也躲不下去了。

他作為蒙古國的可汗,如果任由朱樉這般在草原上肆意屠戮,那麼他的威嚴將會被徹底踐踏。

哪怕是乞兒吉斯部,也有很多親人是生活在呼倫貝爾,現在他們的親人正在被屠殺,而自己只能跑路,這如何能忍。

但是鬼力赤知道,僅僅只是憑藉自己是沒有辦法去單獨對抗明軍的,就算是能夠打贏,那也是慘勝,事後不僅是自己,包括乞兒吉斯部都要受到巨大損失,再想奪取草原的掌控權就是痴人說夢了。

於是鬼力赤派遣出大量使者,去往瓦剌,阿蘇特部,還有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

他勸說大家能夠暫時放下成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明軍的入侵。

綽羅斯·馬哈木。

他的父親就是浩海達裕。

浩海達裕作為北元權臣,自然為自己的部族獲取了大量的好處。

在浩海達裕的操作下,讓北元皇帝額勒伯克汗把自己的女兒薩穆爾公主下嫁給了自己的兒子馬哈木,並且冊封他為丞相,統領瓦剌各部。

馬哈木與太平、把禿孛羅分領瓦剌諸部,在名義上,馬哈木是大首領,其他兩人也要聽從他的調遣。

原本是因為被離間計殺死的浩海達裕,因為歷史的改變而死在了鬼力赤的手中。

這讓馬哈木對鬼力赤極為仇恨,鬼力赤建立蒙古國時,馬哈木並不承認其統治權,率領瓦剌分裂,也就是俗稱的東蒙古。

“丞相應該先放下成見,一起聯合應對明軍的入侵,我們草原不管怎麼內鬥,都是自己一家人的事情,但是明軍不一樣,他們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丞相應該聽說了兀良哈地區的事情,他們臣服了大明,可是大明並沒有完成承諾,反而把整個兀良哈地區的草原民全部都帶到了大青山。”

“他們現在正在被當成奴隸修建城池,據說就連阿札施裡他們,每天也只能吃著少得可憐的食物,搬著厚重的石頭,跟其他賤民一起工作。”

“這次的大明跟以往不同,他們來了一百多萬人,是真正的要把整個草原都佔據下來,而不是跟從前一樣,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

“如果我們敗了,那麼剩下來的就只有丞相,難道丞相要帶領著自己的族人,回到那廣袤的森林之中,重新過著跟猴子一樣的生活嗎。”

韃靼部使者的話,讓馬哈木原本仇恨的心裡暫時擱置,原本想看著韃靼部去死的想法也有所改變。

不得不說韃靼部的使者巧舌如簧,能言善辯。

畢竟他們並非是草原民,而是隨著北元遷徙來的漢人世家。

在北元被滅後,這些漢人世家理所當然的投靠了鬼力赤,並且他們的官職都沒有太大變動。

換了個皇帝而已,這在他們看來很是正常。

這跟明朝不一樣,因為還是蒙古人在當皇帝,所以不會出現那樣寧死不效忠的事情,最主要是他們的權力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看出馬哈木的猶豫遲疑,使者繼續說道:“我們得到訊息,明軍同樣派遣了晉王帶領二十萬的軍隊,前來丞相這裡,之所以還沒到,是因為路途遙遠,需要一些時間。”

“大明晉王可是出了名的殘暴,他連自己計程車兵都肆意虐殺,難道丞相還指望投降之後還能過上什麼好日子嗎。”

“燕王的行為得到了大明皇帝封賞,說明這並非是燕王個人的意思,那麼大明晉王自會更加的殘暴,就算是丞相不跟我們聯合起來,同樣要面對明軍的襲擊。”

馬哈木被說動了。

其實他真的是想跟明軍講和,並且臣服大明的。

當然他也得到了兀良哈的訊息,不過他認為瓦剌跟兀良哈不同。

因為兀良哈是臣服了大明,然後又反叛,所以大明已經不相信他們了。

瓦剌處於東蒙古地區,這裡距離大明更加的遙遠,他覺得大明應該會接受他的臣服,並且讓瓦剌繼續統治這片區域。

但是在使者的話語下,馬哈木動搖了原本的想法。

他並沒有立即答應韃靼部的使者,而是叫來了太平,把禿孛羅一起商議。

把禿孛羅憤怒的說道:“可惡的明人佔據了我們最肥美的草原,他們根本就沒有離開的意思,大明皇帝想要當我們草原的天可汗,永遠的統治我們。”

“狼怎麼能夠向羊低頭,馬背上生活的勇士,怎麼可以向漢人臣服,我們應該聚集勇士,讓這些漢人知道,誰才是草原上真正的主人。”

太平也說道:“明軍在草原上修建城池,他們是要像統治南邊一樣的統治我們,他們要把馬背上的勇士,變成只知道耕種的賤民,這是違背長生天的意志。”

“我們應該聯合韃靼部,聯合草原各個部族,把這些明人驅趕出去,從來只有我們的勇士南下劫掠,怎麼能夠讓他們來到我們的草原。”

太平跟把禿孛羅可沒有跟馬哈木一樣的殺父之仇,他們自然同意聯合韃靼部的事情。

明眼人都知道,現在的明軍勢力太強大,如果不聯合在一起,只會被分別擊潰,兀良哈就是最好的例子。

馬哈木聽到這樣的話,當即就同意了韃靼部使者聯合的請求。

瓦剌這裡沒有問題,阿魯臺就更加不用說了。

因為朵顏三衛的百姓都被帶走的緣故,這讓阿魯臺的各個部族都非常憤怒,發誓要讓明軍付出巨大的代價。

自此草原上的所有勢力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大明。

蒙古統稱都沁·都爾本,這在蒙古語中是四十四的意思,便是說蒙古人有四十四萬戶人口。

當然,這是虛指,並非是實指,畢竟蒙古人文盲程度高,也不會去搞什麼清查人口之事,這只是寓意蒙古族人非常多。

但是瓦剌這次出動了將近二十萬的騎兵,來對大明進行討伐。

這個數目聽上去是有點嚇人,實際上也就這麼回事。

這裡大部分的騎兵,就是瓦剌各部族的草原民,騎上馬就算,年紀小的可能就十三四歲,年紀大的已經六七十了。

原本蒙古人的募兵制是兩丁抽一,三丁抽二,而這次為了對付勢大的明軍,實行了一戶抽一的政策,可謂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馬哈木帶領大軍出征,為了防止自己老家被晉王偷了,因此讓自家的族人進行更遠的遷徙以此躲避明軍,而他跟其他兩位首領則從另一側出發,前往呼倫貝爾。

這次大家首先的目標就是正在呼倫貝爾肆虐的大明秦王。

呼倫貝爾是蒙古族的聖地,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們都要搶奪回來。

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到了七月下旬。

因為大明禁運的關係,導致現在的草原人非常的缺乏糧食,武器,藥材等各類必需品。

如果這次不能從大明的手裡奪取到足夠的物資,那麼今年的冬天就很難過了。

在草原上,草原各部族的信使要比明軍更為快捷。

因為他們傳遞訊息的信使,都是一人雙馬,日夜不停,睡覺也是在馬背上。

在呼倫貝爾的朱樉,這個時候還不知道已經有幾十萬的騎兵正在向自己圍剿而來,依然還在不斷的或抓捕,或殺戮草原牧民。

已經抓到了數萬人的朱樉,並沒有像朱棣一樣急著押送到大青山去修建城池,而是把他們關押起來,供自己取樂。

每天盛行的篝火晚會,都會丟入大量的屍體。

僅僅只是半個月的時間,就消耗了一萬多的牧民。

最後還是在副將勸說,這樣死人太多,會讓陛下不喜,這才停手。

然而這個時候,幾乎呼倫貝爾的草原貴族,已經差不多被朱樉全部殺死了。

朱樉殺人的時候,完全就是盯著草原貴族去殺。

按照大明對草原的計劃,是要改變草原社會的階層結構,朱樉認為自己不過是用了最為快捷的方式罷了。

也是因為大量的草原貴族死亡,導致朱樉關押的這些俘虜反而沒有產生太大的暴動,因為他們的領頭人幾乎被朱樉都給殺死了。

底層的草原百姓,很難起到帶頭的作用。

便是朱樉準備把剩下的俘虜送去到大青山之際,他就收到了訊息,在遠處佈防的將士,遭受到蒙古人的突襲,損失慘重。

朱樉沒有按照父皇的要求,實行萬人配置,而是三四千人的據點佈防。

也是因為這樣,導致數千士兵們在面對數萬乃至於十數萬騎兵的衝擊時,即便是有火炮,火銃,也無法抵擋。(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