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從茶樓離開後,就回到了院子裡。

下午的茶樓太吵鬧了。

偶爾就是聽下訊息,經常聽可就有點受不了。

茶樓的裡面的小廝們,在給客人加水的時候,也會豎起耳朵。

京師發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會收錄起來。

大多數的訊息,目前朱英都是交給張伯去處理。

作為一方勢力的領袖,他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樣,什麼事情都去關心。

把握一個大方向就可以了。

有著前世的一些網路經驗,對於現在的管理,朱英最初還有些陌生,幾年摸索下來,已然是非常熟悉。

書房裡,張伯侯力在一旁。

朱英沒有開啟情報檢視,而是陷入沉思之中。

他在思索一個問題。

內心中,對於這個決定,也是非常的糾結。

這是在和老爺子接觸久了後,才逐漸誕生的這個想法。

於西域那邊。

朱英有著自己的秘密基地。

雪花鹽是一部分。

還有那從未在市面上傳播的番薯,玉米,馬鈴薯。

之所以能夠養活這麼多人,在吃食上沒有緊缺。

哪怕是大面積災荒,朱英麾下都未受到打擊,反而還能趁此機會收腹更多的勢力。

這些東西可幫了不少忙。

不管是西域,還是大漠跟草原。

銀子雖然重要,最為關鍵的還是在於物資,糧食。

尤其是大漠,草原上的冬季。

真就是餓殍遍野。

每一年的冬季,朱英麾下的勢力,就會出現新一輪的擴張。

不需要費盡心思去拼殺。

只要你能讓別人活下去,那就是救世主級別的存在。

尤其是那些快要餓死的人,當朱英麾下的人員發現他們的時候。

只需要一口熱乎乎的濃粥,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全部。

更別說,一些兵卒。

他們的父母,妻子,孩子。

都被朱英救下。

當一個男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母妻兒即將餓死而無能無力的時候。

那種無力的感覺,太過於崩潰。

甚至於餓得極致,自己的孩子不忍心下手,相互交換,出現易子而食的恐怖景象。

當有人出現,並且拯救這一切的時候,他便是所有被拯救人的心中,活著的神明。

其中這些番薯,玉米,馬鈴薯這些作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何況朱英還從海外番商的手裡,拿到了黑麥。

黑麥,這是一種能夠在極度貧瘠和寒冷的地方,都可以生長的農作物。

後世的沙俄之所以能從歐洲,一路開疆擴土到白令海峽,黑麥居功至偉。

他們走到哪裡,黑麥就種到哪裡,有糧食就有人,有人就有控制權。

雖然黑麥對於大明而言,絕對多數的地區都不適宜。

但是在西域,大漠的一些貧瘠地區,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能夠產出糧食,那就意味著不少人可以活下來。

這些,才是朱英真正的根基所在。

對於這些作物的隱蔽和保護,朱英極其重視。

加上游牧民資對於農耕的興趣不大,朱英也控制著這些作物的產量,並沒有大規模的種植。

在製作成食物的時候,也經過了粗加工,看不出原料。

這些年下來,一直沒有被傳播開來。

“傳信西域,讓我們的人那邊調集一批番薯,馬鈴薯,玉米的農種過來.”

良久,朱英悠然嘆息,對著張伯吩咐道。

他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是正確還是錯誤。

亦或者會給以後自己在安南開國,帶來多大的麻煩。

只是他終究是帶著前世的記憶。

經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優良畢業生。

便是在這大明十年,很多思維已經改變,但這內心中的底線,卻難以突破。

猶記得,後世中。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再大的天災,在團結面前,都可以輕易渡過。

大明,曾經的最後一個漢人皇朝。

便是後世的身份證上,那漢族二字,依舊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裡。

記憶交錯間,就可以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大明的老祖宗們,生活在苦難之中嘛!

理智告訴他。

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在安南發展多年後,有生之年,甚至能取代大明。

而將這些作物,提供給大明。

大明國力自然會更加的強盛,本來取代大明,就難如登天。

這般更是給自己加了一座大山。

他很清楚這後果。

但,

這又如何!

便是他取代不了這大明,他的子孫,他的後代。

在得到自己的遺產後,總是有機會的。

他堅信,他的制度,將會比大明更加的完善,先進。

更加的注重工業,科技。

所以,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東家,萬萬不可如此,這些可是我們的根基啊!”

張伯聽到後,整個人就是一震。

這些作物的存在,他們這些在朱英身邊的首領當然清楚。

聽到東家突然這般決定,整個人都懵了,連忙勸阻道。

“不必多說了,我意已決。

我等能夠建立偌大勢力,這些作物自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

“再者說了,這些作物也沒你想的那麼誇張。

有些東西你不清楚,在大明種植,也不可能像西域那般。

代替大米等作物.”

“尤其是在產量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朱英解釋道。

現在可沒有脫毒的技術,番薯,馬鈴薯這些薯類作物,很容易就會出現不斷的減產。

在海拔較高的地區,還能稍稍的維持。

到了大明這邊,減產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即便是減產嚴重,其中的產量比之現在的很多農作物,相對來說還是要高上很多。

最為關鍵的是,番薯,馬鈴薯,玉米這些作物。

不會很水稻良田搶地方。

可以開闢更多的荒田。

這才是最為至關重要的。

大多數的農民,很多連自己的田地都沒有,完全就是給別人種地。

一年到頭也就僅僅是餓不死的狀態。

家裡不存在餘糧,稍微一點波動,就承受不住。

番薯,馬鈴薯,玉米對於大明生活在最底層的百姓,絕對是最大的驚喜。

張伯見東家如此堅決,只能無奈的說道:“是,東家.”

朱英微微猶豫過後,接著說道:“將我的那個木箱,也一併帶過來.”

那個木箱裡並沒有別的貴重物品,便是朱英之前,唯一跟身世有關的布條。

“老爺子這般年紀,想來認識的人不少,到時候讓老爺子幫忙瞧瞧,或許還能知道原身的身世.”

“若是過得好,就不多打擾了。

若是過得不行,也能幫助一二.”

“也算是對得住原身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