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弄醫保體系?”

之前楊浩的心中從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按著他的想法,醫保這種東西,是文明達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出現的社會福利,齊國的情況適合這麼做麼?他心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楊浩一言不發,大殿內陷入詭異的安靜中,此刻張丙慌的一匹,就好比知道自己犯罪,等待法律最終判決的犯人一般。

但是很快,眾人見到楊浩將那奏摺合起來,交由宮人收好。

群臣不明白楊浩這是什麼意思,加上楊浩面無表情,也看不出是喜是怒。

“這奏摺先朕先留著了,退朝!”

說完,在眾人恭送聲中,楊浩離開了大殿。

而張丙也是一臉懵逼。

“這是什麼情況,這就完事了?”

而左相離殿時,在張丙身邊停頓了片刻道:“校書郎還跪在這裡作何?”

“下官愚鈍,陛下未叫臣起,小官不敢起.”

左相笑了笑道:“陛下既然沒有責罰與你,就說明此事你便無事.”

“這。

.”

張丙顯然還有些將信將疑。

“我言盡於此,陛下如何決斷我們這些做臣的不敢妄加揣測,校書郎就當今天這件事沒有發生過吧,還跪在這裡,難免會引陛下不快.”

說完,對張丙拱了拱手,邁步離開了大殿。

張丙看著空蕩蕩的大殿,起身嘆了口氣道:“西門兄啊,西門兄,你是真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而回到後宮的楊浩,此刻也是頗為頭疼。

一方面他覺得醫保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另一方面,他有些猶豫這東西是不是太過於超前了,齊國的政治體系真的有能力玩轉這東西嗎?看了看手中的奏摺,楊浩無比的糾結。

離開另一個世界已經幾十年了,前世的醫保制度他也只是有個模糊的概念。

在他的有限的印象中,醫保就是能讓民眾看病少花錢的一種政策,當然想要少花錢前期就需要上繳一定的錢。

而且在的模糊的記憶中,醫儲存摺中的錢還可以取出來的。

前世他並沒深入的瞭解過這東西,加上幾十年的古代生活,對這玩意就更加一知半解,憑藉有限的知識體系,想要建設一個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並不容易。

楊浩靠在椅子上看著頭上的橫樑不禁陷入了沉思。

“醫保具體是怎麼運轉的我可以先不去考慮啊,複雜的不行,簡單的總可以吧.”

想到這裡,楊浩一下坐直了身體,在書房內來回踱著步子喃喃自語起來。

“醫保既然不行,若是弄成普通的保險應該很具有可行性,交錢買保障,先弄個保險的框架出來,具體制度慢慢再完善就行。

只是目前我大齊醫療體系還十分落後,也就能治療一些小病,這疾病保險能有幾分效果呢?算了不管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對百姓的一件好事,新的產業也能解決小部分人的生計問題。

就算是疾病保險不行,其他的保險也可以啊,利國利民,增加國庫收入,兩全其美。

嗯,不錯,怎麼早沒想到這個辦法。

”暗自得意了一番,看著奏摺上的山陽知縣西門越這幾個人,喃喃道:“西門越?可堪一用.”

說玩,拿起毛筆,走到不遠處的屏風前,將西門越這個名字寫在了上面,並備註了因何事被自己記錄。

在其之上已經有了不下三十餘個人名。

朝臣們都知道楊浩有這麼一個屏風,上了屏風的名字可以說是簡在帝心了,但是除了楊浩之外,沒有人知道這神秘的屏風上究竟寫了那些人的名字。

在楊浩忙於為大齊的保險事業開個好頭的時候,遠在西域的穹安,見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戰爭。

西域胡人組成的烏孫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征服了大量的部落,玉門關為了自保,並沒有作出擅自出兵的行動。

這種綏靖行為,更加助長了烏孫的囂張氣焰,烏孫部吞併了大量的小部落後,斷然下令個西域部落禁止向玉門繳稅,甚至接連不斷的派出斥候對玉門關進行打探。

一時間,玉門人心惶惶,商業往來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

開皇六年十月,烏孫率領各部大軍三萬圍攻玉門。

玉門守將明仲率軍抗擊烏孫的進攻。

烏孫人和齊國以前遇到的敵人不同,圍攻玉門的大軍之中,裝備將近一千火槍,甚至還有兩門火炮。

其餘的數萬人雖然是從各部徵召來的僕從軍,但是數量龐大,遠非玉門兵力可比。

面對這樣的敵人,明仲根本不敢貿然出城迎戰,秦州的援軍此刻正在路上,自己只要堅守到援軍抵達,就是這些蠻夷喪命之時。

十月中旬,西域的天氣已經開始寒冷,玉門城中顯得更加的冷清,城中已經戒嚴,街上到處都是巡邏的兵丁。

聽著街道上匆匆而過的腳步聲,穹安道:“張叔,看來這情況不太妙啊.”

張叔嘆了口道:“公子,若是之前聽我的早些離開這裡,何至於落到如今這種境地.”

“張叔,你不覺得這是咱們的機會嗎?父親自歸順大齊以來,一直沒有得到陛下的重用,我讀書不行,做官是沒有指望了。

我認為,這次胡人雖然來勢洶洶,想要攻破玉門並非易事,玉門這裡兵力雖有不足,但守上一些時日並不成問題。

長安有句諺語,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難。

若是我們在守軍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等戰事結束後,我的名字或多或少會傳到朝堂之上,陛下一直對父親保留戒心,我們這麼做不知道能否打消陛下對我穹加的疑慮,但做了總比不做的好,畢竟這樣的機會對我穹家太難得了。

”穹安說完後,張叔明顯對面前的這個年輕人有些刮目相看起來。

“想不到公子竟有如此打算,我覺得此事可行,公子不顧危險幫助大齊守衛大邊疆之地,即便是陛下再對伯爵疑慮,公子的這番作為也會讓陛下對你高看幾分,這幾年伯爵在朝中也有些人脈,運作一番,說不定陛下可以允許公子去軍校學習啊,販賣貨物雖然賺錢,但和權利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眼下戰事將起,只要進了軍小,就不怕沒有功勞,公子高明。

“張叔轉念一想加上自己的腦補,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對伯爵府百利而無一害,前題只要保住小公子的性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倭:從東北開始

愛吃薯片的小梁

稱皇

兵圍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