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問題,楊浩暫時每那麼多精力去理會,現在是齊國休養生息的關鍵時期,任何事情都得為這最主要的事情讓路。

這幾年來,齊國人口已經有了快速增長的趨勢。

沒有人口管控的贈策,加上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齊國有希望在今年年底突破六百萬人口的大關。

六百萬人口,即便有一半是壯勞力,那也是個十分龐大的數字。

而且這幾年,齊國雖然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內政建設上來,但是軍事並沒有拉下。

常備軍人數已經達到了十萬人。

算上民兵與一些輔兵,齊國的總兵力足足將近十八萬人。

這麼多的兵力分佈在齊國漫長的邊境線上,一時間卻讓人沒那麼震撼。

只不過楊浩知道,這些兵力面對這個時代普通的敵人勉強夠用了。

如果遇到同等級的對手,這點兵力是萬萬不夠的。

不過好在齊國從一開始就是高度集權的國家,在戰爭組織能力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真正到了生死關頭,舉國之力進行作戰,兵力數字最起碼能夠翻上數倍。

楊浩心中不希望見到這種事情發生,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隻能證明一件事,來自外部的威脅已經有了遠距離作戰的能力。

有窮的使者走後,楊浩只是給邊關地區的守將下達嚴密監視北方蠻族的命令,便沒有過多的理會。

而此時他將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研究一件機械之上。

而這機械便是鐘錶。

太過複雜的機械錶,楊浩沒有那個能力將其復原,但是老式的擺鐘他卻有一定的信心將其做出來。

因為像那種老式的擺鐘,在他小時候,爺爺家裡就有一個,後來石英鐘流行,那老式的擺鐘便漸漸的廢棄了。

而楊浩就是在那個時候,咋雜物堆裡拆解與組裝過擺鐘,對其內部的構造有一定的印象。

而楊浩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將曾經的記憶回想起來,結合自己的機械知識,將其一點點的復原出來。

準確計時工具,對科學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能夠提升齊國科技水平的東西,楊浩根本不想錯過哪怕一點。

科技使人進步這句話,在他心中就如同一個堅定無比的信仰。

對於科技二字,楊浩懷揣著無比的敬畏,這種感覺就像是虔誠的宗教徒信仰心中那無所不能的主。

擺鐘的製作,從半年前就以已經開始,這半年來,楊浩畫了無數張草圖,製作了大大小小數不盡的齒輪。

他沒辦法準確的回憶起擺鐘的每一個構造,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一個個的去嘗試,大致的原理知道,即便是辦法有點蠢,總有一天擺鐘總會在自己手中誕生,這一點楊浩對此深信不疑。

與長安相隔萬里的大洋彼岸。

石溪的船隊,已經在這裡袖駐留了三天的時間。

數天之前,他們在這個新大陸,度過了第一個遠離本土的新年。

新年的那一天,那個和船隊進行的交易的部落,再一次的找上了石溪。

而這一次,那個部落沒有和船隊進行交易,而是出任意料的送來許多禮物。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石溪在應付這個陌生部落的同時,心中對這些人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船隊這個時候不能出現任何的意外,雖然表面上船隊和這個部落看起來相處融洽,但是細心的水手們會發現,營地的巡邏人數已經是之前的數倍。

而且搜有人被要求,即便是睡覺,甲冑也不能脫下來。

從這個只有在戰時才會釋出的命令中可以看得出來,石溪心中是多麼的緊張。

他已經決定,如果這裡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船隊必須要離開了。

距離離開齊國本土已經過去了半年的時間,留給他的時間非常緊迫,這次任務能否順利的完成,關乎著將來自己能否再次的出海的命運,他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

數天之後,那個部落再一次的拜訪了齊國的遠洋船隊。

戴著誇張羽毛頭飾的中年首領,用獨特理解表達了對石溪的敬意。

石溪熱情的接見了此人,因為他發現,這一次來的人中,有不少年輕的女人,這讓他隱隱的猜到了什麼。

將這個土著首領引進大帳之後,經過艱難的溝通,終於弄明白這些人的來意。

原來這些部落和北邊的一個土著部落有衝突,這個土著首領希望能夠藉助齊人的力量為他們拿下這個仇敵。

石溪皺了皺眉,他一點也不想讓自己的船隊捲入當地人衝突之中,這對船隊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讓石溪有些猶豫起來。

讓他猶豫的原因,不是那土著部落帶來的女人,而是這中年人拿出了一塊透明的石頭。

當看到這石頭的那一瞬間,石溪只覺得這東西的樣子好像在什麼地方聽到過。

努力的回想之後,在他模糊的記憶中,好像聽楊浩的提到過和這石頭類似的描述。

而這東西在楊浩的口中,好像對航海很重要。

只是石溪並不確定,這東西是不是楊浩口中所說之物,即便是真的,為了這東西而耽擱了航程,是否值得為此冒險讓他有些拿不定注意。

在土著們期待的目光中,石溪皺眉沉思。

良久之後,石溪用畫圖比劃的方式,向對方表達著自己的意思,他著敵對部落的人數,和武器裝備,若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對手,在不影響航程的情況下,他覺得這個險值得一試。

不管這東西是不是楊浩口中所說的東西,只從外觀上看,這透明的石頭就是一個稀有之物,說不定帶一些回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番艱難的理解後,石溪大致明白了這土著首領的意思。

敵人在這些土著看來是個大部落,至於多大,石溪沒怎麼弄明白,到底是數百人還是一千人以上,這對他的決定很關鍵。

若是五六百人的部落,對方能戰的力量頂多不會超過三百人,若是超過數千人,他雖然不怕,但這其中存在太多變數,其中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

漫長的海上生活,讓他變得無比謹慎。

石溪最終沒有立即答應土著首領的請求,而是決定派出探子,跟著這個部落去探查一查敵情在做決定。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了我妹妹

石陽的劉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