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的房間中無比的簡單,除了一張木板床之外,就是一面佔據了整個牆壁的黑板,黑板上畫滿了密密麻麻的圖案,還有一些寫的很醜的文字。

東門坐在三腳架上,這藉著火光,無比認真的在黑板上寫寫畫畫。

紙張是無比珍貴的東西,東門的那點俸祿根本經不起他如此大量的繪圖工作,而能夠重複使用的黑板,則成了與他朝夕相伴的唯一存在。

投入到自己愛好的事業之中,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楊浩有時候很羨慕這些存粹的研究人員,無論在哪個時代,這樣的人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所在。

他已經很久沒有罵過賊老天了,因為他覺得,齊國能湧現處這麼多的人才,絕對是老天的恩賜。

如若不然以他一個人的能力,估計現在還在城邦混戰中苦苦支撐。

楊浩心中認為自己這輩子做的最正確事情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從一開始就沒有小看過上古時期人類的智慧。

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他不是全能神,穿越時候也沒有逆天無比的神器,也沒有隨身攜帶的龐大物資,如同哆啦a夢一般,想變出什麼就變出什麼。

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他已經達到了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極限。

洪武十四年七月,當第一批能夠食用的小蘿蔔收穫之時,航行了一月之久的石溪率領著那條不大的試驗船,返回了長安港口。

經過工部人員的檢查與石溪的帶回來的資訊,齊國的第一條滿足遠洋航行的船隻正式透過測試。

興奮的楊浩立即大賞了參與船舶研究的所有人,對有功者記了一大功。

並將這第一艘試驗船命名為,鴻蒙。

隨著鴻蒙號的完美表現,在石溪回來後不久,長安造船廠與蓬萊造船廠,立即全力開工。

造船的材料早已經準備完畢,只待船隻下水之時縱橫大洋之上。

而朝廷也正式開始招募船員的行動。

由於是出海遠航,這其中充滿了未知的兇險。

朝廷的招募並不順利,石溪這種有著濃厚探險精神的人在齊國當中畢竟是少數。

對於普通人來說,放著齊國如此和平安全的環境不好好待著,非要找死一般的去吃人的大海之上,這不是有病是什麼。

石溪對此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招募工作持續了半個月的時間,長安城中願意報名的人,還不到兩手之數。

諾大的長安城中生活著十萬百姓,這種比例之懸殊,讓楊浩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但是如果使用強制的手段,逼迫他人去當水手,這等霸道的事情,楊浩也不想去做。

思來想去,楊浩有了個好主意。

生活安定的人不願意去冒險,這一點是值得理解的。

因此楊浩則換了個思路。

相比於長安城周邊,遠離政治中心的州府百姓的生活水平還處在十分低下的水平。

對於這些生活艱難的地區,他認為在重賞之下必有願意為之賣命的人存在。

為了能夠儘快組建成一支探險隊,楊浩名傳令兵以最快的速度將招募水手的公文分發到邊境州府地區。

接下來他能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

只是楊浩在等待的時候也沒有閒著,讓石溪與那些被挑選出來的水手,進行全封閉的航海技能學習。

比如如何在大海上進行定位,如何繪製航海圖,書寫航海日誌,記錄洋流等相關技能。

為此,楊浩祭出了一件航海神器,一件造型精美的羅盤。

這件羅盤是用一塊來之不易的磁石所打造,整個齊國的數量還不到三個,可謂是價值連城的神器。

石溪看著在盤中轉動的指標,立即就明白了這東西對於航海的重要性。

從拿到羅盤的那一天起,這東西便再也沒有離開過石溪身邊一步,即便是睡覺也要放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在他心中這東西甚至超過了自己的性命。

為了即將到來的遠航,楊浩儘可能做好完全的準備。

他把腦海中有關的航海知識全部搜腸刮肚的整理出來,不管是有用的沒用的,還是道聽途說的東西一股腦的灌輸給這些船員們。

從這一年開始,楊浩命戶部將秋後的果子,儘可能的多的製作成密封的罐頭。

在楊浩所知的航海知識中,遠洋航行最可怕就是長時間缺乏維生素。

作為後世第一個探索世界的人,當初的麥哲倫在與當地土著的戰鬥中被一支毒箭射中,結果客死他鄉,他自作孽而死,自然是沒什麼值得惋惜的。

但是接下來代船長艾爾卡諾繼續率領船隊航行,然而這時他們的船員卻一個接一個地開始倒下。

大航海時代的噩夢壞血病,導致了無數船員客死他鄉,恐怖的壞血病病像一個瘟疫一般在船隊中肆虐,無數的船員牙齦腐敗、雙腿腫脹、肌腱萎縮,無言的恐怖瀰漫在整個船隊中。

如此重要的事情楊浩自然不會忽略掉。

而且他也知道造成壞血病的原因什麼,他的目的是讓船隊以最快的速度從美洲大陸帶回自己想要的東西,若是船員在漫長航海中因為自己的這個疏忽而功虧一簣,他軌跡想以頭搶地的心都有。

罐頭的製作並不複雜只要做好了高溫殺菌,密封儲存,最起碼能夠在罐頭徹底壞掉之前,能夠讓船員們有一定維生素c作為補充。

在舉國上下一片大生產的氛圍中,洪武十四年八月初,科學院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平靜之後,又有了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發生。

一個先前毫無存在感的人,居然被楊浩冊封了正式研究員。

而此人正是從事橋樑研究一年之久的東門俘。

一年的時間內,東門並沒有做到楊浩曾經說過的那種不可能實現的橋樑,但是他用自己的努力,以現有的材料和技術,做出了做好的設計。

雖然他設計的橋樑和後世專業橋樑設計師相比,只能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的存在。

但楊浩看過之後,覺得十分具有可行性,理論上能夠滿足鋪設鐵軌的的需求。

只要橋樑修通,立即便能夠省去裝船轉運的時間,這對於南北之間的物資流通有著無以倫比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南北大運河出現之前,最為重要的代替之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倭:從東北開始

愛吃薯片的小梁

稱皇

兵圍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