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有虞氏的使者恭敬的對楊浩道:“齊王天威,反手間便滅掉了有莘之族,我有虞氏為齊賀,為齊王賀!”

楊浩輕捋鬍鬚笑道:“有虞使者這話說的不對!”

使者一愣,有些不明所以,不過看楊浩的表情也不像是動怒的樣子,便問道:“不知齊王覺得某何言有錯?”

“你說你們有虞氏為我大齊賀,難道有虞氏不想認吾這齊王出身否?”

使者聞言,哪能聽不出來楊浩這話是何意,頓時大喜色道:“某該死,某該死,齊王勿怪,是某口拙愚笨,有虞氏自然是大王的親族,如何會不承認大王的出身.”

楊浩笑了笑道:“使者不必緊張,請坐!”

使者聞言坐下後,楊浩看著大仗內的群臣,醞釀了一會兒,道:“諸位應該都有所耳聞某之出身,實不相瞞對於成為有莘之奴前的記憶我已然不多了.”

楊浩話音剛落,力央連忙道:“大王何出此言,有莘氏乃一螻蟻爾,大王怎會是他們的奴隸,應是神明對大王的磨練,大王出身高貴,萬不可如此稱呼.”

楊浩搖了搖頭道:“我這個人,最不看重的就是出身,決定一個人才能的難道只有血統?依我看,諸君之中任何一人的才能都要勝過這時間方國氏族之首領萬倍,出身只不過是一種經歷。

力央方才有一言某很認同,吾等曾經的苦難,就是讓我們如今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做的不是躺在那裡享受,應該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不管是不是真的如同楊浩那般感觸,齊國眾臣都起身一拜,感激楊浩的教誨。

有虞氏眾人卻和齊人的關注點不同,他們更在意楊浩的那句記憶不多的話,讓他們心中咯噔一下,擔心情況有變。

待場間安靜下來後,使者連忙道:“大王方才說的記憶有缺是何意,可否為吾等解惑.”

楊浩將自己不小心磕破了腦袋,在迷迷糊糊中的了神仙的指點的玄幻經歷說了一遍。

看過無數小說橋段的他,對於這種編故事的能力簡直就是信手拈來,以這些人的觀念和見識,根本不可能挑出一絲破綻。

眾人聽完之後都是唏噓不已,即便是齊人也不知道楊浩還有如此離奇的經歷。

這件事不禁讓他們聯想起不周山的故事,紛紛感慨楊浩果然不是一般人,簡直就是天眷之人,與這樣有真神庇護的人作對一定會遭天譴的。

有虞氏眾人得之楊浩已經忘了曾經的事情,不過他們對楊浩的身份並不懷疑,也不敢懷疑,即便是楊浩不是他們有虞氏的人,現在不是也得是,就要自己咬死了這一點,至於別人的懷疑,都是對齊王,對有虞氏的誹謗汙衊,對於這樣的人,只有在肉體與精神上徹底抹去才是正經。

和楊浩一樣,有虞族眾人反應也是極快,在楊浩說完後,就為楊浩找了個理由,安排了一個莫須有的身份。

有虞氏如此的上道,楊浩心中自然是滿意無比,最後當楊浩說出有虞氏有何打算的時候,眼中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貪婪之色。

見說道正題,有虞使者相互看了看道:“齊王,吾等雖為帝舜之族,但這些年來生計堪憂,不止受到夏的打擊,南方的苗人部族也在不斷的蠶食吾等生存之地,神明作證,有虞現在並不好過,還請齊王看在親族的情分上庇護有虞.”

有虞眾人說完,呼啦啦的離開案席,跪拜在大帳之中。

楊浩見此,頓時做出一副慌亂模樣,連忙起身將幾人親自扶起道:“諸位這是做何,萬不可如此,快快請起.”

“還請齊王成全!”

見楊浩閉口閉口不談如何對待有虞之事,使者再次拜道。

楊浩故作為難之色,重重的嘆了口氣道:“唉!罷了!罷了!你們起來吧,我答應你們便是.”

使者聞言頓時大喜過望,連連對楊浩表示感謝。

在最終的商談中,楊浩並沒有吞併有虞,只是讓他們作為自己的屬國存在。

這並不是因為楊浩好心,而是想讓齊國與南方的苗人之間留出一個緩衝地帶。

這就好比後世的漠北蒙古一般,一個弱雞國家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作為緩衝區,否則又有哪個人會允許這等小丑在那裡上竄下跳,早就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楊浩對自己這一番做作的表演很是滿意,這種欲拒還迎的節奏,讓自己牽著有虞氏的鼻子走,並不是自己有求於他們,而是有虞氏哭著喊著要抱住自己的大腿,自己只好卻之不恭了。

這樣一來,即便是講來自己在有虞氏中做了什麼影響雙方關係的事情,有這麼一層因果在,有虞氏也不好有所發作。

他除了垂涎於有虞氏境內的礦產外,他還比較關心南方水運的情況,他曾經設想的那種帶隔倉的船隻早已經胎死腹中。

如果南方的部落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成熟的船隻製作辦法,不管是不是自己要的那種,他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將齊國的船隻技能點起來。

畢竟無論是捕魚還是從鳥糞島運送複合肥用木筏實在頗有不便。

除次之外他之所以對那種船隻念念不忘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將來爭霸天下的時候,從水路進攻,將極大的提高自己擴張的腳步。

這個時代的黃河還不叫黃河,而是大河,黃土高坡還沒形成,河水之清與長江並無太大的差別,與濟水長江一起共同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而這三條河流貫穿了古老華夏大地的南北東西,這也是楊浩有野心統一中原,統一華夏本部大地的信心之一。

如果將來生產力提高的一定程度,他並不介意效仿隋煬帝修築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這個時代想要掌控龐大的疆土,如果不有效的利用水路難度將會是成倍的遞增。

明白這一點的楊浩,雖然明知道此時還不到半省之地的面積,想這些還有點早,可是早做準備,早一點將大船造船出來總是好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詞條返還,一統天下從收徒朱元璋開始

晴天雨

國革

比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