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河流並不寬,正常情況下水深只到成年人的腰部,楊浩在這裡這麼久,對這條河還是很熟悉的,裡面並沒有鱷魚這一類兇殘野獸。

讓戰俘拖著漁網下水,在楊浩的指揮下,四名戰俘分列兩側,分別由兩個人個拽著一根繩子。

張開的網口如同擇人而噬怪物,想要吞沒前方的一切。

河中的戰俘,拖著漁網慢慢的逆流而上,而在上游差不多一百米的地方,十幾名戰俘排成一排,人手拿著一根棍子邊向下遊走,邊敲打水面。

沒有經過大肆捕撈的河流,魚群之密集是現代人無法體會的,受到驚嚇的魚群,有些甚至越出水面,驚慌的向著下游逃去。

看著獵物自己往布好的陷阱裡跳,所有人都控制不住的興奮起來。

目不轉睛的看著魚群遊動的身影。

人類的經過,攪動了水下的泥沙,清澈的河水,變得渾濁起來。

拉網的前進的戰俘們,忽然感到手中的繩子在顫抖,拖拽變得吃力了許多。

雖然看不清水下發生了什麼,但明顯是有東西進網了。

戰俘朝岸上看了看,只見楊浩沒有讓他們停下的意思,便只好拖著漁網繼續往前走。

漁網中掙扎魚被攔住了去路,以它們的智商根本不會調轉方向,隨著進來的魚越來越多,不少魚被掛到了漁網上。

楊浩覺得差不多了,派出一些人,和那四名戰俘一起將漁網往岸上拖。

魚群在水下的力量還是很強的,八個成年人,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漁網拖了上來。

魚網露出水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裡密密麻麻擠滿了亂蹦的魚,密集的有些讓人頭皮發麻。

第一次嘗試就能有如此大的收穫,讓楊浩很是感慨。

上古時代人類的物資雖然匱乏,但是大自然之中物種之繁盛,不知道超越後世多少倍。

如果放在後世,不知道能滿足多少人的口腹之慾,只不過受限於時代的生產力,再多的美味,楊浩也只能看看罷了。

如此多的魚,沒有飼養的條件,只能宰殺。

這只是第一次嘗試大規模捕魚,在鹽沒有大量運送回來之前,短時間不會進行第二次。

岸上的眾人,七手八腳的將網裡的魚往筐裡裝,興高采烈的將這些食物運送會部落。

這第一網,不止捕捉到了大量的魚,甚至還有甲魚烏龜這種爬行動物。

這玩意好養活大補,因此楊浩沒讓人將其弄死,讓人把這些東西單獨裝起來。

沒有秤,楊浩也不知道這一次的收穫具體多少,不過他估計,這一網,最起碼夠一百人吃上一天了,而且是能吃飽。

得了個開門紅,眾人還想再次捕撈,不過楊浩沒打算繼續下去。

鹽還沒有運送回來,那些魚如果不及時處理掉,一天可能就臭了。

在眾人一陣哀嘆聲中,返回了山上的部落。

這一批魚,頓時讓部落忙碌起來,骨瘦如柴的小孩子,看著肥美的食物,口水流的老長,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

大人們自然不會好心賞賜給他們一些,這些魚他們也很眼饞,但是沒有上邊的命令,每一條魚都是部落的公共財產,如果被發現私拿可不是一件小事。

楊浩沒當過漁民,對於如何曬魚乾並不十分清除,只能根據腦海中零星的記憶來做。

在他的印象裡,那些魚都是被去掉內臟進行晾曬的,他不知道原理是什麼,為什麼在那曬就不會腐爛,不過他猜測可能和鹽有關。

不過目前楊浩並不打算用鹽來醃製,讓人將魚除去內臟後,洗乾淨,除去魚身上的粘液,用細樹枝將一條條拋成兩半的魚串起來。

由於不知道晾曬的具體步驟,到底是先陰乾,還是直接晾曬,因此只能兩個辦法同時進行。

為了防止資源的浪費,這一次晾曬用的魚並不是很多,兩種辦法各選了十條魚。

至於剩下的魚,如此炎熱的天氣,在沒有有效的儲存辦法情況下,楊浩十分慷慨的將這些魚賞賜了下去。

地位高的族人得到的賞賜自然是最多的,每人一整條的魚,野人次之,至於那些地位最低的戰俘,也是有肉吃的,每社魚十條。

楊浩的慷慨自然是贏得了所有的感激,許久沒有嘗過肉味的戰俘,這一天對他們來說,便好似過年一般。

沒什麼勞動價值的小孩子,搶不到多少肉,飢餓的他們,甚至將樹枝上和鍋裡殘留的肉渣舔得乾乾淨淨。

這一切楊浩都看在眼中,人心都是肉長的,即便是他如今變得越來越冷漠自私,但心中還是很不舒服。

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來解救這個世界的,彷彿就像是站在高處的眾神,以一種局外人的眼光,俯瞰著腳下的芸芸眾生。

可是看到這些如同非洲難民一般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和這個時代的人並沒什麼不同,只是這眾生當中一員,謹小慎微的活著,要說有區別,可能只是他為了心中的那一絲光明而奮鬥罷了。

如今部落裡除了軍隊之外,基本上是私有制和公有制相互混雜。

雖然絕大多數的物資都是由部落集中配給,但是個人也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的,只不過部落裡連商業的雛形都沒有,私有制的特點不那麼明顯罷了。

而這頓全部落的魚宴,楊浩自然是有所不同的,作為現代人的他,在吃的方面自然會講究一些。

親自下廚,用簡易的食材弄了一頓還算豐盛的美味。

看著女嬌吃的滿嘴流油的樣子,楊號知道,自己的廚藝在這個時代應該是頂尖的。

用筷子夾了一小塊魚肉,味道有點腥,不過比起其他人簡單的烤熟,這已經稱得上是美味了。

這一頓飯,楊浩吃了很多。

“如果部落能不為下一頓還有沒有的吃而發愁,那該多好.”

想到此處,楊浩心中很是無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民主共和革命

春筍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