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示對有仍氏的尊敬,楊浩派出的使節團規格也很是很高的。

使者是吏部一名叫做須句的區長,負責保衛使節團計程車兵,都是精心挑選傳來精銳之士,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六五以上,這樣的身高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身高馬大了。

而楊浩的身高據他估計,僅僅是隻有一米六六到一米六七左右,和他前世一米七五的身高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不過在平均身高十分低下的時代,倒是讓他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使節團走後,楊浩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之中。

想要提高教學速度,造紙是一種辦法,不過這種辦法短時間內很難實現,而且所投入的成本太過於巨大,並不適合現在的環境。

楊浩只能退而求其次,嘗試著製作黑板和粉筆。

有了這兩樣東西,便能將教學的速度提升上來。

他之前雖然製作過墨水,甚至也用來畫圖和書寫,但是他的那種墨水之色一種帶顏色的染料而已,和真正的墨水根本不是一種東西。

但是想要製作墨水也是不容易的,楊浩知道墨水製作的大致步驟,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油脂。

無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對於如今的大齊部落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東西。

楊浩想了想便放棄了這種昂貴的東西,只能等到部落的生產力達到一定程度,並且在造紙術研究出來後,再研究這種奢侈的東西。

黑板不行,楊浩便反其道而行之,製作白板。

在他的設想中,所謂的白板便是打磨光滑後的木板拼接而成,而製作木板對於有了青銅工具的工部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

而他剩下所要做的就是,製作用於在白板上書寫的筆。

粉筆製作需要碳酸鈣,但想要得到碳酸鈣,就必須燒石頭,而這對於大齊部落來說,也是不現實的。

如果能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去燒石頭,他都能將水泥製作出來了。

最後,楊浩想到了一種物美價廉的材料,那便是炭筆。

在這個時代,啥都缺就是木頭不缺。

只要將木頭燒成炭,混合上粘土和一些松脂,便能製作出來簡易的炭筆,如果松脂不行,也可以稍微奢侈一下,使用魚漂膠作為炭筆的粘合劑。

有了這個想法,楊浩便馬上開始行動。

木炭很容易獲得,工部鍊銅同時,便會燒製大量的木炭。

楊浩派人從工部調了一批木炭過來。

經過幾天的研究,第一支食指粗細的炭筆便在楊浩的手中誕生。

看著手上只一根歪歪扭扭的醜東西,楊浩心中成就感十足,找了個陶罐,在上面用力的畫了一條線。

線很黑,還有些掉渣,但是隻需要輕溼潤的布匹輕輕一擦,便能將痕跡擦掉,雖然這種辦法用在書寫之上,會弄得使用者一手黑炭,但是相比於之前的教學方式,無疑要先進許多。

將炭筆的製作過程,記錄到天工開物的竹簡之上,楊浩便讓工部按著這種辦法,開始生產出一批炭筆和幾塊白板出來。

有了這炭筆和白板,不只會對學府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也對他今後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至少他不會像之前那樣,拿著破木棍,撅著屁股滿地的亂畫,這種方式,實在有些影響他首領高大偉岸的形象。

在楊浩為了自己的研究而廢寢忘食的時候。

在長安城北方十餘里的一格小部落。

這個五十於人的小部落,曾經的名字楊部落,只不過在三朡覆滅,大齊佔領這裡之後,現在名字變成陽村。

之所以叫做陽村,據說是為了避諱,大齊首領的名。

至於叫做什麼,陽村的普通人是不怎麼在意的。

而他們現在在意的是,生活在距離長安城很近的那些村子。

原本他們以為,那些村子距離長安城那麼近,肯定會被大齊“重點照顧”,生活會過的苦不堪言,畢竟曾經三朡就是這樣做的,只不過隨著冬天結束,春天到來。

大齊匪夷所思的打敗諸夏的軍隊後,居然給那些村子的人分配了土地,這讓他們變得無比羨慕起來。

他們的部落不會耕種,就算是想要耕種,也沒有用來耕種的種子,只能以採集和放牧漁獵為生。

而那些部落,不僅得到了土地,而且據說大齊還教會了他們如何耕種,更讓人羨慕的是在不種地的時候,還能透過幹活換取那種黃燦燦叫做銅錢的東西。

經過以訛傳訛,銅錢不僅僅是漂亮,甚至成為了無所不能的神物,只要有了銅錢,就能夠到長安城裡,向自己不知道的神明,許下願望,而且據說長安城那邊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吃穿不愁。

這樣的傳言雖然在現代人看來,簡直實在侮辱自己的智商,但是對於這個時代人來說,這也許就是真的。

陽村的人羨慕歸羨慕,但是出於對大齊的恐懼,雖然臣服了大齊,但大多數人總是對大齊保持一種個敬而遠之的狀態。

但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總有一些人的好奇心,比其他人要強一些。

臾是陽村的一名出色的獵手,只要他出去就沒有空手而歸的時候。

這讓他在族中有了一定威望,只不過部落所有的東西都是共有的,就算是他捕獲了再多的獵物,也要上交到部落,由族長進行分配。

臾不喜歡這種方式,自己辛辛苦苦冒著生命危險,和那些野獸搏殺,憑什麼要把自己的獵物分給別人吃,但看著族人期盼的眼神,他的心總會軟下來。

去年冬天,大齊計程車兵來了,對於那些穿著麻布衣服計程車兵,臾很羨慕。

除了羨慕大齊的強大和富庶之外,更讓他無比在意的是,自己部落被劃到了大齊的管轄範圍之內,而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成了齊人。

和三朡國君不一樣,大齊沒有要求自己部落獻出美麗的少女,也沒有強行掠奪部落裡的任何一頭牲畜,除了留下一句讓他莫名其妙的稅收之外,彷彿這個新來的統治者,對他們這些小族根本不在意。

這讓他覺得,這個大齊部落有些與眾不同。

幾個月下來,關於大齊和長安城的傳說,演變出來了無數的版本。

從出生之後,就沒有離開過部落太遠的臾,對長安城越發的好奇起來。

終於在春天之後,臾做出了個決定,他要去長安城看一看。

族人們勸他不要去,但臾的去意已決,拜別了族人,獨自一人拿著長矛揹著弓箭,踏上了前往長安城的道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樸浦新的新書

樸浦新

大秦帝王嬴政之永生

愛吃白菜飯糰的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