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統一的思想,或者政治主張,楊浩覺得大齊就像是一盤散沙,軍隊只知道是為了打仗而打仗,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類似朔相這樣的叛賊。

為了增強大齊的凝聚力,楊浩必須要對現有的族人進行洗腦式教育,不停的宣傳大齊部落存在合法性和正義性。

與之相對的便是積極的摸黑夏啟等邪惡反動勢力。

至於怎麼宣傳,楊浩完全照搬了後世的做法,透過類似進鄉村,走基層,以文藝演出形勢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以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同時楊浩利用他粗淺的繪畫功底,畫了一個黑板畫,進行宣傳鼓動、製造社會輿論和氣氛,他用他能借鑑一切洗腦手段,從各個方面來影響長安城的所有人。

只不過楊浩的畫作很是簡陋,只有簡單的黑色線條,與後世的那些風格明快的作品相比,這帶有極其明確政治目的宣傳畫,可能也就是小學生塗鴉的水平,不過大體的還能看的出來畫中的內容。

畫面很簡單,首先是最上方字型誇張的標語。

“勞動最光榮,建設新長安!”

而畫面是一片豐收的景象,畫中人歡聲笑語,小孩子在田地間追逐打鬧,一派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楊浩很滿意自己畫作,讓人將其掛到城牆之上,只要大齊的百姓,經過城門便會看到這一幅畫。

為了防止黑板畫被雨水損毀,楊浩特意讓人在這處城牆的位置加了一個遮雨棚。

官員們對楊浩一連串不明所以的舉動,弄得暈頭轉向,變得越來越獨裁的楊浩,已經很少再開會了,往往有什麼命令,直接吩咐下去。

經過這段時間的反思,楊浩覺得自己還是受到了後世民主制度的影響,總會不經意的想要詢問別人的意見。

朔相的叛逃,幾乎是一巴掌打醒了他。

什麼狗屁的民主,大齊不需要民主,要的就是一言堂。

和這些民智還沒怎麼開化的人談民主,只會拖累大齊前進的腳步。

他要的官員不需要太多自己思想,只需要無條件的執行自己的命令。

官員們已經明顯的發現,自己手中活越來越多了,每天清晨只要一睜眼,便有無數的事情等著他們。

弄得他們苦不堪言。

不過在楊浩這種高壓政策之下,大齊的改變也是很明顯的。

透過一出出公開演出的戲劇,長安城百姓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

有了戲劇這種藝術形式,百姓們空閒時間的交談內容,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更多了對一些新鮮的東西。

很多人都對故事主人公的同情,而對那些代表舊勢力的咒罵,也許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慢慢的以身為一個大齊人為榮。

與百姓相比,軍隊的思想變化更是明顯。

透過監軍三天一小講,七天一大講的洗腦式灌輸,大齊軍官逐漸明白了什麼是忠君愛國,什麼是捨生取義,什麼是民族大義,是麼是世界大同。

而在每一個連隊的駐地的圍牆上,都用白灰寫著“以效忠首領為榮,勤練殺敵本領,為解放全人類的事業而奮鬥!”

一個多月下來,大齊從上到下彷彿都打了雞血一般,這種工作狀態,楊浩很是滿意。

拋開文明程度不說,楊浩覺得上古時期實行老馬的那一套理論,絕對要比後世要簡單許多。

只不過,楊浩作為獨裁者,怎麼會允許自己被共產掉,透過借鑑赤色理論中的一些部分,不斷的凝聚大齊所有人的思想,透過這一個多月的試探,他發現有時候統一思想,比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更具殺傷力。

經過數月的修建,堤壩已經初具規模,而組織監督堤壩建造的官員們,也按照楊浩的設計將水渠入水口的位置,用加工過的石料進行了精心的修建。

龐大的堤壩蜿蜒向東,綿延數里,能以近千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奇蹟,如果這個堤壩不是以土石堆積而成,而是用更加堅固的材料修建。

也許在數千年後,也許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大齊曆法,五月中旬。

這一天,一個高達近六米的龐然大物在堤壩旁邊豎立了起來。

這個加了銅製滑輪組的大傢伙,就是楊浩最新設計的起重機,經過的工匠的精心打造,人類第一次體會到了機械的力量。

在眾人目瞪狗呆的目光中,隨著一聲聲的口號,在二十多名壯漢的拉動之下,重達數噸多的沉重木製閘門,緩緩的從地面上升了起來。

圍觀的百姓們不敢相信自己眼睛,那麼重的大傢伙,居然就憑這麼點人,就拉了起來。

而工部的官員們,也興奮的看著這個花了他們很長時間才做出來的怪物。

他們知道這不是神蹟,這是智慧的力量,這個“精美”的機械,凝聚了他們太多的汗水。

堤壩上,一名官員興奮的指揮著閘門的轉動方向,經過不斷的矯正。

閘門終於挪到了堤壩的凹槽附近,在眾人的拉動之下,閘門完美的卡在凹槽之內。

隨著閘門緩緩的放下,在距離地面還有一米高的時候停了下來。

楊浩在這個地方設計了一個的機關,在沒有洪水的時候,閘門用起重器吊起來,當雨水過大,擔心有洪水的時候,只要拉動開關,便會將沉重的閘門瞬間放下來。

機關雖然粗糙不堪,但對於剛剛開始精耕細作的大齊部落來說,卻是十分寶貴實用的東西,有了這個堤壩,就能保證他們很大程度上,不受水患之苦。

用了數天的時間,將一個閘門安放到位,檢查完之後,才鬆了一口氣。

站在堤壩上,看著下方綠油油的農田,楊浩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無論後世怎麼評價自己,是嗜血的暴君也好,是跳樑小醜也罷,眼前這些長勢喜人的莊稼,就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去評說,而他楊浩這一年來,能讓自己治下的人民從食不果腹看到糧倉充足的希望,而這希望如今已經看得見摸得著了,這對他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詞條返還,一統天下從收徒朱元璋開始

晴天雨

國革

比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