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科普一下,免得弄不清人物關係看得雲裡霧裡。

高歡手下第一股勢力,也是最受重用的一股,乃是以北地豪門婁氏為紐帶的一批人,其中就包括連襟段榮一脈,竇泰一脈,小舅子黨婁昭一派等人。

除了竇泰半途死於黑獺之手外,其餘的人都是榮華富貴到北齊滅亡。

高歡手下第二股勢力,是高氏一族(是否為渤海高氏不可考,但確為高歡血緣一脈),其中代表人物就是以高嶽為首的堂兄弟。

表面上看高歡對這些人極端信任,但實際上,信任程度則是在第一股勢力之下,或許是與高歡在爾朱榮手下混出名堂,天下大亂在河北起兵時對方才投靠有關。

其中甚至還有不動聲色陰掉他們的“不可說事件”,高嶽後面死於高洋之手,很難說是不是理解了老爹高歡的“苦心”。

他們更多的作用,是用來平衡第一股勢力的鉗制效應,但從結果上看,似乎效果很一般。

高歡手下的第三股勢力,是六鎮起家的朋友圈子,比如孫騰、司馬子如、劉貴等等(沒有彭樂)。

侯景雖然很早就跟高歡熟識,但他一直自視甚高,認為應該跟高歡平起平坐,至少在侯景心裡,二人不是主公與臣屬的關係。

高歡的朋友圈雖然很廣,但也就只在早期發揮過重要作用,後面基本上都退出了政治舞臺。

高歡手下的第四股勢力,是河北世家豪強,這裡面武力不用說,以河北高氏四兄弟為首,李元忠、封隆之等人為次,文官集團則是匯聚了當時一大批新生代強力文臣,這些人是東魏乃至北齊初期的內政骨幹。

其中包括陳元康、楊愔、崔暹、崔季舒等人在內,甚至有些直接貫穿了整個東魏北齊。

河北世家豪強精英極多,勢力龐大,高歡不得不使用各種手段制衡,一直到死也沒有擺平內部紛爭。

高歡手下的第五股勢力,是塞外胡人集團。

這個集團很容易跟六鎮鮮卑混淆,但他們是散居在北地的胡酋部落,只是文化上偏重於鮮卑化。

這些人因為六鎮之亂而各自站隊,有些跟隨著爾朱榮入中原,有些則是被討伐後歸順,來源極為龐雜。

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部落烙印濃厚,部曲自成體系,可以輕易聚兵萬人,能量很大!這些人後面有跟六鎮出身的勳貴合流,只是本身並非同源。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斛律部落的斛律金斛律光父子,莫多婁部落莫多婁貸文等。

高歡麾下第六股勢力,是爾朱餘部,其中以可朱渾部、慕容部為例,爾朱榮部核心都被高歡毫不留情的消滅,但是爾朱榮部的外圍,則是被高歡吸收到麾下。

其中以慕容紹宗,可朱渾天和為代表人物。

吃得多就消化不良,崛起太快又百般妥協,老婆婁昭君還是股東之一。

東魏北齊的內亂不是偶然的。

介紹了這麼多,投個推薦票月票什麼的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王者系統去三國

白衣挽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