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先給各位大佬拜個年,再說些題外話。

古代的城,大部分四四方方的,但並不是說周邊就是平地,或者是想象中的四面挖溝就算是護城河,城門口就是官道,並不全是這樣。

古代的城池多半靠河,靠山,周邊有湖有林,地形頗為複雜,這是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決定的。

有的城池位於河北岸,好多叫x陽城,也有有些在河南岸,叫x陰城的,這還算好的。

南北朝的地理命名更亂,有古代繼承的名字,有北魏起的名字,有南朝起的名字,還有僑縣硬將古名抹去,專門用來命名僑民原屬地,到了現代,又是另外的名字。

同一個時期,叫同一個名字的城池,有的時候五六個都不算少見。

書裡寫的到底是哪個?有些寫歷史的作者,連這地方在哪個郡都會弄錯,或者完全不知道。

這書的語言很平實,因為我不想掉書袋顯得我很高深,好像寫的東西別人看不懂就是很有學問。

寫書就是要更多的人能看懂。

比如說僕射這個官職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意思?我當然可以寫,更有“古風”,但是這不過是形而上學的在賣弄而已。

有實權管理一部的叫尚書,下屬叫司曹,統管政務的叫宰輔,有名無實的直接說是醬油黨,“大佬之證”(如開府,儀同三司)這就完事了,沒必要去糾結那時候叫什麼。

按北魏的規矩,劉都督現在都是“特勤”“特進”,我不解釋的話,誰知道這玩意是幹嘛的?書是給讀者看的,不是作者用來賣弄知識點的,這本書秉承的原則就是,該考證的地方不放鬆,不該糾結的小稱呼就不糾結,儘量保證故事的完整性與可讀性。

某個城那時候在哪裡,周邊什麼地理環境,有哪些世家大戶,人物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經過嚴格考證,經得起拷打的。

城池周邊有沒有山,山高不高?附近有什麼河流,上游是哪裡下游是哪裡?這座城是屬於哪個郡,哪個縣,郡治在哪裡?周邊有哪些世家大戶?當地的河流冬天是不是會結冰?好多東西,不是我用手機碼字就能直接搞定(現在還斷了一條胳膊),還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推敲,寫快了質量保證不了,只能鹹魚速度一天4000字了。

今天的更新等會就到,先在這裡拜個年了。

南北朝的書雖然難寫,但這本會堅持到完本,預定300萬字,後面還有很多故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斯虎的黎明

紅色的萊茵河

終極系列之島主她刁蠻任性

結廬在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