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各行其是

別看王安石是胸有成竹,口若懸河,好似還在講道理,但其實他只是告訴文彥博他們,他是不會對此做出絲毫的讓步。

因為他已經被逼到絕境,他沒有讓步的可能性。

然而,御史臺其實也沒有多餘讓步的空間,如果御史臺判決之後,檢察院還能夠進行重審,那今後誰還會把御史臺當回事。

以前御史臺的判決,可以說就是最終的判決,因為審刑院一般也只是調查開封府的審卷,而不會去查御史臺,原因在於御史臺一般都是針對大臣,你要麼就阻止的判決,阻止不了的話,那就可以說蓋上了棺材板。

通常情況下,都是皇帝在後麵點了頭。

所以,這對於御史臺的衝擊也會非常大。

這番宰相會議,最終還是不歡而散。

沒有一個結果。

這都快成為一個死結。

“想不到寬夫你都這把年紀,還是這般精進不休.”

在保守派看來,張斐是他一手提拔上來得,如今張斐反戈一擊,已經引發許多人的不滿,除非他現在站出來,制止張斐,否則的話,他這掌門是肯定當不下去。

既然上上下下都爭不出一個結果來,那麼這最終仲裁權又落到皇帝頭上。

這也給張斐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司馬光問道:“那你說我該怎麼做?”

範純仁道:“我認為最好的解決之法,就是御史臺也透過檢察院進行起訴,到底御史臺的審理制度,是遠不及公檢法公平、公正的.”

皇帝只能是二選一,失敗的一方,必然是要退出朝野。

那怎麼辦?

他們只能是提供技術建議,拍板還得是呂惠卿這位新上任的河北轉運使。

侯叔獻、劉彝同時點點頭。

呂惠卿忙道:“二位有話大可直說,我們就是來解決問題的.”

但皇帝又不願意做出二選一,

劉述急得在司馬光面前來回踱步,憤憤不平地說道。

範純仁忙道:“快給我拿一份來.”

在垂拱殿,王安石與文彥博一番激烈的爭論,還是無疾而終。

“啊?”

蘇軾手拿邸報,偏頭看向掌櫃的,“你方才說得就是這標題啊!”

這兩邊都是爺,得罪不起啊。

齊濟往周邊瞄了兩眼,是清一色革新派的人,不禁小聲道:“張檢控,真是一個都沒有來,包括司馬學士.”

此事就僵在這裡。

李豹道:“稅務司上下也很擔心.”

範純仁皺眉道:“真是豈有此理,邸報院的邸報竟然是先發酒樓,而不發我們官署.”

蘇軾卻也不在意,笑道:“即便及時送到也可能阻止不了,到底公檢法是講證據的,既然檢察院敢接下這官司,就證明他們手中是有確鑿的證據。

他們錯就錯在,不該最初選擇御史臺。

那掌櫃訕訕道:“都已經發出去了.”

呂惠卿道:“所以二位都認為應該選擇北流?”

劉述無言以對,他敬重司馬光,也就是因為司馬光謹守儒家道德,謹守規則,但此刻他卻有些厭惡這些。

張斐點點頭,“熙河那邊呢?”

中間一人,雖縱馬疾馳,但卻好似心事重重。

富弼問道:“這與張三有何關係?”

但青州到底是京東東路省府,而目前公檢法完全在京東東路鋪開,得趕緊建設好公檢法的層級關係。

“馬車裡面坐著得是什麼人?”

他還真有些不信,因為御史臺職權可不比公檢法小,甚至應該算在公檢法之上的,他們不認,審下去真的有意義嗎?

正當這時,忽聽得一聲高亢的通報聲,“皇上駕到!”

此人正是身在大名府治水的呂惠卿,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剛剛離開,就遇到這種事,王安石與新政已經深陷絕境。

李豹突然道:“不過稅務司那邊到時有些動靜.”

呂惠卿從來就反對王安石大張旗鼓治水,在他看來,這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他來到這裡,主要就是彌補當初的一些錯誤,以及撇清這個責任,最終將河防交給水利學府,他就及時脫身。

“你要的人,已經在送往京城的路上,不日便可抵達.”

但他又不願意破壞自己的原則。

正是蔣之奇、彭思言等御史諫官。

範純仁雖然不恥這麼做,但想想事業法為青州解決冗官之重,要不掙錢的話,那些官員不又得回來吃俸祿。

張斐笑道:“我們檢察院追求的公平公正,而不是為求博取御史臺的認同.”

範純仁放下邸報來,“真的就如你所料,王介甫果真利用檢察院進行起訴。

看來你那封信,並沒有及時送到京城.”

今日張斐、王鞏、齊濟等人早早就來到皇庭準備。

司馬光點點頭,道:“趙相公最初就希望將此案放到公檢法來審,唉..”

但沒有辦法,由於官府壟斷著訊息,回回就是大賣,如今很多官員都後悔選擇學院,沒有選擇邸報院。

這看上去,就是一個無解的局。

領頭的正是剛剛回來不久的曹棟棟,只見他與馬小義坐在高頭大馬上,後面還跟著數量馬車。

趙抾道:“但是此案到底與御史臺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不參與的話,這如何審理?”

“二位院長,這是剛從哪裡回來?”

富弼瞅著滿面怒容的文彥博,撫須笑呵呵道。

司馬光稍一沉吟,“我當然會去,我也想想看看,到底御史臺哪裡冤枉了薛向.”

剛剛入得酒樓,就見裡面的客人是人手一張邸報,看得是津津有味。

但見一群身著錦衣華服的中年人站在五樓窗前,遙望遠處的那支隊伍。

在場的官員聞言一驚,皆是尋聲看去,只見趙頊在劉肇的陪同下,入得庭來。

趙抾在仔細審閱過張斐遞上來的起訴狀和相關證據後,又張斐道:“張檢控,雖然你們檢察院提供的證據,足以開庭審理,但是但是御史臺那邊可能不會接受這次審判.”

“沒事了!你先去忙吧.”

“京城.!”

呂惠卿也停了下來,定睛一看,“王顯.”

齊濟道:“但願如此吧.”

“二股河那邊.”

“這可不是噱頭!”

呂惠卿又道:“看來為今之計,只能做兩手準備。

東流河道以監視、鞏固程都監留下的河防工事,主要目的是避免更多百姓因水患喪命,這樣能夠減輕輿論的壓力。

文彥博偷偷瞄了眼富弼,“富公似乎並不認同我這麼做.”

李豹道:“稅務司那邊打聽今年可能會有不少人偷稅漏稅,但事先並沒有預兆。

我判斷,他們定是認為公檢法如今自身難保,故而才臨時決定,少繳一點稅.”

雖然他對張斐有所保留,但是他知道張斐一直都在捍衛公檢法,沒有公檢法,張斐將失去一切,根據信上所述,現在革新派與公檢法繫結在一起,張斐就一定會竭盡全力的。

“東南均輸案,再生變數,公檢法終於介入?”

文彥博道:“但他這樣做,無疑是將御史臺也逼入絕境,即便公檢法強行審理,那些御史們也不可能承認公檢法的判決,這會將整個司法制度弄得是一團糟.”

關於這一點,他跟王安石也是極其相似,二人都不貪念權勢,入仕為官,只為實現心中抱負,如果沒法實現,他們就會馬上離開,絕不會為權勢留在朝中,他們對那些都不感興趣。

富弼點點頭道:“言之有理啊!”

王顯下得馬來,抱拳一禮,“王顯見過呂校勘.”

文彥博皺了皺眉頭,又道:“也許富公會選擇公檢法,但很多大臣會選擇御史臺.”

司馬光放下蘇軾的信來,嘴裡是忍不住地抱怨道。

只見一支由百餘名皇家警察的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往皇庭的方向行去。

他們都知道,皇帝以前也偷偷來此觀審,都非常低調,這是一回如此高調的來到這裡。

侯叔獻道:“正如韓相公所言,咱們在這裡拓寬河道的同時,那下流淤泥也在與日俱增,此非治本之法.”

富弼擺擺手,又道:“倘若是我或者你處在薛向的位子上,這事難道會有得變嗎?將心比心,你是希望在御史臺受審,還是在檢察院受審.”

“我就知道許家翁婿,天生反骨,不可信也,如今一一印證,相公為何還與他們客氣?”

“籲!”

兩邊的皇家警察是裡三層,外三層護著馬車。

“目前還沒有回信.”

“.!”

只見馬車上,下來兩個風塵僕僕的老者,正是大名府水利學院的院長和副院長侯叔獻和劉彝。

張斐笑道:“那稅務司不開心壞了.”

劉述真是欲哭無淚道:“都已經這般時候,相公何故還要糾結這些細枝末節?”

“這在我意料之中.”

三日之後。

雖然這有違傳統,但是掙錢嗎,不寒磣。

相比起還處於動盪中的河北地區,京東東路,已經慢慢恢復往日的安寧,青州是因為債務重組和事業法,使得財政增加,負擔變輕,日子越國越滋潤。

馬車內。

只是說革新派的核心成員,他們是輸不起,而權貴階級,則是希望藉此機會,離間公檢法與保守派的關係,等此案過後,他們再回過頭攻擊公檢法,到時可就沒有人會保護公檢法。

歐陽修對蘇軾、蘇轍可都有提拔的恩情,關鍵他們的政治理念也非常像似。

侯、劉二人皆是不語。

一會兒,他便與那輛馬車在路口上相遇。

而齊州等地,則是因為提舉常平司往外面撒幣,興水利工程,百姓有了活幹,而且土地得到灌溉,自然也不會去抱怨。

而應該先選擇公檢法,將御史臺視為後手,利用御史臺去監督公檢法,那樣的話,就不會這般被動.”

趙頊索性也不問了。

司馬光瞧他一眼,嘆道:“待此案過後,我會上表辭呈.”

呂惠卿急急接過,立刻拆開來,仔細看過之後,他掙扎半響,長嘆一聲:“罷了!事已至此,我回去也沒有用了.”

劉述道:“依照規定,公檢法上面就是審刑院,相公可勒令他們將薛向交予御史臺,最多命他們檢察院協助御史臺調查.”

呂惠卿也急急下得馬來,上前拽著王顯的衣袖,“恩師可好?”

“那小人就先去忙了.”

富弼稍稍點了點頭。

“證人要這麼保護嗎?當初那謀反案,可都沒有這陣仗.”

“只要咱們不認同,那薛向就是一個通緝犯,我就不信他還能夠在朝中待下去.”

“那邊情況不太妙啊!”

宰相們無法取得統一的意見,而下面的官員,更是鬥得外焦裡嫩,這回革新派、權貴階級,全部支援公檢法,非常非常團結。

另一方面,蘇軾也是來拜訪歐陽修的。

只見一隊人馬,縱馬疾馳在官道上,身後是沙塵滾滾。

範純仁趕忙問道:“又出新邸報了嗎?”

張斐問道:“什麼動靜?”

過得一會兒,劉述突然拜訪。

文彥博怒哼道:“此事十有八九與他有關,因為唯他有把握打贏這種官司,王介甫若事先沒有跟他商量好,他敢將薛向交給檢察院嗎?”

嘆了口氣,他又問道:“文公他們怎麼說?”

溜了溜了!

趙抾嘆了口氣,“我們皇庭還得商議一下,到時會派人通知你們檢察院.”

蘇軾笑道:“人家酒樓可是花錢訂的,當然優先,他們事業官署,圖得不就是掙錢麼.”

東京,皇庭。

反正他是去意已決,也無所謂了。

“相公,皇庭剛剛釋出通知,已經決定在三日開庭受理薛向一案.”

呂惠卿又立刻問道。

過得一會兒,終於有人交還邸報,那掌櫃立刻將邸報給蘇軾、範純仁送去。

富弼道:“雖然我也不喜薛向的為人,但是他的遭遇,卻讓我想起慶曆之時,我與範賢兄的遭遇.”

原來蘇軾在得知此事後,便立刻想到,王安石可能會從檢察院進行起訴,於是趕緊書信司馬光,讓他防著這一招,但可惜他用的不是官府快馬,因為這屬於私信。

趙抾道:“但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判了,可能會執行不了,御史臺那邊已經揚言,無論我們怎麼做,他們都會捉拿薛向.”

但他心裡也清楚,這麼做得話,確實也傷害了很多人努力,包括他自己在內,他也是非常渴望將薛向給趕出朝野。

那掌櫃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但是心裡倒是爽歪歪。

此時此刻,他已經顧不得那麼多,如果王安石倒了,那以他目的地位,根本不足以撐起變法的大旗。

對面那飛騎先停下來,馬上那人喊道:“對面可是呂校勘?”

御史臺是連談都不談,你們不尊重老子,老子也不承認你們公檢法的審判,這回就連皇帝都被逼的是束手無策,因為此案,朝廷已經完全割裂,一邊是毫無保留地支援御史臺,另一邊則是毫無保留地支援公檢法。

審刑院。

“這你就不懂了吧。

據說御史臺已經對這發運使釋出通緝令,這麼做就是避免御史臺將發運使給抓走.”

司馬家。

司馬光道:“薛向為何令人所厭,那不就是因為他凡事不守規矩,一切都以利益為先,倘若我現在這麼做,那與他有何區別?”

張斐笑道:“他們這麼橫,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我們只做到我們該做的,至於他們要怎麼辦,那是他們的事.”

他必須立刻趕回京城。

可是整件事情,已經進入死衚衕,對於任何一方都沒有迴旋的餘地。

張斐道:“我們檢察院也努力過,但我們的人連御史臺的大門都進不去,我們也沒有別的選擇.”

文彥博瞧了眼富弼,立刻收斂了幾分,無奈道:“真不是我要跟他們去計較,而是張三那臭小子這回做得太過分了.”

“是轉運使,這真是巧啊!”

王顯忙道:“呂校勘放心,相公一切都好,正是相公還怕呂校勘擔心,故而特地派我來告知呂校勘一聲.”

範純仁請蘇軾來到檢察院邊上的一家酒樓。

大名府。

張斐笑道:“他們來與不來,皇庭的判決,都是具有律法效力的.”

同時依從劉副院長的想法,集中人力加固北流河道,倘若東流再決堤,河水還是選擇北流,那我們就順勢改為北流河道.”

等到那掌櫃走後,蘇軾笑道:“這個晏幾道可真是深得張三的真傳,捨棄他們晏家的文采,光靠這噱頭去博人眼球.”

劉述忙道:“相公,我非此意.”

短暫的愣神後,一眾官員,包括張斐他們在內,立刻過去行禮。

白礬樓上。

那掌櫃道:“新鮮出爐的,東南均輸案,再生變數,公檢法終於介入.”

侯叔獻道:“並非是我們要選擇北流,而是河水選擇北流,可是如果放河水北流,能否避免水患,這我們也不敢保證.”

劉彝道:“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東流是難以避免水患。

而我們之前就是順著北流河道來得大名府,我們發現北流前幾次水患,是在於河道失修所至,如果加固堤壩,其實是可以減輕水患的.”

“據說是發運使,以及東南均輸案的一些證人.”

既然上面沒有明令禁止,那檢察院就還是在繼續查證,至於御史臺認不認,那檢察院確實也強求不了。

其實這是沈括要求晏幾道這麼幹的,官員是讀物的消費主力,如果先發官署的話,那官員沒有必要上酒樓去看了,如果先發酒樓,就能迫使官員去酒樓消費,這邸報價格就能夠提高。

“你說得也對,此事多半是那小子在背後謀劃的.”

呂惠卿道:“這也是我最頭疼的問題,目前朝中絕大多數大臣,都是支援東流的,因為這關乎我朝北疆的防禦,如今雖然我們有權選擇北流,一旦出現水患,那我們是難辭其咎.”

“唉這個蘇子瞻,如此重要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弄一匹快馬送來,要是早一個月送到,又何至於此啊!”

所以呢,他不願意出面干預,破壞檢察院的制度。

張斐道:“那就讓他們去擔心,以免打草驚蛇.”

二人都是不置家業,不娶妾侍,生活也是樸素到不行,吃穿住行什麼都不圖,權力只是實現包袱工具,實現不了,權力就變得毫無意義,這一點連范仲淹都比不上。

劉述道:“他們統統都不會出席的。

不知相公可會去?”

“是.”

而近日,蘇軾也來到青州,主要是修復青州與齊州的關係,因為之前兩法競爭,導致青州完全與其它州縣斷絕聯絡。

“如今那邊情況如何?”

張斐道:“此案的關鍵,在於薛向是否是清白的,我們暫時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御史臺有些徇私枉法的嫌疑,所以他們不參與,也影響不了什麼,當然,我們檢察院可能會得到一些便利,但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那也怨不得我們檢察院.”

這引得無數百姓圍觀。

正當他準備回去時,忽見東面河岸上行來一輛馬車,他只覺那輛馬車有些眼熟。

如今青州事業官署,就屬邸報院是吸金利器,京城那邊一有動靜,邸報院就馬上刊登文章,關於均輸案,已經快被檢察院給弄成連續劇了,這一個訊息,他們還分兩張報紙發。

“是呀!他們明知我們不會上去抓人,還偏偏擺出這陣仗,嚇唬誰呢.”

只能辭職謝罪。

司馬光點點頭道:“但我意義已決.”

富弼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關鍵不在於此.”

侯叔獻、劉彝相視一眼,皆是撫須不語。

李豹向張斐說道。

王顯直接掏出一封信函來,遞給呂惠卿。

蔣之奇等御史,早就放出狠話,無論公檢法怎麼做,御史臺絕不會理會的,只要薛向離開檢察院,御史臺決計抓人。

說罷,他瞟了眼四周,又拉著王顯來到路邊,問道:“京城現在是什麼情況?”

中午時分。

司馬光道:“可審刑院的職權,是在於公檢法判定後,才能夠調卷審查,目前尚在調查中,我就強行命令他們將人交給御史臺,這不合規矩啊!”

可剛剛到郊外,忽見對面迎來一匹快馬。

“別得不說,這公檢法譁眾取寵的能力,可真是令人心服口服啊!”

“是啊!”那掌櫃直點頭,眼中有些疑惑,這很奇怪嗎?

蘇軾笑道:“也許這就是張三的意圖.”

文彥博立刻道:“如薛向這種小人,怎能與二位相提並論.”

趙抾問道:“就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嗎?”

皇帝也沒有做出決斷。

以前的邸報,都是那種非常傳統的通告,如今的邸報,更具有娛樂化,分析得也非常透徹,百姓可就愛這個。

劉彝道:“況且河防大臣其實也未真正解決二股河的問題,澶州還是經常鬧水患,並且由於這幾年程都監大興水利,砍伐樹木太多,反而是損壞了不少河堤.”

躊躇片刻後,他便往路口上走去。

此人正是王安石身邊的護衛。

而且他認為,檢察院若是已經查到具體證據,卻又不起訴,這也絕不是他所想見到的,可若沒有具體證據,那皇庭也不會受理的。

文彥博問道:“只不過什麼?”

“是嗎?”

富弼一怔,搖頭一嘆:“那也談不上,若不支援伱,方才我也不會開口。

只不過.”

但不是向皇帝謝罪,而是向自己的同僚謝罪。

趙頊只是輕描淡寫道:“諸位無須多禮,朕正好今日無事,就過來看看.”

一眾官員是面面相覷。

之前趙頊一直沒有表態,自己到底偏向哪邊的,雖然他現在也只是表示過來看看,但他往這裡一坐,那這次審理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腦洞之門

寫書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