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晃悠悠的過,梁宜林有了鄭決和尚志清的指導,學習成績也是穩定上升,鄭山長也說只要保持這個狀態,過院試是沒有問題的。

還沒有到冬至,五奶奶就將一家人的冬衣都準備好了,梁宜梅和梁宜林喜氣洋洋的穿上衣服在屋前屋後跑了一遍,五奶奶認為都沾上了喜氣才放過他們。

好像和五奶奶賭氣似的,五爺爺差不多用了一個冬天的時間,在臘月十八這天在前院砌了一個豬欄,不過五奶奶好像比他還高興似的,當天就領著梁宜梅到集市上抱了三個小豬仔回來。

因為是大家在一起過的第一個年,大家都很重視,置辦的年貨要比往年多得多,更何況徐潤新也往這邊送了不少東西,他的說辭是:“每年給我拜年的能從縣東排到縣西,送的都是這些東西,往年裡就煩怎麼處置這些東西?扔了吧?辜負了他們的一番心意,還要被老頭子罵,不扔吧?這些東西家裡用的早預定好了,不用的現在更不用了。

現在好了,你們幫我解決吧!”

就連鄭決和尚志清也送來了一些東西。

梁宜梅選了一些水果和幾條魚回送過去,沒過幾天,三人又各派小廝來討了一些水果,梁宜梅也不藏私,每次他們來都給一個小籃子。

大年三十一塊吃了年夜飯,初一的時候梁宜梅從徐潤新送的東西里選出了四匹布,又抓了四隻雞,四條豬肉和用兩個籃子裝了一些糖果,準備明天去五奶奶的孃家。

自從五爺爺他們搬出村後,五奶奶有十多年沒回過孃家了,今年還是五爺爺提出來的,五奶奶想起現在的好日子也有些意動,梁宜林和梁宜梅也在一旁鼓動,昨天五奶奶才下定決心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幾人將東西搬到驢車上去,五爺爺又從前幾天打上來的魚裡面選了四條大一些的提上,梁宜林就鎖了門,一行四人坐上車往李家村去了。

李家村並不遠,就在梁家村的前邊,半個時辰就到了。

大年初二是走孃家的日子,四人才到李家村的外面就碰見幾個往外走的小媳婦帶著孩子。

年輕的看著他們不認識,但年老一些的一下子就認出了五爺爺和五奶奶,五奶奶的輩數又高,這些媳婦都趕過來打招呼:“姑奶奶回來了,”轉頭看見穿得喜氣洋洋的梁宜林和梁宜梅眼睛一亮,“哎呦,這就是那讀書特別厲害的秀才老爺吧?”

梁宜林有些靦腆,中規中矩的行禮道:“大娘,我還不是秀才呢……”農村人哪裡見過這個,更是喜歡:“這有什麼?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姑奶奶,你等著,我去告訴大郎他爹.”

也不等五奶奶說話,她拔腿就走了。

五爺爺一邊跟別人打著招呼,一邊趕著車往前走去。

李王氏聽說小姑回來了,趕緊放下手中的東西,喊了一聲大兒子李鋤頭,“趕緊出去接著你姑姑,”又叫了大孫子,“快去叫你爺爺回來.”

自言自語道:“這都十幾年沒回來了.”

李鋤頭趕緊帶著他媳婦往外走,李三郎眼珠子轉了轉,跑上去道:“爹,娘,我和你們一起去.”

沒走多遠,李三郎一眼就看到了穿著紅衣服的梁宜梅,一張娃娃臉笑開來,跑上去叫了一聲:“姑奶奶,姑爺爺.”

就轉頭對梁宜梅道:“小梅子,你還記得三哥哥嗎?”

梁宜梅笑道:“當然記得了,三哥哥怎麼還是娃娃臉,怎麼都長不大呢?”

李三郎的一張臉垮下來,這是他的痛處,梁宜梅就咯咯的笑開了,梁宜林也笑了起來,但還是道:“三哥哥,你別管她,她就是這樣,你又不是不知道,等一下你帶我們去玩好不好?”

提到玩,李三郎立馬又笑了起來,“沒問題,跟著我鐵定沒人欺負你們.”

李鋤頭早就接過五爺爺手裡的繩子,憨厚的笑道:“姑姑,姑父,娘在家等你們呢.”

他的媳婦很殷勤的上前扶住五奶奶的手,她知道這個姑姑在家裡的地位可不低,公公和婆婆不止一次的擔心她的身後事,幾年前公公還和二叔公想著將她接回來,由兩家一起奉養……五奶奶看見大嫂站在門前,眼睛有些溼潤,馬上從車上滑下來,李王氏也一早就看見了她,見她比上次她到梁家村見她時臉色更紅潤,動作也比先前快很多,關鍵是現在她已經沒有那種死氣沉沉的氣息了,反而顯得有生機,她眼睛一亮,上前拉住她的手道:“你好狠的心,我還以為你一輩子都不踏進這個家的門呢?”

五奶奶的淚水滑下來,哽咽道:“大嫂……”李王氏給她擦了淚,笑道:“怎麼?我還說不得你了,剛一句就哭成這樣?姑爺還在這裡呢,可別讓姑爺以為我欺負你.”

回頭對五爺爺說:“姑爺,你可別怪姑奶奶,她是高興的.”

五爺爺不好意思的道:“我知道,還請嫂子多多原諒呢,她就是這樣.”

李王氏見他一如既往的維護小姑,高興起來,立馬請進去,見自家兒子還怵在那裡,連忙喝道:“你怎麼還不快把東西搬進去?難道還讓你姑父親自動手不成?”

李鋤頭回過神來,連忙上車搬東西,看到車上的東西也有些吃驚,這禮在農村可不低啊!姑姑的日子一向不怎麼好的。

動作間就有些躊躇,他媳婦走過來一看也知道丈夫在想什麼,拐了他一下,低聲道:“你忘了,現在姑姑他們可是住在城裡的,日子自然比以前好些,先把東西拿進去吧,等一下看娘怎麼說.”

李鋤頭點點頭,和媳婦一起將東西搬進屋。

李王氏注意到跟在後面的兩個孩子,想到他們的身份,以後小姑老了主要靠的還是他們,就滿臉慈笑道:“這就是梁家的那兩個孩子吧?真好看!聽說林哥兒唸書很厲害?”

梁宜林繼續靦腆的笑著,五爺爺就替他解圍:“這孩子也就比別人勤奮些,跟城裡的那些人自然是比不上的.”

雖是謙虛的話,但臉色間也見驕傲。

李王氏又誇了他一通,轉眼見梁宜梅粉雕玉琢的站在那裡,小臉被紅衣服襯得紅瑩瑩的,一雙眼睛亮晶晶的,李王氏見了更是喜歡,李家向來是兒子多,女兒少,她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沒有,大兒子更是有了三個兒子,也是一個女兒也沒有,二兒子雖說才一個兒子可也沒有女兒,二叔那邊也是如此,所以李家四代裡只有這麼一個女兒。

當初公公婆婆給小姑選婿的時候可是挑了又挑,之所以選中姑爺不僅是因為姑爺人品好,家資也還過得去,最要緊的是離李家村近,父母亡故了,不用受婆媳之苦,可沒想到小姑沒有兒女命,自從第一個孩子夭折後就沒能再懷孕,不少人勸姑爺重新再娶一個,可好在姑爺堅持,說什麼“這是命定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何必為了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孩子折磨還活著的人?”

好在現在他們苦盡甘來,有了香火繼承,以後只要暗暗看顧些,要是這兩個孩子對他們不好,大不了叫大孫子把人接回來就是了。

李王氏又誇了一通梁宜梅,李老大就從外面急匆匆的進門了,五奶奶看見多年沒見的哥哥又是一通哭。

李老二在那邊也聽到了訊息,帶著自家的媳婦兒子跑過來,見到妹妹,大家又是一通哭,好不容易等大家都定下來了,李鋤頭就抱著東西進來,懦懦的問母親:“娘,這是姑姑帶回來的.”

李王氏這才看清他們帶來的年節禮,連忙推辭到:“怎麼拿這麼多的東西來?”

五奶奶就笑道:“大嫂,我都多少年沒回來了?這些不算什麼,”又轉頭對李鋤頭道:“那些都是雙份的,你從裡面勻一半給你二叔家送過去,二哥,我都多少年沒去你那裡了,等一下我到那邊去看看.”

後一句話是和身邊的一個老人說的。

李老二點點頭,李王氏卻覺得小姑雖然搬到城裡住了,但兩個老人和兩個孩子能有多少收入?就還想推辭,梁宜林就牽了梁宜梅的手上前跪下給坐在上面的四個老人行大禮。

幾人見梁宜林兄妹竟然給他們磕頭,先是愣怔,繼而大喜,李王氏也不計較禮物的問題了,眼睛流下淚來,不住的說“好,好,好.”

李老大也紅了眼圈,繼而反應過來,“這件事可不能這麼草草的,得辦幾桌酒席才是。

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好在村裡的幾家老人都不出去,”轉頭吩咐大兒子:“鋤頭,你趕緊親自去請人,算了,還是二弟親自去吧。

好在家裡人多,置辦幾桌酒席還是可以的,現在又是過年,家裡的東西也不缺.”

李老二就站起來:“那大哥我去了.”

李老大點點頭,梁宜林和梁宜梅早就被拉起來了,五爺爺仔細的看著他們,見梁宜林神色不動,確定他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放下心來。

他就怕,這是一個誤會。

李王氏現在看見梁家兩兄妹比先前不知道喜歡多少倍,多年來的心病去了一大塊。

雖說先前說梁家兄妹願意給小姑他們養老送終,但以後上香掃墓誰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情景?就算他們願意當他們是爺爺奶奶一樣,可是他們走後呢,他們的兒孫可願意祀奉兩個祖宗?可現在梁宜林既然願意將一切都歸了明路,那以後這些都不用擔心了,他們的兒孫也會甘願這樣做,不然一個不孝的大帽子蓋下來……梁宜梅來這裡這麼多的年了還是不太懂這些古人辦事的規矩,她雖然不懂,可看大家都這麼高興,梁宜林的笑容也是從心底裡發出來的,她也就不再說什麼,只安靜地看著,時不時地跟著梁宜林拜拜這個,跪跪那個。

其實梁宜林這樣做還是梁宜木教的,按大哥的說法是:“……我們與梁家斷了來往,孃的孃家也沒有什麼人,多一門親也就多一門路,以後我們的子子孫孫也有人幫襯。

李家和梁家不一樣,他們村是出了名的仗義,這麼多年來李家對五爺爺五奶奶他們的幫襯中可以看出……不論其他,單說五爺爺對我們的恩情就值得我們這麼做.”

求收藏,求推薦票以及各種票票~~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曾經也許愛過你

如煙兒

震驚,一塊石頭帶來的改變

忘舒語

轉生驚悚,我被房租困擾

星河洛穎辰頤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