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出了這些,裴矩卻不動聲色,就像是沒有看到他們一樣。

眼神只是平常的在這些人身上掃過。

劉敬宣準備按照父親之前的吩咐,直接把裴矩帶入府中。

但他剛走兩步,就有一個侍從快步而來,在他耳邊輕聲的說了兩句話,劉敬宣眉頭微微一皺,放慢了腳步。

“裴先生一路跋涉,應該也累了,不如先去驛館沐浴休息一番?”

劉敬宣微微沉吟,說道。

看來劉宋的使者來的比較倉促,不知道劉牢之和劉宋的使者,正在商議什麼事情。

裴矩心中有數,笑了笑,說道:“劉校尉說的是,在下便先去驛館,等沐浴之後再來拜見劉將軍!”

在北府軍士卒的帶領下。

裴矩一行人很快便來到了驛館,所有人在驛館暫時住下。

在迅速安置了淮軍的使者後。

劉敬宣馬上回到了將軍府,見到了自家父親劉牢之。

劉牢之身形略有些消瘦,長相也不是那種威嚴霸氣的漢猛將,不過雙眸明亮,脊背筆直,有軍中大將的氣場。

他此時按著太陽穴,皺著眉頭似乎在考慮什麼事情。

“父親!”

劉敬宣走了進來。

“淮軍的使者安置好了?”

劉牢之問道。

“已經安排到了驛館,隨時等候父親的召見!”

劉敬宣連忙回答。

“淮軍拿下揚州,裴矩投靠王景,為這位淮王效力,也不知道淮王派他來有何目的!”

劉牢之沉吟道。

北府軍之中將校不少,但合格的智謀之士卻不多,再加上劉牢之因為原歷史上麾下參軍謀士紛紛背叛的原因,也不願意再隨便相信他人。

他唯一能夠相信的人只有劉敬宣。

劉敬宣沒有繼承父親的武略和帶兵能力,但指揮數千人的能力還是有的,並且在其他方面,如治理百姓、軍中參謀也都頗為不俗。

至少是個郡縣之才。

所以劉敬宣在父親面前也能說得上話。

“兒子感覺,王景是想要和我們議和!眼下楊爽和張士誠匯聚了數十萬兵馬,還有陳霸先的數十萬兵馬隨時能進攻揚州!”

“淮軍壓力極大,所以想要和我軍議和,避免我軍在他和另外兩路諸侯大戰的時候出兵!”

劉敬宣說道。

這也是正常人的思路。

劉牢之點點頭,顯然他也是這麼想的,“嗯,淮軍的事情先不提,剛才劉義隆又派了使者過來,請我軍渡江南下,你覺得為父要不要答應?”

在源世界中,劉牢之落魄自殺後,劉敬宣投奔了劉裕,在劉裕麾下還頗受重用。

劉裕也是為數不多在劉牢之自殺後,出手幫忙的人。

所以劉牢之和劉敬宣,都對劉裕有著好感。

從本心的來說,如果劉宋的君主是劉裕,他們父子早就帶著北府軍投奔過去了。

但恰恰如今劉宋的君主是劉義隆,這就讓他們有些遲疑。

劉義隆的文治還行,但武功太遜了,感覺根本不像是劉裕的兒子,並且劉義隆對手下的大將比較忌憚,死在他手中的名臣大將可不少。

名列武廟的一代名將檀道濟,便是死於他之手。

他們要是南下投奔劉義隆,不斷的賣命,到最後若是再遇上一個悽慘的下場那就太糟心了。

“劉義隆給了什麼條件?”

劉敬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問了一下。

眼下他們父子率領十多萬的北府軍精兵,還佔據泰興,可以稱得上一個中小型的諸侯勢力。

劉義隆空口白牙就想讓他們率兵投奔?不可能!就算是源世界的校長拉攏別人都大肆的封官許願呢。

劉牢之也不隱瞞,說道:“使者說了,只要我們帶兵南下,便冊封我為彭城侯,徵西將軍,丹徒太守,持節,在京口開府!”

“只要能擋住明廷的大軍,什麼都好說,以後劉裕降臨,你我父子也是朝中重臣!”

劉敬宣眼神微動,說道:“他這是把我們父子當成盾牌,放在京口為他抵擋明廷兵馬,兒子聽說,明軍兵多將廣,尤其是李文忠,連蕭衍都不是他的對手!”

“陳霸先更是被他趕到江北……如此強敵,我們若是南下,只為了一些空口的官職就和明軍對陣,孩兒感覺有些不好!”

“還有,我們若是南下,泰興怎麼辦?要是沒有大軍鎮守,淮軍、張士誠他們肯定會前來攻打!”

他考慮的十分周全,並沒有被劉義隆的封官許願迷惑心神。

北府軍的十多萬精銳才是真正的權柄,沒有這些兵馬,什麼彭城侯、丹徒太守,都是虛的。

說道這裡。

劉敬宣突然心中一動,問道:“父親是怎麼想的?莫非準備答應劉義隆的條件?”

“哎!”

劉牢之突然嘆了口氣,說道:“為父和你來到這方世界,看似坐擁十餘萬大軍,據守泰興成了一方諸侯,實際上你我父子,都沒有和其他諸侯爭鋒的能力!”

“讓為父統帥大軍,決戰沙場,為父自認絕不輸於那些所謂的名將,但若是治理地方,爭霸天下……我是真的不成,也沒有這樣的野心!”

“一個泰興,在為父手中只能勉強維持眼下的兵馬,根本無力對外擴張,眼下城內囤積的糧草,也消耗了大半,若是不答應劉義隆的條件,咱們再過不久就要斷糧了!”

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不用說就明白。

沒有糧草,就算是橫掃天下所向無敵的鐵軍,也會迅速的崩潰瓦解。

泰興的糧草一直都很緊張,存糧更是軍中最為核心的機密。

劉敬宣經常和父親討論軍情局勢,但也沒有聽到這些。

此時他聽到存糧不足,臉色頓時變了。

“泰興這地方,沒有江南繁華,劉義隆說了,只要我軍南下,丹徒一地的軍政權柄,全部歸於我手,這等於我們用丹徒換了泰興,也不算太吃虧!”

劉牢之說道,即是在安慰自家兒子,也是在安慰和說服自己。

劉敬宣說不出話來。

在泰興,他們父子說一不二,掌握十餘萬大軍的命運,如果南下,就算劉義隆把京口的軍政大權全部交給他們。

但肯定還會有各種手段來進行制衡。

再想說一不二就難了。

“父親要三思啊!”

劉敬宣說道。

他似乎感覺到,自己父親對於江南有著一絲憧憬,而說起泰興的時候,沒有任何留戀……或許這也是劉牢之願意南下的原因之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監控人VS馬桶人:喪屍宇宙

蝦欣5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