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統得知趙國滅掉匈奴,將半個草原攬入懷抱,設定漠南郡之後,敏銳的意識到,趙國未來必定會對東胡動手。

這是一個機會!

相比較從基層一步一步做起,將東胡獻給趙國可就快多了。

屆時即便不能封侯,想必也不會差的太多。

當然,範統這麼做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的。

趙國只有在吞併燕國之後,才有可能對東胡動手,如果趙國沒有吞併燕國的想法,或者燕國擋住了趙國,那他的努力就成一個笑話了。

不過,很快範統就從趙國曆年對燕國的舉措中推斷出來,趙國絕對有吞併燕國的野心,並且成功的機率很大。

只要趙國吞併燕國,屆時不管對不對東胡動手,他都可以率眾歸降,成為趙國貴族。

對於降將,中原一直有優待的傳統,特別是他身份特殊,日後必然會像馮亭一樣得到重用。

不過這件事必須先和趙國打個招呼,最好能有個官方的身份,萬一失敗了,也好有個退路,至少不能讓趙國在針對東胡的時候,隨手把自己滅掉。

因此範統在有了一定規模之後,立刻親自前來面見李牧,尋求趙國的支援。

本來這次範統偷偷過來也是見李牧的,聽說趙括巡視到了這裡,立刻請求李牧引薦。

“寡人這裡倒是有一個非常適合你的官職。”趙括沉思了一下,開口說道。

範統對趙國來說很重要,若是範統能夠全心幫助趙國,趙國未來滅掉東胡的機率將無限接近百分百。

“大王請說。”範統說道。

“護東胡中郎將。”趙括說道。

“多謝大王,臣拜見大王。”範統愣了一下,繼而大喜,俯身一拜。

這官職聽都沒聽說過,很顯然是趙括剛剛開創的,但卻極為適合他,而且中郎將可不是小官,已經能夠作為一軍主將,統帥大軍作戰了。

也就是說,他在東胡可以自行徵招軍團,不僅東胡承認,連趙國也承認。

“若是沒有其他事就先回去吧,中午寡人設宴,不要忘了參加。”趙括說道。

“諾。”範統大喜道。

第二天,趙括啟程離開了代郡。沿著飛狐陘一路南下,由恆山郡轉道向東,前往武陽。

路過恆山郡丹丘縣的時候,趙括特地停下來巡視了一圈。

本來是不需要經過恆山郡的,走蒲陰陘前往武陽更近。

不過幾個月前,趙括收到邯鄲傳來的訊息,恆山郡丹丘縣所有糧商聯合在一起,偷偷漲價,破壞市場,嚴重損害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朝廷收到訊息後,以雷霆之勢將這些商人全部繩之以法,發配去建設海島。

趙括進入丹丘縣後,並沒有發現糧價超過朝廷規定價格的糧鋪,看來之前的整治還是有效果的,後遺症就是丹丘縣的糧鋪明顯比其他地區少了很多。

這是正常現象,慢慢的自然會有糧商過來。

趙括沒有管,直接走官道前往武陽。

河間郡曾經分別屬於燕趙兩國,還有一小部分齊國領土,文化語言衝突尤為明顯。

除此之外,河間郡中部和東部還有不少鹽鹼地,地勢低窪的地方經常發生洪澇。

一旦發生天災,百姓流離失所,便會自發性的遷徙,更加加劇了這種矛盾。

這幾年間,趙國一邊大力治理鹽鹼地,一邊開挖水渠,修築河堤,治理洪澇。

同時減輕賦稅,興建學校,推廣趙國文化。

等到白蠟出來之後,又引進白蠟樹,培養白蠟蟲,如今白蠟已經成為河間郡的支柱產業之一。

除此之外,河間郡作為趙國唯一臨海的郡縣,還大力發展漁業和鹽業。

河間郡力求讓每個人都有事做,只要足夠忙,自然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鬥爭了,地緣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易水北岸的燕長城如已經變成了趙長城。

不過由於趙國實力強大,並不需要依靠長城來防守燕國,年久失修下,很多長城段已經長滿了雜草。

燕國有意沿著淶水重新修築一條長城來防守趙國,奈何長城一個極為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失去二十萬壯丁的燕國實在是招不出這麼多人。

“大王。”郡守靳黈站在城外迎接趙括。

“進城吧。”趙括揮手說道。

“諾。”

“在趙國過的可還習慣?”進入曾經的燕王宮之後,趙括笑著問道。

武陽曾經是燕國的下都,有一座完整的宮殿群,就像趙國的信都。

當然,現在都歸趙國了。

趙括巡遊致至此,自然將曾經的燕王宮作為自己的行宮。

“多謝大王關心,趙國和韓國同出一源,臣自是沒有不適。”靳黈抱拳說道。

他和馮亭加入趙國都是陰差陽錯,算不得多喜歡趙國。不過兩人都不可能回韓國了,即便韓國不介意,他們兩張老臉也掛不住。

況且趙國對他們也很好,河間郡的人口至少相當於三個韓國上黨郡。

當然,如果論地位,肯定沒有在韓國高。

畢竟韓國只有兩個郡,而趙國有十幾個。

“這是商人從西域帶來的玉石,寡人聽說郡守平日喜歡把玩,便留了兩塊。”趙括看了劉平一眼,劉平順勢取出兩塊玉石放在靳黈面前。

“無功不受祿,恕臣不敢受。”靳黈連忙起身說道。

“郡守替寡人牧守一方,怎麼能說無功?”趙括臉色一板,沉聲說道。

“那……臣就收下了。”靳黈說道,他確實很喜歡玉石之類光滑盈澤的東西,而且趙括送給他的更是頂級的于闐玉。

雖然河西走廊和居延古道開通後,西域和中原通商更加方便了,但玉石的價格絲毫沒有掉下來的意思,反而愈發堅挺。

趙國俸祿雖然豐厚,逢年過節還有額外的獎勵,但靳黈依然買不起這種高檔的玉石。

倒是有不少商人偷偷送給他,他沒敢要。

不是不想,是不敢。

他還想著跟著趙括立功,以後混個封地呢。

有了封地想要多少玉石沒有?

萬一因為受賄被處置或者貶官,就實在是得不償失了。

這也是不少官員內心的真實寫照。

相比較道德,很顯然還是利益更能拌住人心。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的大宋

紅葉成塵

穿回古代當主播

蠟燭臺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