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以他對楚國的瞭解,即便答應結盟,作壁上觀的可能性也遠遠高於和秦國共同出兵攻打三晉。

這件事是有前科的,當年三晉奉楚國為盟主,共同攻打秦國,結果被楚國擺了一道,大敗而歸。

秦國不想走三晉的老路。

“報……大王,邊關傳來急報,楚國出兵攻打魯國。”這時,玄鳥司指揮使秦越捧著一份情報,快速從殿外走了進來。

“楚國出兵了?什麼時候的事?”秦王稷一愣,他本以為這場天下變局將由秦國或者趙國拉開帷幕,沒想到楚國竟然先動手了。

“十天前。”秦越說道。

“楚國沒有攻打越國?”范雎眉頭一皺,楚國不傻的話,肯定會想辦法除掉背後的越國,難道這裡面有什麼陰謀,亦或是楚國沒有將越國放在眼中?

“沒有。”秦越搖了搖頭。

“你先下去吧,多留意一下楚越邊境和趙國,有訊息立刻稟報。”秦王稷揮手說道。

“諾。”秦越拱手告退。

“楚國攻打魯國,背後還有越國為掣肘,更不可能出兵對抗三晉了。諸位還有什麼好的建議?”秦王稷問道。

“能不能想辦法破壞三晉的關係?”王孫子楚問道。

“很難。此時趙國強大,韓魏弱小,只要趙國不露出攻打韓魏的意思,韓魏是不可能背叛盟約的。這種一個強國帶著眾多小國的同盟相對來說是很牢靠的,如果三晉實力差不多,大家都不願意屈居身後,則很容易破壞。”呂不韋解釋道。

“穰侯可有辦法教寡人?”秦王稷看向魏冉,他雖然不喜歡這個舅舅,但是對於魏冉的智慧還是很佩服的。

如果沒有魏冉,也不會有現在的秦國。

“其實……大王和諸位都弄錯了一點,趙國未必會支援韓魏兩國。趙國固然不會坐視兩國覆滅,但同樣也不希望兩國強大。除此之外,趙國並不願和我秦國直接面對上。只要把握好時機,我們秦國還是有機會成功的。”魏冉沉思片刻,開口說道。

秦王稷聞言,眼睛一亮。

不錯,三晉雖然是盟友,但只是部分利益相同,對於趙國來說,弱小的韓魏兩國很顯然比強大的韓魏兩國更聽話,對趙國有利。

在這一點上,趙國反而和秦國的利益是相同的。

“況且,無論結果如何,終歸要打了之後才之後,在這裡討論永遠也討論不出來結果。只要有函谷關在,我秦國便立於不敗之地。”魏冉繼續說道。

“不錯。穰侯所言,深得寡人之心。傳令,以王齕為主帥,統兵五萬,攻打宜陽。”秦王稷站了起來,目光從眾人臉上一個個掃過,最後定格在王齕身上。

雖然秦國還有白起、魏冉、司馬錯等名將,但他最信任的還是一手提拔上來的王齕。

“末將領命。”王齕走到大殿中央,抱拳說道。

“大王,三川還有兩個小國,臣以為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時,呂不韋站了起來,俯身一禮,沉聲說道。

“先生是說……周!”秦王稷聽罷,心跳勐然加快,雙手不由握緊,呼吸變得急促。

雖然各國稱王之後,周朝連名義上天下共主的身份都失去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天下所有國家都分封自周國,周國是天下各國中最特殊的一個,沒有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周國無比弱小,被各國包圍在中間,卻能夠一直安存的原因。

秦王稷心中早就有對周國下手的意思,只是顧忌東方六國,所以一直沒有出兵。

按照他原本的計劃,長平之戰廢掉東方六國中唯一一個對秦國有威脅的趙國,接下來就是滅掉周國,奪取九鼎,虎吞天下。

但長平之戰的戰敗,讓他熄滅了這個想法。

如今聽到呂不韋提及滅周,秦王稷平靜的內心再次季動。

“滅周國,奪九鼎。”呂不韋鄭重的說道。

范雎凝重的望著呂不韋:此人乃大敵!

他深知‘滅周國,奪九鼎’這六個字對秦王稷有多大的吸引力,絲毫不亞於他當初提出的‘罷黜四貴,遠交近攻。’

而他正是憑藉著這八個字成為了秦國相國。

現在,呂不韋用同樣的辦法吸引了秦王稷的注意。

“好!滅周國,奪九鼎。”秦王稷重複了一遍,越想越激動。

他在位期間是沒有可能一統天下了,但如果能夠滅掉東西二週,也是一件偉業。

“王卿,攻下宜陽之後,不必回軍,即可進攻王城。”秦王稷大聲說道。

“諾。”王齕抱拳道。

秦國大軍準備的很快,命令下達不足十日,王齕便率領五萬大軍出發了。

就在大軍出征之日,文諮千里迢迢,終於趕到了秦都咸陽。

這還是文諮第一次來到咸陽,沒有時間觀賞,立刻找到呂不韋,請其引薦秦王。

“越國使者?請進來。”秦王稷雖然有些疑惑越國為什麼會派使者過來,不過還是在大殿內召見,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外臣文諮見過大王。”文諮邁入大殿,望著大殿上方,鬚髮皆白的老人,緩緩俯下身子。

“使者免禮,賜座。”秦王稷揮手說道。“不知使者遠道而來,所為何事?”

“臣剛剛路過郊外,見到貴國出兵,敢問可是攻打韓國?”文諮問道。

“不錯。”秦王稷點了點頭,這種事也隱瞞不了。

“敢問大王,東方六國中哪個國家最強?”文諮問道。

“趙國。”秦王稷說道。

“趙國之下,哪個國家最強?”文諮繼續問道。

“楚國。”秦王稷說道。

“大王所言不錯,東方六國中趙楚實力最強,對秦國威脅最大。其中趙國距離秦國遙遠,中間隔著韓魏,秦國無法攻打趙國,只能攻打韓國。但韓國實力弱小,對秦國沒有任何威脅,大王為什麼不去攻打對秦國有威脅的楚國,反而攻打對秦國沒有威脅的韓國呢?這是極為不明智的。”文諮說道。

“那使者的意思是?”秦王稷問道。

“外臣得知,楚國出兵二十萬攻打魯國,若秦國趁此良機攻打楚國,必能攻破陳郢,大獲全勝,豈不是比攻打韓國的好處更大?”文諮說道。

“使者說的有道理,寡人很是心動。但使者來晚了一步,我秦軍已經開拔,哪有朝令夕改的道理?”秦王稷面無表情的說道。

說實話,如果不是趙國的威脅太大,秦國當務之急是破壞三晉聯盟,削弱趙國,秦王稷是有些心動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又見蓼兒窪

聽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