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有說完,然後……範統把這三千大軍賣給了另外一個部落,換取了更大的草場,以及大量的戰馬,還有奴隸……為了躲避這個部落,他又把這些草場、戰馬、奴隸賣給了另外一個部落,借了八千大軍。最後把這八千大軍賣給了東胡最強大的兩個部落之一的白山部落,換了一個人口一萬左右的部落當上了部落首領……”

劉平的話結束了,所有人還在回味,大家此時心中都只有一個想法:還能這麼玩?

簡直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

“他就不怕被東胡發現,五馬分屍?”趙牧喃喃說道,他自以為還算懂商業,現在才知道,自己懂個屁啊。

以一百萬賺一百萬那不叫本事,空著手賺一百萬那才叫本事。

“怕,所以跑到代郡,把事情告訴了代郡郡守李牧,希望必要的時候能夠得到趙國的援助。我趙國才得知這件事。”劉平說道。

這件事如果不是範統自己說出來,趙國根本不可能知道。

“真是……奇才。”良久,藺相如感慨說道。

“告訴李牧,除了鐵器之外,可以提供一切支援。必要的時候可以提供武力援助。”趙括果斷下令道。

本來東胡的實力就遠在趙國之下,如今有了這枚釘子,趙國對付東胡的把握就更大了。

“其他商人貿易,只要不涉及鐵器和糧食,可以自由貿易。”

一直以來,中原和草原都是有貿易的,中原用食鹽、鐵器、青銅器、糧食,交換草原上的戰馬、牛羊和皮革。

因為中原不止一個勢力,草原上也不止一個勢力,大家交換倒也公平,各持所需。

直到有個傢伙統一了中原,並把北面所有長城連成一片,駐紮大軍……

草原人瘋了……

趙國以前和東胡、匈奴也都有貿易,不過是禁止民間走私的,現在放開了,除了糧食一粒不準流出,先進的鐵器不能流出,其他的隨意。

……

幾天後,趙括在邯鄲城外送別即將離開趙國的諸多醫師。

他們將要前往天下各國,研究當地藥材,為醫家事業添磚加瓦。

趙括所料不錯,各國並沒有拒絕這些醫師入境,不僅如此,反而非常高興,言一定會保護這些醫師的安全,請趙王放心。

其實,一直以來醫師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大家也沒有人意識到醫家的重要性。

這些年來,醫家都是一種人畜無害的形象出現在各國面前,沒事的時候治治病采采藥,對各國爭霸沒有任何影響。

直到醫師都跑到了趙國,各國才意識到醫家的重要性。

當今天下真正能稱得上醫師的,其實也就小几百人,其中半數都在趙國,其他各國要說沒有意見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畏懼趙國的實力,一直忍著。

這些醫師離開趙國,來到自己的國家,也是變相削弱趙國。除此之外,他們也能享受到醫家的研究成果,甚至將這些醫師留在國內。

當然,以各國的節操是不可能強留的,但是讓這些醫師‘自願’留下,他們有一百種辦法。

“此去一路艱辛,生死未卜,諸位不如再等幾年?”趙括緩緩掃過面前二十餘名醫師,每一位都是當世的佼佼者,死任何一人,都是醫家的損失。

如果是一兩位,趙括還可以派強者保護,但是這麼多人……趙國的強者就保護不過來了。

至於普通士卒,少了沒什麼用,多了趙國不可能派,各國也不可能同意。

每名醫師除了醫箱,筆墨紙硯等必需品之外,只帶了一兩名學生,不出意外的話,這些就是他們的親傳弟子了。

“大王,我們心意已決,就今日吧。”為首的畢命堅定的說道,他的老師宋衷和襄子都年紀大了,不適合長途跋涉,所以這次只能由他出馬了。

馬上他們將分成三隊,分別前往秦國、燕齊兩國、韓魏楚越四國。

其中韓魏的氣候環境和邯鄲幾乎沒有區別,他們只做短暫的停留,便會南下前往楚國和越國。

“本王在邯鄲等你們回來。”趙括見畢命等人堅持,沒有在多說什麼,俯身緩緩行了一個大禮。

總有一群人,他們始終堅持理想,即便荊棘密佈……

“臣等一定會回來的。”畢命等人回了一禮,轉身登上馬車,隨著一聲駕呵聲響起,馬車朝著南北西三個方向駛去。

“回去吧。”趙括嘆了一口氣,轉身朝著邯鄲城走去。

“農家準備的如何?”回去的路上,趙括詢問道。

“已經整理編訂好了。”陳辛撫摸著鬍子說道。

醫家在跋山涉水,學神農嘗百草,編訂醫書的同時,農家也沒有閒著。

這幾年內,他們走遍趙國所有地方,研究當地土壤、氣候、水文、降雨等條件,確定最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並收集所有能夠提高產量的耕作方式,整理成冊。

除此之外,農家研究的小麥和大豆也有了新的進展,不過距離推廣還具有很長的距離。

當初粟的進展之所以這麼多快,是因為有農家此前百年的積累,而小麥和大豆的地位比粟要低一些,之前農家沒有把重點放在兩者上面。

直到趙國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之後,他們才開始研究。

“我會安排人刊印,為每個鄉發一本,你們農家的功勞會記錄在史書上,流芳百世。”趙括鄭重的說道。

眾人也紛紛上前祝賀。

民以食為天,華夏曆代對於糧食的重視都是最頂級的,以農家現在功勞,建廟立祠都是很正常的。

“多謝大王了。”陳辛說道。

“是本王要感謝諸位,如果不是有諸位相助,也不可能有現在的趙國。”趙括說道。

他的手段再高明,趙國的發展也是要靠糧食支撐的,沒有糧食瞬間就會恢復原形。

糧食的產量每提高一分,趙國就能夠有更多人走出農田,投入到其他行業,發展速度也就提高一分。

農業,是趙國所有行業的基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和荊軻一起刺秦

紅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