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將士們的英勇作戰,我趙國才能打贏一場又一場戰爭,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變得越來越強盛。沒有將士們的付出,就沒有我趙國的今天。現在,寡人代表趙人,感謝諸位的付出,感謝諸位帶來的和平,感謝諸位帶來的更美好的生活。”

直到傍晚,所有將士的功勳章才全部頒發下去,趙括重新走到臺子上,面向趙軍,俯身一禮。

“趙軍萬歲!”

“趙軍萬歲!”

“趙軍萬歲!”

驚天動地的吶喊聲從四周響起,大家站了一天,不僅沒有半點疲憊,反而渾身充滿了力量,揮舞著拳頭,瘋狂的扯著嗓子吶喊。

將士們目光火熱的看著趙括,內心有無數的話想說,卻又不知道怎麼說。

自古以來,有人歌頌君王,有人歌頌將軍,有人歌頌文臣,何曾有人記得他們這些最普通計程車卒。

他們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付出最多的人,沒有任何一個帝王將相的付出比他們多,但因為他們沒有力量,他們處在最底層,所以從來沒有人看他們一眼,更沒有人記得他們。

但現在,有一人看到了他們。

天空中風起雲湧,戰雲快速凝聚,猶如驚濤駭浪不斷朝著地面拍打。即便並非戰時,仍然有不少士卒身上扭曲出軍魂的光芒!

“我們過去勝利,我們現在勝利,我們一直勝利!”趙括最後說道。

“我們一直勝利!”所有趙軍大聲喊道。

最後,變成了所有趙人齊聲吶喊。

“此時,恐怕就算有百萬大軍擋在前面,只要大王一聲令下,我軍瞬間便能將其撕碎。”虞信望著眼前震撼的一幕,喃喃說道。

他甚至看到了曾經是河宗人、婁煩人、匈奴人、燕人計程車卒在瘋狂吶喊,他敢肯定,如果現在問這些士兵是什麼人,他們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趙人。

第二天,趙括在城外舉行祭祀大典,不祭祀天,不祭祀地,只祭祀戰死的將士。

祭祀結束之後,趙括帶領將士們將所有犧牲的將士骨灰送入英靈殿,刻上名字。並將祭祀年滿的將士骨灰請出,將他們送回家鄉,由當地祭祀。

祭祀結束之後,除了少數軍團留下來值守之外,其他所有將士都可以帶著封賞,風風光光的回家了。

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每當大戰結束之後,都是將士們最高興的時候。

其實趙國可以將賞賜下發到當地,讓士卒在當地領取,避免將士路上不方便攜帶。

不過大部分將士拒絕了朝廷的好意,選擇自己扛著封賞回家。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封賞並不僅僅是財物那麼簡單,更多的是榮譽和驕傲。

從當地領取,哪有自己一路扛著走回家爽快。

特別是那些授勳的將士,回家的時候,更是特地將功勳章取出來,掛在胸口最顯眼的位置,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看到。

有的將士更是獲得兩枚功勳章,一枚個人的,一枚團體的,其他將士只能羨慕的看著。

對於那些從胡人俘虜中選拔出來計程車卒,趙國也沒有忘掉,給他們分配了土地和宅院,還為他們分發了隸臣妾做為妻子,讓他們能夠娶妻生子。

如果他們想要放牧,也可以申請將宅院和土地換成草場和牛羊。

與此同時,韓魏齊三國殘疾計程車兵也陸陸續續被送到了邯鄲。

三國並沒有在這方面為難趙國,對於他們來說,殘疾計程車兵只是負擔,趙國將這些士兵要過去,雖然贏得了美名,也為他們減輕了負擔,甚至他們還能夠騰出土地分給別人。

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讓各國氣憤的是,趙國免了國人的口賦,還可惡的派人到處傳播,搞得各國人心浮動,怨氣增加。

不患寡而患不均,過去各國一般黑,大家過的都很苦,底層也沒有什麼感覺。

但是現在大家發現,其他國家還是像過去一樣黑,但是趙國似乎變白了,連口賦都免了。大家心裡就開始不樂意了。

趙國看不上口賦這點錢,不代表其他國家看不上啊。

特別是秦國,失去河西走廊,來往的商人和貨物全部被趙國扣留,商稅直接縮減大半,現在重新派出商隊,最快也要一年多才能返回,還要反過來向趙國繳納鉅額的商稅。

秦國還失去了南郡和涇水以東大片產糧地和人口,農稅和口賦也跟著大幅縮減。同時因為秦軍戰敗,導致幾乎家家有人被趙國俘虜,百姓對官府敢怒不敢言。

按理說,秦國這時候應該減免賦稅,讓底層緩一口,爭取所剩不多的民心。

秦王柱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沒辦法這麼做,秦國每年還要給趙國和齊國賠償兩百萬石糧食和兩萬匹蜀錦。

秦國糧倉早就被打空了,連咸陽都落入了趙國手中,如果減免賦稅,秦國將無力償還趙國和齊國的糧食。

在秦國沒有足夠的力量之前,秦王柱可不敢和趙國翻臉,即便是節衣縮食,將國內的百姓全部榨乾,這些糧食他也只能償還。

但當第一批糧食送出去之後,秦王柱差點氣的吐血。

趙國用秦國送去的糧食吸引涇水西岸和渭水南岸的秦人加入趙國,並答應秦人只要過來,趙國就給他們分房子和土地,並免除三年農稅。

趙國不僅稅收低,還沒有口賦,而且沒有苛刻的刑法,不會動不動加稅,幫助官府修路幹活還有錢拿。

趙國還告訴涇水以東的百姓,只要他們能從秦國帶一戶秦人加入趙國,便放了他們家中的俘虜,如果家中沒有俘虜,則免除一年農稅,沒有上限。

帶一戶免一年,帶十戶就免十年。

不管是涇水以東還是涇水以西,渭水以南還是渭水以北,在過去壓根就是一個地方,不分彼此,誰在對岸還沒有幾個親戚朋友?

於是大量百姓湧入涇水和渭水對岸,說服他們的親戚加入趙國。

有的為了能讓被俘虜的家人儘快放回來,甚至許以重利。

此時秦國朝廷威望大降,各地幾乎處於半癱瘓狀態,對這種情況完全來不及應對,短短半個月,就被趙國拐了數萬人。

秦國派使者過去問責,趙國官府直接閉門不見。

不過秦國也不是任人欺辱之輩,趙國能夠從他們這裡拐走人口,他們也能在涇水以東對趙國製造一些混亂。

畢竟那裡是秦國紮根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故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秦國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絡,秦國很輕鬆就能找出大量的人為秦國效力。

接著就是趙國倉庫被燒燬、剛剛建好的道路被破壞、工具莫名丟失等等事情。

馮去疾、黃石公、韓非三位郡守立刻聯合起來,封鎖關中,並與郡尉一起帶隊抓捕暴徒,截止到九月中旬,三郡一共抓到了數百名暴徒,連帶其三族,全部被送往遼東為建設遼河平原發光發熱。

不過不管是趙國和秦國,都沒有把矛盾挑在明面上。

暗地裡怎麼搞都無所謂,但如果挑的明面上,最後搞不好就要兵戎相見了。

趙秦兩國都不想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除了趙國之外,羌族還天天跑到雍城向秦國討要五萬大軍,但五萬羌人早就被秦昭襄王給敗光了,大部分都在趙國開墾土地呢,秦王柱哪有人還給羌族。

要是以前,秦國完全沒把羌人放在眼裡,甚至秦昭襄王還打算耍流氓,把五萬羌軍留在秦國,但現在秦國內憂外患,連一支精銳都拉不出來,哪裡敢跟羌人翻臉,只能不斷安撫羌族,並告訴他們,這件事是我秦國的錯,如果你們願意,我們可以給你們其他方面的補償。

但是人我們是真沒有,如果你們非想要回大軍,只能去找趙國了。

……

九月下旬,全國各地的吏員逐漸趕到邯鄲,準備接下來吏員考試。

在過去,他們想要升官,只能等到某一天幸運突然降落到自己頭上,被貴人看重。或者捨棄掉一切,給某個貴族當門客,然後等一個被舉薦的機會。

這個機會可能有,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遇到。

像趙國這樣,給予所有人一個公平的機會,不問出身,不問過往,只問才能的選拔方式,是亙古未有的。

吏員們皆摩拳擦掌,做足了準備,下定決心一定要借這個機會,搏一個光明的未來。

“這次一共多少人參加考試?”趙括問道。

吏員考核分為兩次,第一次是地方上的,考核方式也由各地方郡守自行負責,只有透過考核的才能繼續擔任吏員。

第二次則是在邯鄲舉行的,透過地方上的考核之後,才能夠參加,至於考試內容,到現在都沒有人知道是什麼。

“六千多人,幾乎一半左右的吏員都參加了,特別是河北,太原,河套這些地區,大部分吏員都報名了。”荀子說道。

趙國故地的官員收到訊息更早,準備的也更充分,對風向的把握也更加精準,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比其他地區的優勢更加明顯。

不過趙括並沒打算搞什麼按地區分卷考試。

趙國故地對趙國貢獻更大,享受一些利益是理所應當的,天下哪有什麼真正的公平可言。

“希望能夠找一些好苗子吧。”趙括說道,趙國現在還有三百多個官位空缺,甚至有的郡,郡守、郡尉、郡丞三個官位上面只有一個有人,不少縣也是這樣。

短時間內不會出啥問題,但時間長了必然影響地方行政管理。

“考試場地,筆墨紙硯,試卷,桌椅等等都要安排好,同時,還要防止有人作弊,這是我趙國第一次吏員考試,絕對不能出問題。”趙括再次叮囑道。

“臣等已經商量好,考試地點直接放在軍營,地方寬敞,由將士們進行監考,絕對沒有人敢作弊。”荀子笑著說道。

他們當初為了定考試地點,還討論了好久,因為趙國沒有能夠容納六千多人的大殿,若是分在不同大殿,又有些不好,最後還是樂毅拍板,直接放在軍營。

反正大部分將士都放假回家了,要年後才會回來,軍營空著也是空著,正好供吏員考試,還解決了誰來監考的難題。

這些士兵身經百戰,考生有任何小動作,都逃不過士兵的火眼金睛,同時還能夠檢驗這些吏員的心理壓力。

“到時候寡人會親自監考。”趙括說道。

“吏員們一定倍感榮幸。”荀子笑著說道。

“大王,張掖郡來報,羌族向我趙國討要羌人。”這時,藺相如從外面快步走了進來,將一封信件交給趙括。

“討要羌人?什麼羌人?”趙括疑惑的說道。

“就是我趙國俘虜的四萬羌人。”藺相如說道。

“告訴羌族,沒有,找秦國要去。把兵借給秦國攻打我趙國,被俘虜了之後還想要回去,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趙括差點氣樂了。

“若是羌人起兵攻打我趙國呢?”藺相如問道。

“那就讓天下再無羌人。”趙括沉聲說道。

“臣這就給張掖郡守蒙驁回信。”有了趙括的答覆,藺相如頓時有了底氣。

“大王,羌族住在高山上,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荀子提醒道。

“荀子的意思不就是說,羌族除了地利之外,毫無優勢。”趙括笑著說道。

“……也能這麼說。”荀子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羌族除了出色的地利之外,其他確實沒有辦法和趙國相比。

“那不就行了,如果羌族老實一點,寡人還沒有心思對付他們,但如果羌人非要自己撞上來。那寡人也就沒有必要客氣了。”趙括說道。

周圍的蠻夷都有一個特性,畏威而不懷德,欺軟怕硬,不將羌人打疼,羌人是不會有敬畏之心的。

趙國同樣可以利用這一點,讓羌人吃個大虧。

羌族和趙國並不接壤,過去從來沒有交戰過,即便羌族從秦國口中得知趙國很強大,只要刀還沒有砍在自己身上,便不會太過放在心上,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至於高原啥的,羌人能夠待在上面,趙人自然就能夠殺到上面。

歷史上包括羌人在內,周圍所有的蠻夷,之所以一直沒有被中原滅掉,真正保護他們的並不是高原或深山等有利的地形,而是貧窮。

窮到中原王朝佔領這塊地方不僅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還要往裡面倒貼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和荊軻一起刺秦

紅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