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比中原還要肥沃的土地,意味著什麼,藺相如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怕因為氣候問題,只能一年一熟,也足以成為一個王朝的根基。

唯一的問題就是以趙國現在的實力,不足以開發這麼大的土地。

趙國只有一千萬人口,撒在這麼大的疆域上,本來密度就很低了,不可能再移民到東北,畢竟趙國也要考慮管理成本。

如果一個縣只有幾千人,趙國是不可能在那裡修路,建學院,建醫館,建藏書閣的,這些都是要錢的,而且要很多錢。

說句不好聽的,這麼點人連一個滿編的縣衙都養不起,如果距離再遠點,或者在山中,那點賦稅都不夠路上消耗的,怎麼可能建其他設施建築。

趙國這幾年不斷培養醫師,並在各地建設醫館,基本上每個縣城都有一座醫館,一些大的鄉邑也配備醫館,免費為孕婦接生,生雙胞胎或者三胞胎還會有獎勵。

趙國還透過減免賦稅的方式,讓大家能夠養的起孩子。

再加上趙國堅持禦敵於國門之外,無論外面怎麼打仗,國內始終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

種種措施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這幾年趙國孩子出生數量大幅增加。

但這些孩子太小了,大的也才五六歲,剛剛能打醬油,距離長大成人還早著呢。

“看來得去和醫家商量一下,加快醫師的培養了,特別是專攻兒科的醫師,如果能夠給每個鄉邑配備一名醫師,或許能夠將夭折率降低到一成,甚至更低。”藺相如小聲說道。

孩子在十歲之前是最容易夭折的,有些地方的夭折率甚至能將近一半,十個孩子裡面只有一半能夠活超過十歲。

至於夭折的原因有很多,生病、喪命於猛獸、甚至是被父母丟棄等等。

趙國基本不會發生最後一種情況,虎毒尚且不食子,除非養不起,正常的父母不會把孩子丟棄。

趙國底層雖說過的不是多好,但除了交通閉塞,和官府沒有溝通的地區,其他地方基本上吃飽是沒有問題的。

古代雖然糧食產量低,但人均地多,官府只要把地分給願意種地的人手中,稅收再少收一點,其實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很容易。

只是歷朝歷代,絕大多數官府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都不願意去做或者不敢去做這種事。

導致孩子夭折的最大因素就是疾病,在以前,趙國孩子的夭折率大概在四成左右,即便是王孫貴族的孩子夭折率都很高,趙惠文王十三年的時候,公主就夭折了。

趙括登基之後,從各國拐騙了大批醫師,又耗費大量資金去培養,在各地建醫館,這才逐漸將夭折率從四成降到不足兩成。

再往下降就很難了,一方面,醫師的數量有限,無法普及到每個地方。

另一方面,醫師的水平有限,你不能指望他們能解決所有問題,實際上,大多數的問題他們都無法解決。

不要說時代在這限制著,就是兩千多年後,也太多太多的病治不好。

以前藺相如覺得趙國能夠有現在的成就已經很厲害了,除了趙國之外,天下有哪個國家能夠讓百姓吃得飽飯,養得起孩子。在人口最多的基礎上,增長率也最多。

但藺相如現在覺得太慢了,他等不了那麼久,他已經古稀之年了,不知道還能夠活多久,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踏上那片土地。

“醫師培養難度太高了,我趙國從六年前開始佈局,現在才剛剛見到效果,不過方向總歸是好的。”趙括說道。

“時間不等人啊,如果能夠晚生四十年就好了!”藺相如嘆了一口氣。

“相國何必感慨,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看到那一天的。”趙括笑著說道。

“希望如此吧。”藺相如說道。

“對了,這是寡人剛剛做的規劃,相國看一下吧。”趙括將一份檔案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接過來一看,大吃一驚,這份規劃不僅包含了河北、太行、河套地區,還包含燕地、關中和河西走廊。

可是趙國之前幾個月一直在前線,回到邯鄲之後更是沒閒著,壓根沒有時間做規劃啊。

“這是大王什麼時候做的?”藺相如震驚的問道。

“今天早上做的。”趙括說道。

“一個早上?”

“對啊,難道還要花多少時間嗎?之前在趙國不是都做過了嗎?再抄一下不就行了,至於之前的規劃,再升級一下就好了。”趙括說道。

一個框架而已,有什麼難的。對於他來說,難的是細節,以及怎麼落實,從來都不是框架。

不過後兩者是藺相如和魏無忌的事。

對於國君來說就是這點好,自己張張嘴,事情就有人給你辦好了。

“臣自愧不如。”藺相如佩服的說道,雖然趙括給的規劃很簡略,但讓他來做,至少也需要一個月,最後還沒有趙括的完善,很多地方都是他想不到的。

“你看看有沒有啥問題,沒有問題的話就分配下去吧。”趙括說道。

“大王……打算同時發展燕地,關中和河西走廊?這對我趙國來說,壓力恐怕有些大吧。”藺相如看完之後,皺著眉頭說道。

“只要有寡人在,就不成問題。對了,秦國答應賠償給齊國的五百萬石糧食和五萬匹蜀錦,寡人會和齊王商量,全部交給我趙國,用來支援關中和河西走廊的發展。我趙國給予齊國其他補償。”趙括說道。

雖然以趙國的實力,就算直接霸佔,齊國也拿趙國沒有辦法。

不過趙括不會幹這種事。

這年頭名聲和外交還是很重要的,為了五百萬石糧食壞了名聲,惹惱了齊國不值得。

況且齊王老實本分,毫無野心,對趙國沒有絲毫威脅,這種鄰國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何必推向對立面。

“這樣的話,我趙國的壓力倒是能小一點。從明年開始,河套就開始上交賦稅了。”藺相如說道。

趙國打下來河套已經好幾年了,直到現在都沒有收過一分錢一粒糧食的賦稅,說來也是挺苦逼的。

當然,成效也是巨大的。

如果趙國不捨棄前五年的利益,並往裡面砸錢,絕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河套的初步開發。

要知道,秦國開發巴蜀可是用了幾十年時間。

不過說實話,賦稅那點錢對於趙國來說雖然稱不上可有可無,但已經不是主要佔比了。不管是商稅,還是國家專營的鹽鐵煤炭紙張烈酒等等都比口賦和農稅要多的多。

而且趙國商隊每一次從西域回來,都會帶來鉅額的財富。

“對了,相國剛剛提到人口問題,寡人打算取消口賦,相國覺得如何?那二十錢,說實話,寡人看不上,但對於底層平民來說,可能就是全家一年的積蓄,是救命錢。”趙括說道。

趙國口賦每個人二十錢,從十四歲開始收,按照一千萬人計算,也只有兩億而已。

當然,放在以前不少了。足以武裝幾十萬大軍了,每個人只發槍頭的那種。

但放在現在,啥都不是,連玄甲軍都養不起,趙國不差那點錢。

“臣只聞不斷加派賦稅,從來沒有聽說朝廷主動取消賦稅,大王真乃仁君。但不知大王有沒有想過,您活著的時候,口賦可有可無,您百年之後呢?太子太孫,或者您的其他後代,若是沒有口賦,能夠支撐偌大的趙國嗎?取消容易,到時候若是再重新徵收口賦,恐怕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藺相如說道。

“自古以來,沒有千年的王朝。寡人也從未想過趙國能夠一直延續到萬世,寡人能夠保證本朝不出問題,甚至保證後面兩三朝穩步前進。至於再以後,那就不是寡人要操心的事。子孫後代自有他們要做的事情,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寡人來完成。如果趙國已經腐爛,那麼被新的王朝取代也是理所應當的,不是區區口賦所能夠影響的。”趙括平靜的說道。

建立一個不滅的王朝,趙括從來沒有想過,不管是從理論,還是實際上,這件事都是不靠譜的。

理論上說,線性增長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創造的物質,總有一天會無法滿足指數級增長的人口。

到時候就會爆發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改朝換代。

實際上來講,其實所有王朝,壓根就等不到這一天,就被官僚的腐敗給搞垮了。

一個王朝初期的官員有多奮發向上,後期的官員就有多腐敗無能。

這種東西從來不會以某個人的意志而改變。

就算是再厲害的偉人,也就能管管他活著的時候。

因此趙括對這一切都看得很開。

什麼長生不老啦,什麼不滅的王朝啦,他都不指望。

當然,最主要原因是指望也沒用啊。

“……”藺相如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他還是第一次見這麼豁達的國君。哪個國君不想要長生不老,不想要國家永存,怎麼趙國出來了這麼個奇葩。

“有大王在……是我趙國百姓的福分。”最後,藺相如只能這麼說。

“既然相國沒有意見,那就通知下去吧,對了,將這件事放在詆報上,讓所有人都知道。”趙括說道。

詆報這玩意沒有什麼技術難度,趙國早就搞出來了,一個月一期,主要是為了讓趙人瞭解趙國發生的大事,提高凝聚力。

比如趙國戰勝秦國,趙括親自祭祀死者等事情都會在詆報上發行。

每個鄉校和學院每期免費發放一份,若是想要更多,就要花錢買了。

價格還不便宜,不過這年頭識字的九成以上都是貴族,到也不差啥錢,再加上上面寫的都是國家大事,買的人還挺多的。

“對了,將訊息放到其他國家去,讓全天下都知道。”趙括說道,他從來不介意有事沒事的時候噁心噁心其他五國。

雖然現在戰爭結束了,大家都在舔傷口,但競爭並沒有結束。

“諾,臣這就安排下去。”藺相如說道,為其餘五國默默默哀。

當年趙氏就幹過這種事,春秋時期,各國都是以百步為一畝,趙氏為了吸引人口,以兩百四十步為一畝,比別人大一倍還要多,吸引各地人口到趙地。

後來商鞅變法在田畝改革上就是學的趙國。

其他各國沒有辦法,只能紛紛增大田畝,來吸引流民。

俗稱內卷。

但即便是到現在,趙國的田畝也是各國中最大的。

現在趙括又幹這種事,還特地通知其他國家,藺相如已經能想象到,其他各國知道之後,會怎麼罵趙括了。

“對了,讓商隊組織一批貨物前往西域,如今我趙國走河西走廊不用給秦國交錢了,正是通商的好時機。順便……打聽一下趙牧……到哪裡了。”趙括深深嘆了一口氣。

趙牧離開趙國,前往西域都兩年了,一開始還有訊息送回來,自從出了張掖之後,就再也沒有訊息傳回來過,趙括連他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但趙括身為哥哥,又不能真的不管。說句不好聽的,萬一死在外面了,也得去給他收屍吧。

“這件事交給臣,臣等會兒就去卓家和郭家。”虞信說道。

“大王,齊國有使者來。”這時,一名侍衛從外面走了進來。

“齊國使者?快請進來。”趙括說道。

很快,一名使者從殿外走了進來,走到大殿中央之後,俯身一禮:“外臣孫辰拜見趙王。”

“使者請起,給使者賜座。”趙括看著齊使,不知道他來做什麼。

“稟趙王,這是大王給趙王的信,大王讓外臣轉告大王,五日之後,他會從臨淄來邯鄲。”齊使鄭重的說道。

趙括這才明白,王孫賈回去之後,把自己邀請齊王來趙國玩的事情告訴了齊王,齊王就答應了,齊使是來打前站的。

畢竟一國之君,不可能駕著一輛馬車就獨自跑來了。

齊王信裡說的也是這件事,以及一些對趙括的敬仰,俗稱拍馬屁。

“寡人特別歡迎齊王,太常,準備一下相關事宜,迎接齊王。”趙括笑著說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不是三國:靈氣復甦

一個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