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薊城。

燕王今天沒有跟隨河上公修仙,而是和秦王稷一樣,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

此時正值春末夏初,即便是最北方的燕國,天氣也已經回暖,但燕王身上仍然蓋著一張厚厚的毛毯,蒼白的臉上偶爾露出不正常的血色,眼睛渾濁,不時發出幾聲咳嗽,身上的暮氣比年過古稀的秦王稷還要濃郁。

將渠複雜的看著燕王,平心而論,燕王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在位期間不理朝政,只管修仙。

但對他來說,卻是恩重如山。

如果沒有燕王的信任,就沒有現在的將渠。

將渠心中對燕王感激不盡。

看到燕王病入膏肓,將渠心中不由湧現出悲痛之情。

“大王,秦國派使者來了。”半晌之後,將渠俯身說道。

“來做什麼?”燕王緩緩側過身子。

“邀請我們一起攻打趙國。”將渠說道。

“攻打趙國?相國覺得呢?”燕王不等將渠回答,接著揮手道,“寡人乏了,相國自行處理吧。”

“老臣……告退。”將渠深深的嘆了一口氣,轉身離開王宮。

回到府中,將渠令人將秦使喚來。

“秦使也知道,我燕國地處偏僻,實力弱小,屢次受辱趙國,趙國不對我燕國用兵,我燕國就非常感激了,又如何敢主動攻打趙國?”將渠苦笑道。

如果有機會,將渠絕對不介意報仇雪恨,將燕國失去的土地從趙國手中收回來。

但理智告訴他,即便有秦國牽制趙國一部分兵力,燕國也不是趙國的對手。

燕國本來地處北方,土地算不上肥沃,農業也稱不上發達,商業也不咋地,幾年前又失去二十五萬青壯,哪還有資格和趙國一戰。

如果不是北方的胡人發生內亂,無力侵擾燕國邊境,就算趙國全空了,燕國都抽不出來兵力南下。

“相國莫非以為,燕國不攻打趙國,趙國便不會對燕國動手了嗎?與其被動迎敵,不如主動出擊。除了在下之外,我秦國還派出使者前往齊國和楚國,即便是趙國再強,也不是我們四國的對手。”秦使沉聲說道。

“使者莫非當在下是傻子嗎?莫說趙國還沒有攻打我燕國,即便真的攻打,依城而守和主動進攻能一樣嗎?況且趙軍之精銳,恐怕是秦軍在野戰方面都要遜色一籌吧,更何況我燕國。另外……秦使就敢保證齊國和楚國一定會同意出兵?”將渠冷笑道。

他是見過趙國軍勢的,當過萬的騎兵排山倒海地朝自己衝過來,心中根本升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

和趙軍相比,燕軍弱小的就如同孩童。

如果是藉助城牆防守,削弱掉趙國騎兵的優勢,將渠還是有幾分信心的。但若是在野外硬碰硬,燕國絕對不是趙國的對手。

秦國只不過是想利用燕國來牽制趙國罷了。

他雖然贊同與秦國聯合共同對抗趙國,但絕不可能出賣燕國的利益為秦國服務。

“既然如此,那在下只好回去建議大王撤軍了。只是……我秦國可以撤回關內,不知道燕國能撤到哪裡去……”秦使故作遺憾的搖了搖頭,起身告辭。

“慢著。”將渠連忙說道。

最能打動人的話就是實話,而秦使說的就是實話。

雖然趙國現在沒有攻燕國,但將渠知道趙國早晚會攻打燕國。

就像韓魏知道秦國只要有機會,肯定會打自己一樣。

因為沒有別的選擇。

趙國南面和西南是盟友魏國,東面是聯姻齊國,只有燕國和趙國沒有任何關係,反而有不少仇怨,而且實力最為弱小。

如果自己是趙王,也會選擇攻打燕國。

“倘若秦國能說服齊國和楚國出兵,我燕國便賭上一賭。”將渠咬牙說道。

讓燕國單獨面對趙國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有齊國和楚國的加入,或許真的能夠收復失地,甚至反攻趙國。

……

和窮困潦倒的燕國相比,齊國要好太多了。

齊國除了沒有天險之外,地理環境屬於天下上等,土地肥沃,少有水患,又有漁鹽之利,文化學術氣息濃厚,只要恢復曾經的實力,便是天下一流強國。

在古代,朝廷想要恢復國力,或者說讓國家和百姓變得富庶,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少折騰,甚至不折騰。

朝廷不折騰,就不用徵派徭役,徭役是會死人的。沒有徭役,百姓就能安穩在家種地,不會對朝廷有怨言。

朝廷不折騰,下面的官員就沒有藉口去剝削百姓。

只要不發生大的天災,種的糧食是絕對夠一家吃的,並且交過賦稅之後還有剩餘,自然而然就富裕起來了。

也就是道家所說的無為而治。

道德經有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

意思就是說,最好的治理國家,是下面的人只知道有這麼個領導。水平差一點的,是下面的人都親近讚美這個領導。再差一點的,是害怕這個領導。最差的是所有人都罵這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朕即帝國

小奮鬥

炎太祖道武帝的憂鬱

季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