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乃乃的,楚軍竟然敢吼老子,兄弟們,抄刀子幹他。”曹建不高興了,你跟誰倆呢,都快全軍覆沒了還敢囂張,一揮手,帶著魏武卒包圍了過去。

兩面大盾撞在一起,雙方同時揮舞著重劍朝著對方砍去,刺耳金屬碰撞聲響起,重劍被砍出一個明顯的豁口。

祝融衛後退一步,準備再次蓄力一擊,一支長槍從旁邊刺來,即便他竭力躲閃,肩頭還是被洞穿。

與此同時,魏武卒的大盾砸了下來,將這名祝融衛斬殺。

禁衛軍和魏武卒本來就佔據人數上的優勢,兩支軍團聯合,將祝融衛一千多人團團圍在中間,各種攻擊不停朝著祝融衛頭頂扔。

這已經不是禁衛軍和魏武卒第一次配合了,當年打秦軍的時候,兩支軍團就互相配合過,再加上雙方都是實力極強的軍團,知道怎麼配合對方發揮出更強的實力,很快就將祝融衛全面壓制了。

祝融衛已經在拼命廝殺了,但他們只有一千五百人,同時面對兩支軍魂軍團,實在難以扭轉局面。

後方的楚軍還在不斷湧來,和趙魏韓三軍廝殺在一起,整條街道已經被鮮血染紅,空氣中瀰漫著令人作嘔的血腥味。

各個貴族聽到外面廝殺聲傳來,連忙派人打探訊息,當得知趙軍已經打進來了,二話不說,帶著私兵就朝著趙軍殺來。

雖然他們平時爭權奪利,拼命扯楚國後腿,但是關鍵時刻,大部分貴族還是願意站在楚國這邊的。

覆巢之下無完卵,楚國要是亡了,他們中大多數人也不會好過。

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趁機向楚王表忠心,他們並不覺得楚國真的會滅亡,趙國和楚國一南一北,中間還隔著魏國,就算派大軍伐楚,又能有多少人呢?更何況趙國還在攻打秦國。

楚國立國八百載,經歷無數次磨難,當年吳國和秦國皆攻破過楚國國都,楚國最後都挺過來了,豈是那麼容易滅的?

在大多數人看來,趙國和吳國、秦國也不會有什麼區別,就算能夠攻破陳郢,也無法真的覆滅楚國。

大不了楚國遷都其他地方,等熬過這段時間再打回來不就行了。

楚國別的本事沒有,就是能熬。

吳國、越國、晉國、姜齊、鄭國、宋國一個個對手都走了,楚國還活的好好的,甚至馬上連秦國可能都要被楚國熬走了。

趙國是強,但只是強在當今國君,等到把趙國當今國君給熬死了,勝利依然是屬於楚國的。

而他們也能借此機會表忠心,得到楚王的嘉獎。

還有一部分貴族已經想好了等到趙軍佔領陳郢,如何向趙軍表忠心。

總之,人間百態,這些貴族什麼想法的都有。

“這些私軍戰鬥力不錯啊,已經不亞於普通的正卒了。如果楚國將這群人拉到戰場上,再配一個名將指揮,之前那些年有秦國什麼事。”樂毅一邊說一邊指揮隊伍將這些私軍分割成一塊一塊。

這些私兵欠缺戰場廝殺的經驗,也沒有統一的軍團天賦,應該不是按照大軍的方式訓練的,只是看家護院的護衛。

但即便如此,戰鬥力也不亞於絕大部分正卒,甚至能夠與普通的精銳媲美。

這還只是一座陳郢的私兵,若是將整個楚國的私兵全部聚在一起,戰鬥力得有多強。

要知道,這些貴族的封地是肯定有不少私兵的,陳郢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這些貴族一心為國,楚國早就統一天下了,但這是不可能的。”劇辛說道。

這就是分封制的弊端,當小家的利益和大家的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絕大部分人必然是以小家的利益為主。

這些人就如同國家的蛀蟲,每時每刻都是吸食國家的營養,阻撓著國家前行,讓國家無法握緊拳頭,集中力量辦一件事。

即便是趙國也不例外。

之所以趙國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只不過是因為趙國現在還處在做大蛋糕的階段,而且上面有個趙括壓著。

如果趙國一直保持現狀,假以時日,楚國的今天就是趙國的明天。

各國也發現了這個弊端,所以逐漸從分封制過渡到中央集權制,為的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避免分封形成的國力削弱。

趙國想要解決這個弊端,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將中原統一,然後打出去,將這群人分封到中原以外的其他地方,實行郡國並行制。

朝廷能夠順利管理的地方進行中央集權,由朝廷直接管理,至於朝廷管理不了的地方,分封出去,交給諸侯管理。

至於那些諸侯在外面怎麼禍害,那就無所謂了,反正朝廷本來就沒辦法管理這些地方。

而且諸侯多了,競爭也就多了,禍害反而會少很多。

樂毅一邊聊天,一邊指揮趙軍攻擊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私軍。

這些私軍底子確實不錯,但僅此而已,沒有經歷過戰場洗禮的他們,當看到趙軍一面面大盾擋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整個人都慌了。

他們手中的大刀、闊劍根本就穿不透趙軍的盾牌。

趙軍陣列前行,大盾朝著敵人一頂,重劍一揮,便是一顆人頭。

魏軍和韓軍緊隨趙軍,興奮的朝著楚軍衝去,這些都是功勳啊。

大王已經說了,他們在這一戰立的功,全部按照趙國的標準對他們進行封賞!

他們還有機會加入趙國常備軍!

不說趙國豐厚的封賞,光是常備軍的待遇,就足以讓他們拼命。

咚咚咚!

咚咚咚!

城外,趙括親自擊鼓助威,將士們士氣再次提升,如同決堤的洪水不斷衝擊著楚軍。

即便有著私軍的幫助,楚軍在數量和士氣上也遠遠不如趙魏韓三軍,只能不斷後退,與趙軍進行巷戰。

魏無忌、樂毅、田單各自率領一支大軍朝著另外三面城門包圍過去,防止楚王和楚國貴族逃跑。

城中貴族見到楚軍沒能將趙軍擊退,反而被趙軍殺的節節敗退,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了。

這次趙軍進攻可能不是那麼簡單!

貴族們開始一邊收拾行李準備逃出城,一邊派人打探訊息,看看能不能和趙軍接觸。

如果能逃出城最好,如果跑不掉,就只能投靠趙軍來保全整個家族了。

“趙軍已經打進來了,你們立刻收拾東西,保護大王出城。”屈署急匆匆的衝入家中,快速將屈氏嫡系子弟召集起來,迅速說道。

“大哥,那你呢?”屈鮒問道。

“趙國自當今君主登基以來,改革變法,北滅諸胡,西退強秦,短短十餘年,國力已經碾壓諸國,大有一統天下的趨勢。我曾經出使過趙國,與趙王有過一面之緣,趙王對先父很敬重,還將先父的詩文整理成稿,用作學院的教材,供大家學習。我留在城中,趙軍應當不會為難我。”屈署快速說道。

他不知道現在城中具體情況如何,趙軍彷彿從天而降,就突然打到了陳郢,殺的楚軍節節敗退,他甚至連趙軍有多少人,主帥是誰都不知道。

一切發生的都太突然了,不給人任何反應時間。

他剛剛派出去的私兵已經全部戰死了,沒有一個活著回來。

他無法判斷出來這次是趙國成功攻佔陳郢,還是楚國將趙國擊退。

所以只能兩邊下注,讓弟弟一行人追隨楚王,而自己投靠趙國,不管後面趙國獲勝還是楚國獲勝,都能保全屈氏。

好在自十幾年前出使趙國回來,屈氏就沒有和趙國斷了聯絡,雙方經常進行貿易往來,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情誼的。

“好。”屈鮒知道這個時候容不得半點猶豫,趙軍已經攻破城門,隨時都有可能打到家門口,再不離開就晚了。

“行李就不要收拾了,我們屈氏也不差這點,趁趙軍還沒有完成包圍,你們立刻離開,不要去王宮了,我剛剛前往王宮,大王不在,我懷疑大王已經出城了。”屈署快速說道。

趙國都打進城了,楚王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時候不站出來,也不在王宮,去向可想而知。

“好。”屈鮒點了點頭,帶領幾名嫡系子弟和一些旁系子弟迅速離開屈府,乘坐馬車朝著城外趕去。

“你們兩個去打聽一下趙軍主將是誰。你們幾個,去府庫中搬一些金銀銅錢出來,放在大廳中,若是趙軍打進來,就交給他們,千萬不要反抗。你們幾個,去通知景氏、昭氏、項氏家主前來議事。”

屈署抬頭望了一眼廝殺聲傳來的方向,深深的嘆了一口氣,蒼老的臉龐上充滿了憂愁。

他彷彿看到了數十年前郢都被秦軍攻陷的場景。

只是這一次,楚國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此時,祝融衛的防線,已經被禁衛軍和魏武卒衝的七零八落,如果換個軍團,早就崩盤了。

但祝融衛仍然沒有放棄,大盾碎了就用劍砍,劍斷了就用拳頭,手臂斷了就用牙齒,只要一息尚存,他們就絕不會放棄。

但實力上的差距不是靠著信念能夠改變的,祝融衛在不斷倒下,倖存計程車卒中也是人人帶傷,天空中微弱的戰雲猶如狂風中搖擺的火燭搖搖欲墜,隨時都被趙軍吞噬的趨勢。

“死!”熊洪被蓋聶擊飛出去,劍氣幾乎貫穿整個右半身,鮮血迸濺而出。

熊洪從地上爬起來,不甘地看著蓋聶,血液嘩啦啦的流淌,他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止血了。

“走好。”蓋聶輕聲說道。

轟!

高大的身軀轟然倒塌。

祝融衛,團滅!

“稟大王,我軍已經滅掉楚國祝融衛,楚軍紛紛投降,賁將軍正率領弟兄們趕往楚王宮。”傳令兵飛速回來稟報道。

“好!好!好!這一戰終於要落幕了,天下終將統一。”趙括大喜,下令道,“立刻封鎖城門,禁止任何人出城。並張貼告示,安撫城中百姓。”

雖然秦楚韓魏齊五國仍在,但從趙軍攻破楚國國都開始,各國的國祚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趙國統一天下,將是不可逆的趨勢。

趙括帶著一眾人員進入城中。

城中廝殺的聲音仍然沒有消失,不過在祝融衛團滅,大部分楚軍投降的情況下,零星的抵抗已經成不了什麼氣候。

趙軍也正在對反抗的楚軍進行圍剿。

“大王,屈氏家主、景氏族老、昭氏族老、項氏族老求見。”趙括剛入城不久,侍衛便前來稟報。

“訊息倒是挺靈通,讓他們進來。”趙括想了一下,決定還是見一下楚國貴族。

內心深處,他對這些楚國貴族並沒有什麼好感,楚國貴族可以說是七國中最腐朽的貴族,楚國大而不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貴族拖了後腿。

不過想要儘快控制陳郢,乃至整個楚國,暫時還離不開這些貴族的幫助。

“拜見趙王。”屈署等人見到趙括,連忙跪在地上。

他們之前還以為趙國是為了讓前線的楚軍回援,派小股軍團奇襲陳郢,等到景陽率領楚軍從前線趕來,趙軍便會退兵。

當他們得知趙括御駕親征之後,心中再無任何念想。

人的名,樹的影,趙括這些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將趙國疆域擴大數倍。

要說他們不害怕,那是假的。

即便是前線的楚軍回來,誰打誰還不一定呢。

他們想要保全家族,只能抱緊趙國大腿。

“諸位快快請起。”趙括望著這群最年輕都有六七十歲的老人,最後將目光放在一個人身上,“屈家主,我們已經十餘年沒有見過了吧。”

“稟趙王,已經十二年了。”屈署俯身說道,雖然面前這位比他的長子還要年輕,但是他卻不敢有絲毫不敬。

趙括可是真的一言能夠決定屈氏生死的存在。

“給諸位賜座。”趙括揮手說道。

“多謝大王。”四人鬆了一口氣,看起來趙王還是很好說話的。

雖然他們很想在楚國混,但如今楚國危在旦夕,隨時都有覆滅的風險,如果趙國能夠保證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害,那麼跟趙國混也不是不能接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是我三伯,爺乃紅樓頂級二代

半畝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