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國的計劃韓非也是知道一部分的,趙括一統天下的目標韓非也明白,作為韓國的公子,魏無忌內心的糾結他也能感受到。

不過他比魏無忌要看的開,因為他沒有辦法。

現在的韓非還不是後來那個名揚天下的韓非子,他在韓國的地位不如魏無忌在魏國的地位,他在趙國的地位同樣也不如魏無忌在趙國的地位。

魏無忌尚且不能改變趙國和魏國,他又如何改變趙國和韓國呢。

而且韓國比魏國更加弱小,韓王比之魏王也有一定的差距,魏王雖然有時昏庸,但有時還會支稜一下,韓王連支稜都不支稜。

“僅僅一個祭祀,就能夠在大家心中樹立一個共同的信念,將一個國家融為整體,何樂而不為呢。”李斯也說道。

他們雖然拜師荀子,但學的卻是法家,而法家本身就講究與時俱進。

“這裡面的漏洞怎麼辦?”孔穿問道,這件事可不只是立一個像,祭祀一下那麼簡單,想要真正深入人心,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至少不能被別人挑出漏洞。

“只要是趙國境內,就是寡人說了算。至於趙國境外,以後也是寡人說了算。”趙括沉聲說道。

他本來打算等到一統天下再拿出來的大殺器,現在倉促拿出來,怎麼可能沒有漏洞,只要有心人一查,必然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最簡單的,炎帝和黃帝是什麼關係,你趙國說是兄弟,證據呢?

趙國沒有,還沒來得及造。

如果是一統天下之後再拿出來,趙國能將所有的東西準備好,誰來了都無懈可擊,但現在時間不夠。

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之後大家的關注點必然不會放在這上面,等到大家反應過來,趙國已經找到證據了。

趙括看了一眼城下張貼告示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催化,圍觀的群眾不僅沒有變少,反而變得更多了,到處都是議論的聲音。

不過大部分都是談論四天節日取消入城貨物稅收和宵禁的,自入城貨物稅收和宵禁設定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有國家取消。

特別是商人,更是奔走相告,商稅最大的部分就是關隘和城門的稅收,趙國取消入城貨物稅收,就相當於降低了商稅,雖然每年只是四天,但是加上取消宵禁,賺的錢至少可抵平時三五天。

“大王,河套總督慄腹和賀蘭郡守樂間求見。”這時,一匹快馬從王宮方向衝來,騎士見到趙括後立即翻身下馬稟報。

“讓他們稍等一會兒。”趙括邁步朝城下走去。

……

“臣慄腹、樂間,拜見大王。”慄腹和樂間看到從外面走來的趙國,連忙俯身行禮。

“坐吧。”趙括看了看慄腹蓬頭垢面的樣子,隨意的指著椅子說道,“河套從零開始發展,辛苦你們了。”

“臣理當為君分憂。”慄腹說道,從袖子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冊子,遞給趙括,“大王請看,這是臣制定的計劃。十年,只要給臣十年時間,臣有把握將河套治理成不亞於河北的沃土。”

“說吧,想要多少錢?”趙括沒有開啟冊子,直接問道。

足足小拇指厚的冊子,壓根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完的,而且不看,趙括就知道里面寫滿了六個字:需要朝廷撥錢。

慄腹臉上沒有一絲尷尬,坐直身子說道:“不要錢,臣需要大王給臣再撥十萬俘虜。”

“不是已經給你十萬了嗎?”趙括說道,這可全是青壯啊,不是老弱病殘,放在有心人手中,都能造反了,慄腹居然還想再要十萬。

“大王,十萬遠遠不夠啊。移民過去的百姓需要建造房屋,開墾農田,官府沒辦法從裡面招人。但是開挖溝渠,疏通河道,建城,修路,建廠,採煤等等都要用人。臣還要派一部分俘虜開墾土地,儘快實現自給自足。十萬人太少了。”慄腹苦著臉說道。

“大王,總督所言甚是。”樂間附和道。

“寡人會想辦法從煤礦和建設團隊中抽調十萬人過去。”趙括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下來,“還需要什麼?”

“水泥廠。”慄腹立刻說道。

“可以。”趙括點了點頭。

“河套可以使用水運,但是臣手下的人只能製造小船,無法制造大船,所以臣需要能夠製造大船的船匠。”慄腹說道。

“我趙國會造大船的船匠不多,寡人想辦法撥二十個人給你,剩下的你自己想辦法。”趙括說道。

“多謝大王。”慄腹心中一喜,繼續說道,“還有興修水利的人才,河套水資源豐富,宜耕宜牧,只要開挖運河,興修水利,必然能成為塞上中原。”

慄腹本身也懂水利,但是不多,到現在他都沒有把賀蘭一個郡的水利規劃做完。至於樂間,對水利方面更是完全不懂了,慄腹也指望不上他,只能指望趙括給他派幾個人幫忙。

“水利方面的人才。”趙括眉頭一皺,這年頭最厲害的水利大師就是蹲在巴蜀的李冰,但是人家壓根就沒有來趙國的想法。

雖然趙括每次派人送信,李冰都和善的回信,信中也不乏對趙括和趙國的誇讚,但是卻一句不提加入趙國的事情。

至於另一位水利大師鄭國。趙括也不是沒有派人尋找過,但是隻知道一個名字,以及是韓國人,別的一概不知,連年齡都不知道,到哪找。

“水利大師沒有,不過有幾個水利學徒,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帶過去,另外,還有秦國蜀郡郡守李冰送來的《治水要記》,你也可以帶回去。”過了好一會兒,趙括才開口說道。

這兩年來趙國興修水利,沒有培養出水利大師,倒是培養出不少水利學徒,也該讓他們幹個大的了。

畢竟李冰、鄭國在修建都江堰、鄭國渠之前,也不是水利大師。

“多謝大王。”慄腹大喜道,他本以為會無功而返,沒想到趙國連水利方面的人才都有儲備。

“還有嗎?”趙括問道。

“稟大王,我河套地廣人稀,最適合棉花種植,而且棉花一開始就是在我河套發現的,由此可見,河套的土壤非常適合棉花生長……”

慄腹還沒說完,就被趙括打斷了,“棉花農家還在培育種子,沒到推廣的時候。”

“還有……”慄腹繼續說道。

“好了,再繼續下去,其他地區該有意見了。”趙括揮手說道。除了十萬俘虜之外,其他都是趙括本來就準備給慄腹的,但是也只能給這麼多了,畢竟其他地方也要發展。

“諾。”慄腹俯身一禮,見好就收。

能得到這麼多,他其實已經很滿足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朕乃大漢忠良董太師

鈞天帝愛吃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