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農家莊園中,趙括正帶著姬妾在田裡和陳辛等人種棉花,彬、趙政兩個小傢伙在地裡跑來跑去,異常興奮。

趙政從小在王宮中,還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感覺無比新鮮,彬以前倒是經常見到,入宮之後就沒有機會了。

破奴趴在母親懷裡,好奇的看著四周。

田姝肚子微微隆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趙括後宮還算安穩,主要原因是這個年代沒有女子禁止出宮之說,趙括對她們更是寬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家都有事做,也就不會整天想著宮鬥了。

當然,些許的爭風吃醋是在所難免的,只要不太過分,趙括是不會管的。

如今農家也不是當年的小癟三了,這兩年趙括不斷往農家塞人,農家人數已經從兩位數突破到了三位數,農田中到處都是年輕人忙碌的身影。

沒辦法,農家幾個老頭厲害歸厲害,但是年紀太大了,說不定啥時候就掛了,趙括肯定要有備無患,多培養一些人才留著備用。

這裡只是其中一塊試驗田,粟、黍、水稻、小麥、大豆、麻……每種糧食作物以及一些水果蔬菜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研究。

農家莊園還是王宮中每天新鮮水果蔬菜的運輸基地……

除了當季的水果蔬菜,還有反季節的,就像朝會的時候出現的桃、韭菜……

吃不完的趙括就給在都的大臣送去,雖然趙括自身沒有什麼感覺,不過那些大臣收到之後都激動不已。

特別是每次趙括給他們送去當季沒有的水果蔬菜,一些大臣捨不得吃,放在家裡供著,都供爛了。

即便趙括派人告訴他們這些只是普通的水果,農家種出來的,並不是什麼仙桃,但就是有人不信……

其實不要說他們,就是農家最初見到的時候也非常驚奇,後來才逐漸接受。

按理說,每年春耕時節,國君是要親自扶犁耕上一畝地的,王后以及後來的皇后則要親自採桑喂蠶,以示國家重視農桑,也象徵著男耕女織的傳統。

接著文人騷客寫一些錦繡文章,宣傳國君的仁德勤勞,順帶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自古以來都是這樣,趙國也不例外。

只不過這次趙括種的不是粟、黍,而是棉花。

“什麼時候能推廣?”趙括將一粒棉花種子放到掘好的坑中,然後用腳驅平泥土,將種子掩埋,青荷跟在後面澆水。

“明年這個時候就差不多了,現在種子還有點少,不能浪費,再過兩年,就可以在全國各地種植棉花了。不過棉花脫籽有些困難,只能人工一粒粒挑出來,費時又費力。”陳辛拱手說道。

“寡人讓工匠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用機械代替人工脫籽。”趙括想了一下說道。

後世棉花脫籽都是靠機器的,不過具體原理是啥他就不知道了,還是交給工匠算了。

另外他記得棉花籽也是能榨油的,而且出油率不低,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大豆的壓力。

當然,還有麻籽也能榨油。

麻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非常高,與桑並列,以前沒有棉花,平民雖然養蠶織布,但是自己是穿不起絲綢的,全都要賣給貴族。

有些地方更是直接將綢緞算作稅收,每年要上交多少多少匹綢緞。

所謂‘遍地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正是如此。

只有麻織成的衣服才是他們穿的。

中原各國甚至有專門的桑田和麻田,城外也有用來漚麻的池子。

因為麻必須漚爛之後,只剩下粗纖維,才能進行紡織。

另外,麻也是能吃的,其中一個版本的五穀就有麻。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織布的原料叫做葛,不過葛是一種野生的蔓草,不需要專門種植。

等到棉花普及之後,麻的地位必然會大幅度下降,無論是保暖性還是舒適性,棉花都比粗糙的麻布要好得多。

包括絲綢也會受到影響,不過不會太大,因為絲綢的舒適性是無可取代的,那些貴族夏天穿著絲綢織成的薄紗更加清涼。

“如果能用機械脫籽那就再好不過了。”陳辛高興的說道。

“說不定未來有一天,可以直接用機械耕地呢,一天能耕上百畝地。”趙括笑著說道。

“大王就不要說笑了,就是一頭雄壯的牛一天也耕不到五畝地,什麼機械能耕上百畝地?”陳辛擺了擺手,找了個木樁坐下,到了他這個年紀,按照禮法都是由國家供養的,見到國君也不用行禮。

“哈哈哈,寡人只是開個玩笑。”趙括大笑道。

“父親,你看。”這時,趙政從遠處跑過來,一隻手抱著趙括大腿,一隻手抓著一條蚯引,想要遞給趙括。

趙姬見狀,連忙將趙政手中的蚯引打掉。

趙政也不哭鬧,從地上撿起蚯引,跑到陳辛面前,脆聲說道:“老爺爺,這是什麼?”

“哈哈哈,這是蚯蟲,可以疏鬆土壤,就像我們耕地一樣。”陳辛愣了一下,然後大笑道。

“可以吃嗎?”趙政抬起小臉,期盼的看著陳辛,右手蚯引高高舉起,似乎想要放到嘴裡。

“它肚子裡都是泥,你要吃泥嗎?”陳辛忍俊不禁的說道。

“不要,泥一點也不好吃。”趙政搖了搖頭,將蚯引扔到了地上,又跑回趙括旁邊。

“餓了麼?”趙括抱起趙政詢問道。

“不餓。”趙政搖了搖頭。

“那怎麼突然想起來要吃……蚯蟲了。”趙括問道,歷史上始皇帝不是個吃貨啊!

“不是父親告訴那些庖廚,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吃的,沒毒想辦法做好吃,有毒的想辦法變無毒,要多嘗試,要敢嘗試嗎?”趙政眨巴著眼睛,萌萌的看著趙括。

趙括愣了一下,額頭上頓時出現三道黑線,一臉無語的看著趙政,合著是被自己帶壞了!

陳辛聞言,臉上頓時露出笑容,邯鄲一直流傳著趙王為了研究好吃的,專門養了一大堆庖廚,甚至還開設了庖廚學院,他之前一直以為是戲言,開設庖廚學院定然有別的原因,沒想到竟然真的只是為了研究好吃的。

難怪這兩年不斷有新的菜餚從宮中流出。

連遠處正在耕種的農家弟子臉上也露出忍俊不禁的笑容,沒想到他們一直仰慕的國君竟然是這樣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崛起,從暗殺開始

牛肉蘑菇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