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們認不認識這個?”趙括指著不遠處的棉花說道。

“極西之地有不少這樣的白疊子。”槐說道。

“本王需要大量這種東西,或者種子。”趙括說道。

“朐衍王那裡可能有商隊遺落的種子。”槐說道。

“只要你們能夠找到棉花種子,本王賞賜你們每人一個婆娘。”趙括揮手說道。

“多謝大王,小的們一定能找到。”三人激動地說道。

第二天,三人果然帶來了小半袋棉花種子,據說是馬商送給朐衍王的,朐衍王聽說開的話很好看,顏色能變化,就留了下來。

“將種子給農家送去,告訴農家,以儘快的速度培育出來。”趙括下令道。

“諾。”數十騎護送著棉花種子朝著河套趕去。

“就憑你這個功勞,寡人也會給你埋在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趙括對著朐衍王的屍體說道,最後決定將他埋在賀蘭山腳下。

本來趙括打算過幾天就回河套,因為棉花一事在賀蘭山待了大半個月,直到把附近都找了遍,確定總共就那一小片棉花才離開。

等到他趕回河套之後,大家終於制定了一份完善的移民政策。

“就按照這個下發吧。”趙括看了之後,將其遞給劉平。

很快,一場涉及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移民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除了賀蘭郡之外,趙括在河套又設立朔方、九原二郡,與原本的雲中郡並列,並在陰山以北,原匈奴故地,設立漠南郡。

趙國在河套和漠南郡規劃建立了十座大牧場,並從中原移民十萬戶開發河套,每戶發放一百五十畝土地,免五年農稅和口賦。官府免費發放一頭耕牛和一頭羊。第一年由官府提供種子和農具。

並且從明年開始,趙國會優先在河套地區建立學校,每個鄉一座學校,供大家的孩子讀書學習。

這些百姓本來住在中原,讓他們般到邊疆肯定是不願意的。至於國家大義,對於他們來說非常蒼白無力,因此趙括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利益補償。

對於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比子女更重要,而子女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所以趙括沒有先把教育普及在中原,而是普及在了河套。

除此之外,單身漢前往河套,官府免費發放婆娘,不限趙國。

這些舉措導致大量奴隸潛逃入河套。各地貴族紛紛報官,但官府根本不管,因為這本就是趙括默許的。

只要到了河套,官府就為你提供戶籍,完全不管你從哪裡來的,也不會查你以前的身份。即便被人檢舉犯罪,只要不是啥大罪,官府也會無視。只要以後不繼續犯罪就行。

國內貴族有苦說不出,他們之前跟在趙括後面賺的盆滿缽滿,這一波直接被坑慘了。

但是之後開發河套、建造牧場、牛奶、羊奶加工都能賺不少錢。他們如果公然反對,以後這些好事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了。如果選擇預設,那些奴隸可就徹底回不來了。

最後看到官府確實不打算管它們,眾人只能將這件事沒發生過。他們還沒有和趙括翻臉的資格,而且他們心裡其實也不想和趙括翻臉。

因為趙括給他們的確實很多,他們每個家族的實力都得到了提升,只是這個提升和趙國相比,幅度小了很多,導致他們現在和國家相比力量更小了,但整體上,他們的力量又確實提升了,他們現在每天活得都很糾結。

“望諸君覺得河套這塊土地如何?”趙括突然問道。

“如果開發好了,不亞於中原。”樂毅不明所以,不過還是開口說道。

“不知望諸君可願將封地改在這裡?”趙括問道。

這下樂毅聽明白了,合著想將我的封地收回去,改成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雖然人人都說河套不亞於中原,但誰都知道兩者差距還是不小的,更何況河套現在壓根就沒有開發。

樂毅頓時感到一陣寒心,果然到頭來還是免不了這一步啊!

不過想到趙括的知遇之恩,樂毅打算再儘自己最後一份力量幫趙括一把,之後,就和自己沒有關係了:“只要大王需要,末將隨時可以。”

“將軍誤會了,本王可不是過河拆橋的人。難道將軍就不想為後人留一塊土地嗎?”趙括說道。

“大王是說……”樂毅一下子不澹定了。

“不錯,本王可以承諾將軍,這塊封地是可以世襲的。”趙括點了點頭。

趙國賜予臣子的封地,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繼承的,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趙國為了避免越封越少,國內土地封完的情況,總會想法設法將封地從臣子手中收回來。

左師觸龍曾問趙太后,“從現在往上數三世,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後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

太后說:“沒有。”

由此可見,這些土地全部被趙國收回來了,歷史上趙國明確封地和爵位傳到趙國亡國的,只有趙勝一人。

如果說趙括將臣子的封地從富饒的中原改到河套,所有臣子都會有意見,甚至聯合起來反對都有可能。但是如果加上一條可世襲,那麼,除了極少數人,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意見。

一方面,河套如果開發出來,富饒程度不會比中原差太多。

另一方面,能傳給後代和自己死後被收回,兩者相差太大了,是個人都會選第一。

說句不好聽的,不能傳給後代那叫封地嗎?那就是湖弄人的。

“大王封到哪裡,末將就到哪裡。”樂毅激動地抱拳說道,原來自己誤會趙括了,不是來卸磨殺驢的,這是來送好處的。

“末將也是。”廉頗說道。

“兩位將軍同意就好,這件事本王現在只是想了一個雛形,具體還要等到回到邯鄲之後,和大家商量之後再做決定。對了,兩位將軍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先派人探查一番,選好了地方告訴本王。只要還沒有建城,本王都會答應。如果兩位不怕寒風,想封到漠南,本王也可以答應。”趙括說道。

這是他很早之前就想好的。

封地,是這個年代君主對臣子一種賞賜,也是一種激勵。社會制度如此,無論如何都是沒辦法避免的,這個東西有好處,能夠極大激發臣子們的鬥志。但也有壞處,就是土地會越封越少……而且容易尾大不掉。

比如周朝,比如楚國。

連商鞅變法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商鞅還給自己搞了一大塊封地呢,被人誣告謀反之後,真的就去封地起兵造反了,然後被秦國打敗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網遊:開局簽到常山趙子龍

瞾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