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歷史上的趙括吧。

提到趙括,普遍分為兩種觀點。

一種是認為趙括厲害的,一般都是說趙括第一次帶兵打仗,死傷五萬就能殺死秦軍一半左右計程車卒,這戰損比簡直恐怖。

之後還能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在白起手中堅持46天,已經很厲害了。

第二種是認為趙括不行的,一般都是說他爹媽都認為他不行,你們比他們爹媽還了解他,以及在一比一點五的兵力下被打成了殲滅戰,沒什麼好吹的,換頭豬都不可能團滅。

提及趙括,就不得不提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的具體細節沒人知道是怎麼回事,那些電視劇電影紀錄片公眾號文章小說等等全部都是推測,也就是猜的,本書更是純屬扯澹,想還原歷史真實面貌是不可能的。

所以具體細節就不提了,說一下作者個人的看法吧。

1、作者認為趙括不是第一次帶兵打仗,當然,沒有證據,純屬個人猜測。

史書上沒有趙括帶兵打仗的記載,但是根據趙奢的年紀推測,趙括當時的年紀應該在三十歲左右。

亂世之中,將門之子,三十歲沒打過仗。

說實話,可能性實在不大。

而且趙王也不可能把四十五萬大軍交給一個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的人,這種事沒有二十年腦血栓絕對幹不出來,少一天都不行。(書中對趙王有抹黑的嫌疑,當然你們非要說趙王有二十年腦血栓,那作者也無話可說。)

另外一個,秦國更不可能去吹捧這樣一個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的人,趙括至少要有一些戰績才能讓秦國去吹捧,這個戰績可能不多,但肯定要有。

2、“斷糧”指的是斷糧道。趙括不是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堅持46天,而是在糧道被斷的情況堅持46天。

如果是完全沒有糧食,或者那種急行軍只有兩三天糧食的情況下,別說趙括,就是神來了,也不可能堅持46天。

像張巡那樣chi人都不行,因為張巡是兵chi民,弱者一方沒有反抗的能力,趙括全是兵,誰願意自己被chi?

如果真的是兵chi兵,趙括還能控制住四十萬大軍,那趙括的本事可就直接突破天際了,換個時間點,至少武廟十哲起步。

而且如果真的沒糧,趙括也不可能待在原地等待援軍,最後沒糧的時候他都知道拼殺,一開始就沒糧他能不知道?

3、戰損比的問題,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趙括用五萬傷亡幹掉了一半秦軍的說法。

這個說法主要來源於《史記·白起列傳》中“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和白起對秦王說的:“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所以很多人以此作為依據,說秦軍長平之戰損失過半,趙國除了投降的四十萬,戰死的只有五萬。

問題是,白起這話是什麼時候說的,是長平之戰兩年後,秦國數次攻打邯鄲失敗,秦王請白起領兵攻打邯鄲的時候,白起說的。

所以這個“今”不可能是指單純的長平之戰,而是從長平之戰到白起說這句話的時候。

其中很有可能還有誇張的說法。

如果單純的指長平之戰就損失過半,秦國拿啥遠征趙國?

所以那些一比幾的戰損比是不成立的。

4、趙括爹媽對他的評價,經不起推敲。

史記的記載“……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這種夫妻兩個人討論兒子的話,是司馬遷能知道的?趙國私史都不可能記載吧。

如果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說的,那就更不能說明什麼了,誰在外人面前不謙虛幾句?不罵幾句犬子?總不能把自己兒子誇上天吧。

再看看他母親最後說的“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做乎”,什麼意思?

如果趙括有不稱職的地方,我能不受到連坐嗎?

這個連坐很顯然不是一般的連坐,否則趙母不可能特地說。

這裡面要說一下,他母親就算認為趙括不該去,也只是認為會打輸,而不是四十萬人被活埋,否則就是抬個棺材躺王宮前面,都不可能讓趙括去。

但是我在書中也提到過,戰國時期打仗打輸了的將軍不要太多,那騎劫直接將燕昭王時期打下來的大半江山送了,一家被連坐了嗎?

這個可能是沒有記載。

那廉頗呢?

廉頗直接把接受兵權的樂乘趕跑了,這可是相當於造反啊。

趙王屁都沒放,甚至後來還想去把他喊回來,而廉頗本身也想回來。

如果一家老少被連坐了,廉頗還會想會趙國為趙王賣命?

後面李牧更是以謀反罪名被殺的,一家老小下去陪他了?

史記還記載了一句話“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意思是說趙王因為之前那些話,所以沒有株連趙括母親。

問題是如果趙王真想株連,之前那些話有用?我答應不株連你,把你全家老小都殺了,只留你一個不就行了?

趙王小腦袋瓜想不到,大臣也能想到,但並沒有這麼幹。

很顯然是打輸了家人並不會被株連。

那麼就和司馬遷記載的有矛盾了。

或許這些是司馬遷自己說的“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和孔融說的“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吧。

5、缺糧的問題。趙國缺糧有明確記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王建立六年,秦攻趙……趙無食,請粟於齊,齊不聽……秦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遂圍邯鄲。”

這裡面有個問題,齊王建六年,是公元前259年,按理來說,長平之戰已經結束了。但是秦破趙於長平又寫在後面。

作者不知道咋回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這個借糧是發生在長平之戰,還是發生在之後一年,都可以說明趙國沒糧。

發生在長平之戰自然不用多說。

發生在長平之戰後一年的話,秦國是在十月份攻打趙國的,趙國應該有一季到兩季的秋收,結果連個守邯鄲的糧食都不充足,可想而知長平之戰的時候到了什麼地步。

秦國也有“國虛民飢”的記載,《呂氏春秋》也說“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的記載。

但是再看秦國做了什麼:

公元前264年,攻打韓國陘城。

公元前263年,攻打韓國南陽。

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

公元前260年十月,長平之戰後,(四十八年十月,秦復定上黨郡。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

公元前261年,抽空拿下了韓國的緱氏、藺。

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邯鄲保衛戰。中間秦國還抽空打了魏國,連鄴城都被打下來了。

十二月份,邯鄲沒打下來,秦軍撤兵,接著又在黃河沿岸打敗魏楚聯軍。

公元前256年,又把韓趙魏揍了一遍,還滅了西周。

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這士民能不倦嗎?能不飢嗎?

但是,你要說秦國缺糧,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缺糧絕對沒辦法打的這麼起勁,哪怕百姓被榨乾了,面有飢色。

至少也是有糧食供用大軍的。

(這裡要說一下,根據學者考證,秦國自秦昭王四十二年改用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秦昭王四十九年,又恢復以正月為歲首,但仍用顓頊歷。秦始皇登基後,又改十月為歲首。

所以《史記·白起列傳》中才會記載,秦昭王四十七年九月,白起擊敗趙括。四十八年十月,秦復定上黨郡。看似差了一年零一個月,其實只有一個月。《秦本紀》中後面還有一句“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白起列傳中寫的是九月。)導致有兩個十月,很多人以為傳抄錯了,其實秦昭王四十八年就是有兩個十月,因為四十九年就是從正月開始計了。)

6、趙括四十五萬打六十萬,最後全軍覆沒的問題。《史記》上明確記載了趙軍是四十五萬,秦軍沒有記載,現在普遍認為是六十萬,暫且就當做六十萬吧。

很多人認為,但凡換個人都不可能四十萬人被全殲,中華上下五千年僅此一例。

這裡要說一下,趙括是戰死了,趙軍投降了。

趙軍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的。

歷史上被全殲的例子不多,但投降的例子可就太多了,遠的不提,就是近百年來,兩隻手都數不完。

那些投降的比趙括強嗎?並不是。

唯一的區別只是他們的對手不是白起,沒有選擇活埋他們罷了。

至於白起為什麼活埋,為他開解的一般有兩種說法。

一種就是秦國沒糧了,這一點很顯然不成立,上面已經說了,秦國打的那麼起勁,絕對不可能沒糧。

第二種是秦國的軍功制,這一點很顯然也不成立,軍功制正常是算斬首的,白起也沒斬首啊,而是活埋。華陽之戰,更是溺死。

況且俘虜又不是不算軍功,《戰國策·韓策》記載:“秦人捐甲徒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

如果俘虜不算軍功,那秦兵抓俘虜幹嗎?直接殺了不行?這可不是投降的俘虜,而是抓的,戰場上抓個人可比殺個人難多了。

另外,司馬錯南平巴蜀,王翦父子東滅五國,那些俘虜全殺了?

並沒有吧。

或許這就是成王敗寇吧,只要贏了,總會有人為你辯解。

7,長平之戰,趙國是必輸的,誰來都沒用。趙括被罵幾千年,很冤。

秦國地盤比趙國大。

人口比趙國多。

制度比趙國完善。

裝備比趙國裝備好。

士兵比趙國士兵多。

糧食比趙國糧食充足。

情報系統比趙國情報系統好。

甚至就連君主都比趙國君主英明。

趙國翻盤的辦法只有三個。

一是增強己方實力,也就是合縱。歷史上趙王沒有聽虞卿的,選擇聽樓昌的去求和,最後被秦國破壞了。

第二個是天降隕石之類的,這個可遇不可求。

第三個就統帥的實力遠超於秦軍統帥的實力,差不多都沒用,必須是遠超於才有希望贏,因為白起不僅能力強,而且還陰,外加背後秦國實力全面碾壓趙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名將輩出,能和白起比擬的名將不是沒有,但說能遠超白起的名將,一個也找不出來。

所以,誰來都是輸。

但話說回來,趙括身為主帥,打輸了。無論如何,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這並不是他被罵幾千年的理由。

因為比他菜的太多了。

燕國那個騎劫,一手將樂毅打下來的齊國送了,讓燕國地盤縮水一大半,直接萎了,有幾個人知道名字?

那楚國被打的半壁江山都沒了,國都都淪陷了,連王陵都被燒了,有幾個人知道楚王叫什麼?楚國主帥叫什麼?

那韓魏更是經常被白起團滅,哪個將領遺臭萬年了?

趙括遺臭萬年,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被安在了他頭上。

戰國可沒有紙啊,紙上談兵一開始也不是說趙括的,那是最後才跑趙括頭上的。

提高了趙括知名度的同時,也讓他不斷被罵(話說怎麼感覺遺臭萬年要比默默無聞好。)

第二就是教科書記載了這件事,教科書那是什麼級別的存在,那可比所有的推薦位都強無數倍。

他說啥就得是啥。

同樣是失敗者,荊軻因為是正面描寫,就變成了不畏強權的象徵。

趙括是反面描寫,就變成了紙上談兵的代表。

你說冤不冤?

至於趙括到底有多大本事,有沒有可能成為名將,只能說:

韓信胯下受辱日,童貫軍功封王時。

若是當時便身死,名將真偽有誰知?

……

作者非歷史專業,以上內容純屬胡說八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和荊軻一起刺秦

紅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