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的子女都在燕國,幾年才回來看望君上一次。家中的下人都被主君遣散了,只剩下我一個老臣陪著主君。”

家臣似乎看出了趙括的疑惑,解釋道。

戰國時期的君臣觀念還沒有被束縛上重重枷鎖,講究君擇臣,臣亦擇君。

父子效力兩國,或者改換國籍是常有的事,甚至還有兩國共相,蘇秦掛六國相印等事。

並不會被認為是不忠不孝。

樂毅曾經出仕燕國,掛燕趙兩國相印討伐齊國,後來回到趙國,被封為望諸君。

戰國時期的封君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封地的,比如馬服君趙奢,只有一個封號。

一種是有封地的,比如望諸君樂毅,封地在觀津。平原君趙勝,封地在東武城。

不過即便是有封地,樂毅趙勝等人大部分時間還是要住在邯鄲。

一方面,邯鄲更加繁華。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君主的忌憚。

畢竟封地已經是國中之國了,如果還每天待在封地之中,君主很難不懷疑你會做出某些事。

要知道,趙、魏、韓三家當初就是靠這個發家致富的,深諳其中之道。

“望諸君身體可好?”趙括尋問道。

“尚可。”家臣嘆了一口氣,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引著二人往前走。

等到趙括見到樂毅的時候,整個人傻眼了。

樂毅正站在後院的田地中,賣力地揮動著鎛(鋤頭),每一下都精準地落到雜草的根部,輕輕一拉,便將雜草除去,沒有傷到粟苗半分,熟練程度不亞於種了二十年的老農。

“閣下是?”看到有人過來,樂毅放下手中的鎛,緩緩轉過身來。

他的頭髮已經花白,臉上沾滿泥土,身上的粗布衣衫和捲到小腿的褲管上沾著泥土,和田間老農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不是知道趙國只有一個望諸君,趙括無論如何都不相信面前這個人就是當年率領五國聯軍大敗齊國,之後更是將齊國差點滅國的樂毅。

“僕趙括,見過望諸君。”趙括恭敬地說道。

“馬服君之子?”樂毅有些訝異。

“您知道我?”趙括驚喜地說道。

“我曾經聽你父親提起過你,說你天資聰慧,志向遠大。但恃才傲物,不願腳踏實地,不可重用。如今看來,卻不屬實。”

樂毅把沾滿泥土的鞋子從腳上拽下來,在旁邊石頭上磕了磕,重新套在腳上,又拍了拍手,撣去手和衣服上的灰塵,起身慢慢朝屋中走去。

“父親說的沒錯,晚輩此前確實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近來閱讀史書,才明白自己欠缺甚多。故不敢自滿。”趙括上前攙扶樂毅。

樂毅沒有阻止,任由著趙括攙扶自己,即使他的身體可能比趙括還要壯碩。

等到兩人到屋中的時候,樂毅家臣已經備好了酒宴。

很簡單的酒宴,只有一罈濁酒,兩份素食,盛酒的爵還是家臣向鄰居借的。

樂毅雖有封地,但自從趙惠文王去世之後,觀津就再也沒有向他進獻過一文錢一粒米。

樂毅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卻沒有說什麼。

他的子女都在燕國,女兒嫁給了燕國貴族,兒子更是被封為君,些許錢財,早已無所謂。

“史書好啊,兵書只能謀人,史書才能教會如何謀己。當年我啊……”

或許是人年紀大了,話也就多了。

一坐下,樂毅就開始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曾經的經歷。

從他被燕昭王看中,一起改革燕國,到大敗齊軍,攻陷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到最後功敗垂成,逃往趙國。

中間伴隨著很多樂毅的感慨和感悟。

趙括仔細聽著,沒有一絲不耐煩。

樂毅的話對他了解這個世界和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原來這個世界真的和歷史上的戰國不一樣,不知道他和我父親誰強。不過論戰績,還是樂毅更強一些。如果燕昭王不死,樂毅恐怕不會比白起差。”趙括心想。

每一頭千里馬,都需要一位屬於他的伯樂。

而屬於樂毅的伯樂,卻在最關鍵的時候去世了。

這是樂毅一生最大的遺憾。

即便如此,樂毅依然成為了武廟十哲。

如果能夠給他一個完全發揮才能的平臺,很難想象樂毅會有多大的成就。

“以史為鏡,以史為鏡啊,趙括,千萬不要去當一個將軍。打輸了,保不住自己的性命,還要承受千古罵名。打贏了,君王猜忌,同樣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

樂毅將酒一飲而盡,然後將爵重重地拍在桉臺上,不甘地吼道。

旁邊的家臣臉色一變,偷偷看向趙括。

“是啊,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自古如是。”趙括嘆了一口氣。

中華上下五千年,名將無數,能夠善終者寥寥無幾。

“馬服子既然知道這些道理,為何還要前往長平?”樂毅看向趙括。

“穿越過來之前趙王就已經下令了,我想拒絕也拒絕不了啊。”趙括在心中大罵趙王和前身,嘴上卻一正言辭地說道:“前線的將士還在等著回家。”

“你覺得你能打敗秦國?”樂毅嘴角彎出弧度,似乎在嘲笑趙括自不量力。

“不能,所以我來拜訪您。請望諸君助我。”趙括起身,躬身大拜。

“給我一個理由。”樂毅目光炯炯。

“望諸君是願意老死在病床上,還是願意征戰沙場,即使有可能會戰死?”趙括鄭重地說道。

從進入望諸君府的一剎那,趙括就知道,樂毅這些年在趙國過的並不好。

一位武廟十哲級別的名將,一位超凡級別的武者,卻有名無權,猶如囚徒一般在邯鄲城生活了十九年。

他難道不想征戰沙場嗎?

不!

剛剛的談話,樂毅幾乎都在回憶帶兵打仗的往事。

趙括沒有表面來意,樂毅便提及了長平之戰,更是知道趙括已經被任命為趙軍主帥。

他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戰事啊!

怎麼可能不想!

這麼多年,他一直在等待趙王的啟用。

等待下一個伯樂。

這一等就是十九年……

“您已經蹉跎了十九年,難道還要等下一個十九年嗎?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趙括說道。

“是啊,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

樂毅緩緩起身,身上的老農氣息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未嘗一敗的凌雲之勢。

沉寂了十九年的名將,再次甦醒了!

“固所願爾,不敢請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一百金

王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