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爭,是永遠存在的。

有些時候沒有利益的地方都會有鬥爭存在,更何況有著重大的利益呢?

當初的那一次衝突雖然掩蓋,但是卻也讓許多的修士清楚了一點,那就是接下來即便天庭建立,人族鼎立天地,卻也不是真的意味著就再無爭鬥了。

這些想法都在一些強者的心頭流轉,而封神在繼續。

接下來封敕的就是諸天星神,大地諸神,以及八部正神。

上四部:雷,火,鬥,瘟;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布雨興雲,善惡之神。

這些神位的敕封過程中十分的順利,封神功勳榜的好處就在此刻顯化出來。

在當初封神功勳榜出現的時候,除了加速了修士的內卷競爭之外,卻也徹底的讓諸多修士明白了自身的位置,以及未來有志爭奪的神位是什麼。

對於那些真的有關係有背景的修士而言,他們如果真的想要謀奪某一方的神位的情況下,會早早的做準備,不會在封神的最後一刻出手。

這封神的盛典是整個人族的大事,是諸多真仙共同的意志推動,在這個場合鬧事,哪怕是真仙的弟子也會受到懲戒,只有蠢貨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異議。

因此封神之事順利的進行著。

原本的人族統帥王伯安被封敕為文昌帝君的神位,雖然權柄不大,但是卻有教化責任,加上他統帥人族聯軍的資歷,可以稱之為天庭帝師。

兵部尚書王瓊入了天庭鬥部,顧籍這位裴玄景的老朋友原本應當入則是很早之前就向裴玄景求了一個閒職,被歸在了王伯安這位文昌帝君麾下。

而後像是龐弘的功勳資歷足以作為雷部之首的位置,不過卻因為他一心仙道,也只是像是師尊裴玄景一般分出一道化身佔據此方神位。

玉真子幾人也得了一個雷部的護法天君、天將的位置,進入了雷部。

神霄道的許多弟子也都因為修行之法,進入了雷部之中。畢竟雷部執掌者是少掌教龐弘,又歸南極長生大帝統屬,他們進入其中是理所應當。

龐弘所數悉的一些人,當初跟他一同進入妖族地域奪取神樹果實的莫家兄弟、高明高覺等人也都各有神位。

如同莫家兄弟領了一個四大天王的封號,高明高覺、陳奇鄭倫他們則是領了天將的封號。

瘟尊者進入瘟部,成為瘟部首神。枯榮尊者這位他的老搭檔也跟他一同進入了瘟部。

而當初的那位託塔李天王,這次也封了一個托塔天王,天庭降魔大元帥的神位。

真武宗的清虛道君得了一個真武大帝的稱號,雖然只是虛職,權柄不大,但是卻是有著開府建衙之權。

趙白陽等人的功勳全部加持在趙白陽身上,得到了一個天君的神位,和真武宗的謀劃一樣,他們不需要太大的權柄,要的是天庭的身份,和自建府邸的名頭。

對於這個封賞,有許多修士私下認為,這是那位南極長生大帝為玉帝謀劃,以便其未來執掌天庭做的幫助。

其餘的諸多修士,按照各自的功績不同,各自有一些天君、天王、天將的稱號自身,得到封神榜的庇佑,普通戰死計程車卒,有的被提拔為天將,有的化作天兵,只等待天地造化降臨,重新塑造神軀。

在最初的時候,按照裴玄景他們這些真仙的想法,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帝君、天王、天君的稱號。

可是耐不住參與封神大戰的修士太多了,並且這些修士捨身忘死的付出,他們這些真仙也總不能視而不見。

最終裴玄景和諸位真仙商議之下,那便是保持主要的神位不變,然後藉此衍生出來一部分的神位。

這些衍生出來的神位具有長生的作用,但是卻並沒有太多的權柄,無法加持太多的戰力,基本就是有名無實。

關於受封神位的諸神,他們大多是有兩種道路,一種是當初戰死在封神戰場上的英靈,他們需要藉助神位來凝聚神軀,因此只能選擇和神位相合。

而另外一部分的諸神,他們的一身修為還在,對於仙道還有著自己的野心的話,就不會選擇直接融合神位,反而是按照當初裴玄景在道院中所傳授的法門,煉製一尊神道法寶,以此來承載自己的神位道果,卻依舊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當然這樣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如果一旦自己的神道法寶丟失或者被人搶奪,那麼就會失去自己的權柄,丟掉對於神位的控制權。

不過能夠敢於這般做的修士,哪一個不是實力強橫,對於自己的未來有著足夠的野心。

接連不斷的神位被封敕完畢,整個封神榜上的神位也被一一點亮,除了有一些特定的神位,實在是沒有契合的修士可以承載之外,這些神位被徹底的填滿。

接下來,這些受封神位的英靈從封神榜中走出,重塑神軀,展現出強橫的氣息。

這一次的封神足足持續了三天三夜,接連不斷的神靈顯化天地之間。

“今凡俗之人海剛峰奉諸位真仙之命,代天封神,已經圓滿,請諸位真仙降下法旨!”海剛峰封神完畢,恭敬的將封神榜歸位,而後對著諸位真仙行禮。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