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的一疊卷宗,熹宗頗有些恍然若夢之感。

畢竟,一億三千萬兩銀子,這相當於大明朝六七年的國庫收入。

不僅如此,此次剷除了這些奸商之後,大明朝以後恐怕沒人再敢與後金做生意。

這就相當於掐斷了後金的血脈。

沒有了武器、糧草的供給,又經得起幾次戰爭的消耗?

此舉,等於拔除了一直卡在熹宗喉嚨裡的一根刺,解決了一個威脅大明邊境安危的最強對手。

於是,熹宗召來了內閣、六部、東廠等等一眾要員,共同協商如何論功行賞。

“各位愛卿,許愛卿此次居功甚偉,朕,準備破格提拔重用,不知諸位愛卿有何提議?”

論功行賞,本在情理之中。

不過許長安升遷的實在太快了,自然會引起一些大臣的嫉妒與不滿。

“皇上,據老臣所知,此子不到兩年,便從一名小小錦衣校尉一路升遷至錦衣衛千戶。

老臣以為,為免其居功自傲,升遷一事可暫緩。”

“郭學士言之有理。微臣也以為,此子年齡尚幼,資歷尚淺,再破格提升恐令群臣不服。”

“荒謬!那要依二位大人的意思,以後朝廷選拔人才不用看才能,只看年齡、資歷……”

“鄭大人,你何出此言?”

這時,兵部尚書忍不住道:“行了,三位大人不必爭執。你們想一想,多年以來,女真人一直狼子野心,滋擾我大明朝。

他們殺害了多少大明百姓?我們死了多少將士?

為了抵禦女真人的進攻,朝廷每年要投入多少糧草、人馬、餉銀?

如果不是那些奸商昧著良心給女真人遞刀子,又何至於形成今日之局面?”

“尚書大人說的是,正是因為那些奸商,才喂肥了那幫狼崽子。

許千戶雖資歷尚淺,但確有過人之才能。

此次剷除了那幫奸商,斷了女真人的後路,解決了我大明之後顧之憂,其功堪比開國功臣。

而且,微臣還聽說許千戶在臺州時以極小的傷亡,殲滅了兩千餘倭寇,狠狠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壯我大明聲威。

所以,微臣以為不僅要賞,而且還要重賞,以彰顯我大明朝廷知人善用,獎罰分明……”

一時間,群臣爭論不休,各抒己見。

魏忠賢卻一聲不吭,只是靜靜地聽著,不時觀察皇上的臉色。

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

不管他平日裡多麼的獨斷專行,囂張跋扈。

但在皇上面前,卻懂得如何收斂鋒芒。

他心裡很清楚,皇上這一次是鐵了心要封賞許長安的,群臣反對也沒用。

所以,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魏公公,你的意思呢?”

終於,熹宗瞟向魏忠賢問了一句。

一眾大臣的眼光齊刷刷瞟了過來。

畢竟,這可是最得皇上寵信的九千歲,其意見是至關重要的。

“皇上,小臣以為,不管是誰,只要對大明有功,當賞則賞。”

從內心裡來說,魏忠賢絕對不願看到錦衣衛有人崛起。

但,朝中也並非所有事都是他能左右的。

與其惹得皇上不高興,還不如順水推舟,假裝表現的很大度。

果然,此話一出,熹宗不由一臉欣慰:“魏公公果然明事理。其實朕已經思量過了,許愛卿為朝廷立此大功,當封勳爵……”

此話一出,一眾大臣不由大驚失色。

特別是之前幾個持反對意見的更是來勁。

“皇上,萬萬不可!”

“皇上三思,大明有制,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也不怪他們如此激動。

爵位與官位不屬於一個體系,乃是一種代表著身份與地位的封號。

有的人一生下來便擁有爵位,比如那些皇族的小王爺、小郡主之類。

爵位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皇室宗親,只要不犯事,幾乎人人都有爵位。

另一種為皇室外戚與功臣封爵。

皇室外戚相對容易獲得爵位,但是朝中大臣想要封爵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除非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或是對朝廷做出巨大貢獻。

這些大臣之所以極力反對,一是出於嫉妒,二來,一個錦衣衛千戶的權勢已經夠大了,再加上爵位,豈不是要橫著走?

所以,這次連魏忠賢也急了,不顧一切勸阻道:“皇上,封爵乃是大事,還請皇上三思。”

他一開口,在場的不少大臣也齊聲勸諫:“還請皇上三思!”

熹宗冷冷道:“自朕登基以來,女真人幾乎沒有一天消停過,不斷地侵擾我大明邊境。

你們呢?

一個個只知伸手要錢、要糧、哭窮。

魏公公,朕問你,平日裡你總說天下大小事皆瞞不過東廠的耳目,那八大晉商與女真人勾連是怎麼回事?”

“這……”

魏忠賢心裡一驚,額頭浸出了一層冷汗。

“還有你們……”熹宗瞟向其他大臣:“如此大事,你們居然一個個都不知道?

還是說,你們心裡明明知道,卻為了一己之私故作湖塗?”

此話一出,一眾臣子嚇得紛紛跪下,一個個開始表忠心。

畢竟八大晉商一桉轟動天下,不知多少人頭落地,他們怎敢再與此桉扯上關係?

魏忠賢偷偷擦了一把冷汗,終於改了口風:“皇上,小臣以為,許千戶功在社稷,理應封爵。”

他終於醒悟了,皇上心意已決,如果他再從中作梗,皇上恐怕真的會追究他一個失察之罪。

所以,得趕緊補救。

兵部尚書奏道:“皇上,臣以為,且不說別的,僅憑許千戶繳獲上億兩白銀,充沛國庫,此功便足以加官晉爵。”

“臣附議!”

“老臣亦附議!”

這一次,終於沒有了雜音。

次日,聖旨下達,許長安因破獲八大晉商通敵叛國一桉,繳獲鉅額銀兩,功在社稷,特授予“晉安伯”之爵位。

並賜伯爵府一幢、黃金千兩、珍珠一斗、綢鍛十匹、奴僕二十……

除了許長安之外,參與破獲此桉的一眾人員也分別論功行賞。

這一次,熹宗的封賞還算大方,畢竟大明自立朝以來,國庫從未像現在如此充沛過。

有了銀子,自然也變得大方了,說話也有底氣了。

受封爵位之後,許長安依例入宮謝恩。

客套話講完,熹宗樂呵呵道:“愛卿,朕這次沒有升你的官,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許長安拱手道:“皇上授予微臣爵位,已是皇恩浩蕩。至於官位,想來皇上自有皇上的考慮。”

“哈哈哈,愛卿果然明事理。朕仔細思量過,目前你留在北鎮撫司最好不過,能替朕分憂。換個人,恐怕不會讓朕如此省心。”

“臣惶恐……”

“愛卿不必自謙,你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

台州之行,率二百人剿滅兩千倭寇,真可謂是揚眉吐氣,壯我大明聲威。

會同館一桉,僅用兩天便告破獲,抓捕了不少敵國細作。

此次懷安之行,又以不到四十人的傷亡,殲滅了女真一支精銳小隊,殊敵數百,生擒一百多人,再創奇蹟。

朕身邊,就需要愛卿這樣的人才。”

“多謝皇上誇讚。其實台州一戰與懷安一戰,兄弟們也出了不小的力,而且微臣依仗了火器之利。”

一提火器,熹宗倒是想起一事。

“對了,聽聞在臺州時,愛卿讓人制作了一些轟天雷、火爆箭什麼的,愛卿竟然還懂得製作火器?”

許長安等的就是這句話。

“回皇上話,微臣閒來無事鑽研過一些前朝與我大明,以及西洋購來的火器,倒也積累了一些心得……”

對此,許長安早就開始做準備了。

家裡陸陸續續添置了不少書籍、工具,還有自繪的圖紙等等。

普通人要是去研究火器,搞不好就會被抓到詔獄。

不過許長安乃是錦衣衛千戶,天子親軍,研究火器那是替朝廷分憂。

熹宗眼神一亮:“哦?不知愛卿有什麼心得?”

許長安一副自信的語氣道:“微臣有一些想法,相信一定可以讓現有的火器威力變得更大。

一旦裝備了這些火器,我大明將士的戰鬥力將大幅提升。”

“太好了!”

熹宗一臉驚喜。

寧遠、寧錦兩戰,正是因為大明火炮之利方才令後金損失慘重,最終守住了城池。

故而一聽許長安所說,熹宗頓時來了興致。

關鍵現在國庫充沛,是該投入一些銀子大力發展火器。

“皇上,雖說研製與裝備火器會投入不少銀子,但我大明軍隊一旦普及了火器,便可大幅減少徵兵……”

熹宗愣了愣:“減少徵兵?”

“對,一支裝備了精良火器的軍隊,以一頂十不在話下。

如此一來,便可減少兵源,節約大量的糧草、餉銀,但軍隊的戰鬥力卻不減反增。

同時,減少徵兵,民間也就多出了不少勞動力,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提高了糧食的產量,令國富民強……”

許長安滔滔不絕講了一通,聽得熹宗心潮澎湃。

說起來,熹宗並非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也曾沉迷於聲色犬馬,而且還聽信讒言,喝什麼仙方靈露,夢想長生。

但,人的心態會隨著環境而改變。

如今,後金斷了物資的來源,對大明的威脅降到最低。

國庫從未有過的充沛。

這,也令得熹宗有了足夠的底氣,也想幹上一番大事業……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氛圍感

啵個俊

綜影視之平憾

慢慢鴨

從武林外傳開始的複製能力

愛笑的狗子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