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章誕兒

大唐武德十年,正月十五,元宵節。

去年十一月冊封為太子的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

歷史上的登基大典是在東宮的顯德殿舉行的,不過這一世雖然還是有玄武門之變,但李世民卻是透過合法程式登上地位,所以是在太極宮的太極殿舉行的。

當然了,這一世的李淵不會被趕去弘義宮,而會一直住在太極宮,李世民在太極宮處理政務,但本人還是住在東宮。

一切都很順利,唯一的紕漏在於,本應該站在最前面一排的魏嗣王李懷仁的缺席。

隆重但並不奢華的登基大典結束之後,李世民召集重臣於兩儀殿議事,接下來的事情還有很多,不過最先的是撤銷陝東道大行臺,進行全國範圍內的行政區域劃分。

而無事一身輕的李淵和平陽公主出了宮,出現在延壽坊的魏嗣王府內。

後院處,李善已經是兩股戰戰,腿軟的都站不住了,要不是張文瓘、李昭德扶著,差點以頭搶地。

凌晨時分,十一娘被送入了產房,到現在已經三個多時辰了,雖然李善前世也在婦產科輪班過,知道初產婦往往需要十幾個小時,但怎麼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情緒。

如今的李善發現自己以前認識過那麼多好漢……但凡在產房外能站得穩的那些丈夫,個個都是好漢啊。

“陛下來了.”

張文瓘小聲提醒。

靠在李昭德肩頭的李善往後看去,“伯父,三姐.”

“看你這模樣!”平陽公主訓斥道:“三個時辰還沒到呢,急什麼……還不去擦把汗,小心受寒.”

李淵也看見李善額頭上泌出的密密麻麻的汗珠,不禁笑道:“不意懷仁也有惶恐時.”

“父親!”平陽公主低喝道:“此言太過輕佻,難道妻子入產房,丈夫在外無動於衷,才是舉案齊眉嗎?”

李淵咳嗽了兩聲,有些尷尬,一旁的張文瓘開口道:“與懷仁相識多年,無論何等境地,即使陷入死地,懷仁均能泰然,唯獨此次惶恐不安,此正是,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妻如何不丈夫.”

李淵打量了張文瓘幾眼,笑著問道:“你即清河張氏子弟?”

“拜見陛下.”

“你是隴西李氏丹陽房子弟?”

李昭德行禮,“拜見陛下.”

“李德謀晉爵郡侯,出任代州長史,爾等當奮然.”

李淵笑吟吟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沒李昭德扶著,李善不得不讓人找來胡凳坐著,捶著沒有一絲力氣的雙腿。

焦急的等待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整整一天下來,李善都已經急得不行了,產房裡才傳來理應微弱,但在李善耳中堪稱響亮的嬰啼聲。

“恭喜阿郎.”

一位婦人推門出來,“恭喜阿郎,弄璋之喜.”

“十一娘呢?”

“十一娘如何?”

兩人異口同聲,崔信這次滿意的看了眼女婿。

一直沒有離開還用了晚飯的李淵也來了,不禁嘀咕道:“子嗣傳承方是大事.”

身邊的平陽公主忍不住給了李淵一對白眼,後者有些訕訕。

不顧剛剛生產,李善用玉壺春擦拭了手腳進了產房,床榻上的崔十一娘頭臉都是溼漉漉的,雙目無神卻在笑著。

“十一娘辛苦了.”

崔十一娘都沒有力氣說話了,只側頭看向被包裹著的孩子。

好一會兒後,吃了幾口的崔十一娘睡去,李善也被朱氏、張氏趕了出來。

一同出來的平陽公主笑著問:“現在心滿意足了?”

“想再要一個女兒,兒女雙全.”

李善苦著臉,“但又不想十一娘再受罪.”

“畢竟是頭產,後面就容易多了.”

兩人聊了會兒後,一旁的李淵隨口問道:“懷仁,今日登基大典,有朝臣提及突厥兵鋒至京兆,請發兵征伐草原.”

“連年大戰,此時不宜出兵.”

李善搖搖頭,“關內、隴右、河東均受創頗重,糧草、軍械均不足.”

“當於代州、幷州行軍屯,積蓄糧草,磨礪刀鋒,再行出兵草原.”

李淵點點頭,“就怕二郎太急.”

李善沒再說什麼,但這方面他與李世民商量過,也表達過這個態度。

李善心裡有數,按照歷史程序,今年正好是貞觀元年,史書上記得很清楚,第一年大旱,第二年蝗災,第三年大澇……古代將這種事視作君主無德,天人感應。

歷史上的李世民是兵變奪位,為此很是憂心,一方面不得不親自口食蝗蟲作戲,另一方面……如秦瓊、程咬金、尉遲恭這樣最為嫡系的心腹大將,再也沒有領兵出征過,只負責守衛長安皇城,但即使如此,還是出了不止一次的宗室謀反。

所以,李善給了李世民一個建議,三年積蓄。

黃昏時分登門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李善一直忙到坊門快關閉的時候才將人都送走,自己又回到了後院。

“郎君.”

崔十一娘已經醒了,笑著說:“有點醜呢.”

“再過幾日就長開了.”

李善嘿了聲,“父母均俊美,大郎自也是翩翩公子.”

來到這個時代,建立無數功勳,有了妻子,有了兒子,李善覺得自己再也沒有遺憾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尊:吾生本是紅塵客

停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