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雲州、朔州邊境南側五十里處,約莫在顧集鎮西側四十里外,已經略帶枯黃之色的依舊茂盛,一隻瘦弱的野兔探出了腦袋,茫然看向遠方的山谷,輕微而劇烈的震動聲傳來,膽小的兔子一溜煙的竄進了草叢。

震動聲越來越響,玄黑色的鐵流滾滾而來,數以千計的馬蹄碾過草叢,雄壯持械的勇士發出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向著數里外的突厥軍陣鑿去。

騷亂如漣漪一樣不受控制的擴散開,正準備用密集陣型覆滅唐軍殘卒的突厥人用驚恐的呼喊提醒同伴,但這麼短的時間內,即使突厥人的馬術再如何精奇,再如何擅長聚散之法,也沒有辦法迅速展開佇列。

頂盔摜甲的李世績親自衝陣,手持馬槊的他與天策府內的絕大部分將領不同,真真正正的草根出身,家中只不過是富戶而已,家世都比不上曾經如山為盜的李孟嘗,家道中落的程咬金,即使是在當年瓦崗寨,也算不上拔尖。

無論是在瓦崗還是後來歸唐,李世績從來不是個衝鋒陷陣的猛將,但他從來不缺少斬將奪旗的能力和膽魄。

高舉馬槊過頂,斜斜向西,李世績伏低身軀,馬槊放平,硬頂著突厥人散亂無序的箭雨,開始了最後時刻的衝鋒。

最前方數十人的前鋒順利的鑿入陣中,血光四濺的同時也降低了馬速,李世績瞠目大喝,馬槊如毒龍一般的探出,不顧對方同樣刺來的長矛,槊尖輕而易舉的刺入胡將的胸膛。

側身躲開已然無力的長矛,李世績雙臂用力,馬槊硬生生的將胡將挑在空中,周圍一片大譁,後續的唐軍士氣大振,高聲吶喊,刀槍並舉,殺入陣中。

突然出現的唐軍援兵,讓突厥騎兵陷入分崩離析中,而只用了一個照面,被挑在空中的胡將,讓突厥人開始了潰散。

接下來是風捲殘雲的掃蕩,數千突厥兵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為首的胡將憤怒而憋屈的往西逃去,而李世績卻不依不饒的率兵追擊,一直到一箭將其射落下馬,被馬蹄踩踏而亡才罷休。

這位憋屈至死的胡將也的確憋屈,他怎麼也想不通,唐軍怎麼可能突然出現在這兒,而且還能彙集兩千左右的精騎,此番可汗攜近數萬大軍,整個朔州都被突厥斥候監視,唐軍是如何殺到這兒來的?

雖然曾經在竇建德、劉黑闥手下吃過敗戰,但李世績在此戰中展示了他的軍事天賦,他敏銳的察覺到了突利可汗的企圖,反其道而行之,從距離馬邑四十里外的桑喬鎮秘密北上,在顧集鎮周圍三個寨堡調集騎兵,突襲破敵。

這不是突利可汗第一次在李世績手中吃癟了,攜六萬大軍南下,這位年輕的可汗以為可以手到擒來,他並沒有輕敵,甚至在雁門關東北處佈下了兩萬騎兵,但這幾日的交戰,讓他心煩意亂。

劉世讓鎮守馬邑,李世績親自坐鎮桑喬鎮,再加上附近的三個寨堡,唐軍成犄角之勢,而其他的寨堡也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一方面分割戰場,使得突厥騎兵無法形成大規模的繞行突襲的策略。

另一方面每個寨堡都有精銳騎兵,或近千,或數百,時而堅守不出,時而迅猛出擊,但並不會被突厥騎兵誘遠,這使得突利可汗極為難受。

正面交鋒,因為裝備上的差距,突厥騎兵完全不是唐騎的對手,但在李世績、劉世讓的刻意要求下,唐騎不追求殺敵,也不會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這使得戰局呈現膠著狀態。

所以,突利可汗才定計,召集分散在各地的兵力,親率大軍攻打馬邑,與劉世讓面對面的廝殺,再使重兵埋伏側翼,他不信桑喬鎮的李世績會無動於衷。

整個朔州的戰局,雖然十三寨堡很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馬邑,成犄角之勢,其中的核心就在於馬邑,一旦失守,那唐軍就滿盤皆輸。

但突利可汗沒有想到,一直是出城正面應敵的劉世讓突然選擇了死守城牆,這讓突厥人很是無奈,蟻附登城這種攻城方式,在當年顧集鎮一戰後,成為了無數草原部落的噩夢。

更讓突利可汗想不到的是,李世績居然膽大的到北上繞行,彙集騎兵攻打自己留守的兵力……要不是李世績生性謹慎,而且手上的兵力又不足,直接捅了突利可汗的屁股都有可能。

此時,收兵歸來的李世績看了看已經殘破的寨堡,命令殘卒跟著大軍往東,分散在顧集鎮等幾個寨堡內,十三寨堡中,這個寨堡是最靠西的,也是第一個被攻破的。

雖然才出任代州長史半個多月,但此刻的李世績已經盡得軍心,周圍的唐軍士卒都用敬仰的眼神看著他,對任何軍令都俯首帖耳。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寨堡被攻破,大半士卒戰死,但身為代州長史的曹國公李世績親率騎兵來援,身先士卒,挑飛胡將,還有什麼能比這更有說服力的呢?

李世績擔心的看了眼南側,下令麾下加快了速度,他是個心思細膩的人,此次如此冒險出擊,一方面是因為看準了突利可汗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是接到了這個寨堡的守將的求援。

李世績在出任代州之前,李世民、房玄齡、凌敬都私下提點,當守望相助……這明顯是在指當年顧集鎮一戰,李藥師坐視。

在抵達代州,特別是取代薛萬鈞指揮十三寨堡之後,李世績有著非常鮮明的感受,唐軍不畏戰,但畏懼的是無人來援,只能孤守。

換一句話說,只要有援軍,甚至只有希望,十三寨堡的唐軍都能無懼無畏。

這才是李世績下定決心親自北上的緣由,經此一戰,就算雁門關那邊因為龐玉的阻撓而不能出兵,李世績也有決心能堅守朔州……至少能疲軍。

兩千唐騎迅速趕到了顧集鎮,重建的寨堡如今規模不小,容士卒三千,騎兵近千,糧草充足,是十三寨堡中僅次於桑喬鎮的重鎮。

李世績沒有在這時候趕回桑喬鎮,那邊有數千守軍,突利可汗即使驅使大軍猛攻,也不是三兩天能拿的下來的。

站在城牆上,李世績問起當年顧集鎮一戰,跟隨李善出城死戰餘生的一員將官笑著指向城牆下的空地,說起魏嗣王李懷仁那神乎其技的箭法。

聊了好一陣兒後,將領用欽佩的口吻說:“曹國公類魏嗣王。”

李世績心裡苦笑,代州軍內李懷仁的烙印太深太深了,這些將領對自己的欽佩都要用李懷仁來類比。

想到這兒,李世績轉頭看向雁門關方向,自己出兵援寨堡,而雁門關會出兵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是竹林酒肆掌櫃

桑果1

重生民國:蔡元培

江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