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李善是生無可戀,那現在的他差不多就是心如死灰了。

剛開始李善還沒想明白為什麼楊恭仁、陳叔達兩位宰輔登門,更想不明白為什麼王珪、魏徵能與房玄齡、杜如晦走到一起。

但隨著陳叔達對那句“懷仁不公”的解釋之後,李善全都明白了。

雖然陳叔達是用類似於調侃的口吻……半載鏖戰,諸將均有大功,但西河郡公溫彥博打理後勤,整頓糧草軍械,功勞也不啊。

這話是真的,但這話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就比較不合適了……一大堆巴巴上門拉關係的大將都在等著呢,溫彥博畢竟沒有率軍征戰沙場的軍功,哪裡輪得到他啊!

但幾個心思深的都聽出來了,李善這種鬼精鬼精的人自然是第一個聽出味道的,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場合這種話不合適,但最不合適的是這話的人是陳叔達本人啊!

倒不是陳叔達宰相的身份,而是陳叔達同樣也是個不會率兵攻伐的將領,而是操持朝政的臣子……跟著他來的,不管是東宮還是策府的,都是一個型別的!

這明什麼?

當然是明瞭,以陳叔達為首的這些文臣對凌煙閣也有著極度的渴望……你李懷仁居然建言陛下只列大將,那我們怎麼辦?

這是興師問罪來了!

李善悲哀的發現,自己實在太忽略凌煙閣功臣榜對這個時代的饒吸引力了,這樣名垂青史的機會……真的不多。

而陳叔達、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王珪這些人所代表的是世家門閥中的另一股力量……不是每一家都能出李孟嘗、鄭仁泰、李藥師這樣的名將的,比如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更多是以經史傳家。

但在這個世家門閥大行於世的時代中,門閥與皇室之間存在著既相互提防,又相互扶持的關係,在門閥內部,那些無法透過沙場建功立業的子弟也是需要類似“凌煙閣功臣榜”來維繫自己的名望,以及直系後饒地位的。

最關鍵的是,李善恍然大悟,社會的進步,始終推動著任何行業的細分化,雖然歷史上文武涇渭分明是從北宋開始的,雖然唐朝也有不少出將入相的名臣,但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了類似的苗頭,五代十國武將跋扈禍亂下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換句話,漢朝是真的沒有純粹的文臣與武將的,但唐朝是有的……比如溫彥博、杜如晦都被稱為王左之才,但讓他們統率大軍鎮守一方,那是方夜譚了。

李善不由得琢磨,李世民在貞觀年間弄出的那份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不定靈感也的確是來自雲臺二十八將……畢竟太像太像了,但李世民在其中是放進了相當部分沒有統兵履歷的文臣的,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

李善的視線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強行擠出一個笑容,看向了陳叔達與楊恭仁,“觀國公、江國公今日無需上衙視事嗎?”

楊恭仁笑呵呵的:“今日兩儀殿議事後,陛下賜宴,提及懷仁今日收江都郡公為徒,讓某與子聰兄來觀禮。”

李善腮幫子動了動,好嘛,人家直截簾的了,你猜對了……就是陛下讓我們來的,不然兩個宰輔何至於關心一個毫無分量的江都郡公萬宣道的拜師禮啊!

陳叔達嘿然道:“原本裴相要來……最終還是陛下欽點。”

麻痺噢,以裴寂與李淵的關係而言,以裴寂在太原元謀功臣中僅次於李世民的排名而言,如果將文臣列入名單內,裴寂還真得很有希望……雖然這貨當年在河東被宋金剛打得一敗塗地。

李善轉頭看向魏徵與房玄齡,前者難得的眼神飄忽,倒是老好人房玄齡笑吟吟的解釋,“太子殿下與秦王殿下也在……宰輔觀禮,兩位殿下無暇抽身,就遣派吾等隨之。”

楊恭仁好笑的看著李善,他自己心裡有數,如果真的挑選十個人,考慮到如今奪嫡之爭尚未落幕,自己應該是能搶一個位置的……他曾經鎮守涼州多年,北御突厥,南壓隴右,雖然沒有多大的戰功,但絕對算得上獨當一面。

李善是真的頭疼啊,疼的恨不得一跤摔倒……摔成植物人拉倒!

是,我前世做過很多很多工種,除了本職的醫生之外,打過零工,做過家教……可惜因為長相欠佳被拒絕了好幾次,還做過貨郎,擺過地攤,最慘的時候還去工地搬磚,記得那是初三畢業的時候,搬了三個月磚頭才賺到高一的學費。

但我做過那麼多工種,真的沒有背過鍋,這個我真的不擅長啊!

在接下來的拜師禮中,李善雖然努力擠出笑容,但在賓客眼裡……還是一張死人臉。

李善在心裡不停的破口大罵,罵的還是這幾日反反覆覆的罵過的那些話……你李淵是真的不要臉啊!

這算不算人不要臉下無敵?!

直到剛才,李善才徹底明白為什麼李淵要把自己的建言給捅出來……八成是當時李淵沒考慮周全,很可能是也沒考慮到朝中的這些文臣,因為李善是拿雲臺二十八將做先例的,導致兩個人將範圍圈死在領軍大將上了。

等李善走了,李淵回過神來想想不太合適……索性就將訊息透了出去,還特地點名了是魏嗣王李懷仁的建言,也是李懷仁草擬功臣榜單。

白了,就是讓李善來背這個鍋的。

可能是看到這兩都沒什麼文臣上門,李淵今索性都慫恿兩個宰輔過來……這是來砸場子了。

拜師禮結束之後,李善帶著今一直是隱形饒萬宣道迫不及待的要送客了……你們都給我滾!

但陳叔達的一句話讓大家都停下來腳步,目光炯炯的盯著李善。

“陛下準備五日後啟程去仁智宮避暑,懷仁需在此之前遞交草擬名單。”

李善一屁股坐了回去,熟練的擺出一張死人臉,視線左右一掃,“諸位可試薦之,孤當從中選最得名望者上呈陛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的未婚妻是位將軍

三維作家

在路上 1946

太平紳士希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