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李世民一戰擒兩王,回京遊街誇功,設天策府、弘文館,從此正是拉開了奪嫡的序幕。

到現在已經三年了,雖然又有洛水大捷這樣的戰功,但李淵的偏心讓李世民漸漸不忿……特別是去年,從頭到尾突厥都沒能越過雁門關半步,這直接導致李世民的重要性略有降低。

當然了,與此同時,東宮那邊的處境更加糟糕,這反而凸顯出了秦王一脈……李世民漫步走入太極宮,站在路側,靜靜的看著正彎著腰在花苑裡忙碌的身影。

李善就差趴在地上了,今日他被李淵傳召入宮,來的稍微早了點,一眼看見幾株已經枯萎的棉花,湊上去看了幾眼就發現都已經乾癟甚至風化的棉花。

早在去年赴任之前,李善就叮囑平陽公主幫忙,那日登門拜訪,平陽公主信誓旦旦都蒐集全了……李善也不知道這樣的棉籽還能不能種的活,正小心翼翼的撅著屁股蒐集。

“懷仁.”

李世民有些好笑,東宮那邊這兩年威望大跌,明裡暗裡好幾次都和麵前這位青年有關,可惜被扇的頭暈眼花的太子一直不知情。

“秦王殿下.”

李善愣了下,此次回京他沒有打算和李世民會面,今日倒是巧了,眼角餘光掃了掃,不遠處有兩個宮人。

“這是作甚?”

李善笑著描繪起棉花的模樣,李世民想了想指著西側,“記得那邊有一大片.”

“多謝殿下.”

李善行了一禮,“張公瑾一事,殿下知否?”

“不礙事.”

李世民微微搖頭,“今日父親決意兩儀殿議事,一為欲谷設,二為代州總管.”

“殿下放心.”

李善猶豫了下,低聲問:“若是回朝……”“聽父親安排吧.”

李世民笑著說:“來日方長,不急,不急.”

李世民不是不急,他對李善的觀感很好,能將這樣的英傑收入麾下也讓他志得意滿,更欣喜於李善前年密談時堅心志、舉大義的獻策,但總的來說,對李世民來說,李善是個文武雙全的治世能臣。

而如今奪嫡之中,李世民並不對李善有著太多的期許,只需要確認這位不被東宮籠絡就已經足夠。

“殿下說的是,段志玄那廝太過跳脫,已經惹出好幾樁事了.”

李善隨口道:“北邊那事兒……”“看父親的意思吧.”

李世民也很無奈,與突利可汗結盟一事,至今長安城內也不過寥寥幾人知曉,他很確定,太子是不知道的,“若是犯事,懷仁儘管趕回來,孤另遣人代之.”

李善實在摸不清楚李淵會如何處理這件事,但如果沒能妥善的處理,今日傳召自己入宮……他有著不好的預感。

無獨有偶,當李淵漫步而來的時候,看到的也是個撅著屁股趴在地上的身影。

“讓平陽禍害了整個皇宮的花苑,連禁苑都沒放過!”

李淵笑罵道:“居然還要親自動手?!”

“伯父此言差矣.”

李善跳出花苑,笑嘻嘻道:“小侄愛花……”“愛花?”

李淵忍不住噗嗤笑道:“先愛蓮,後愛牡丹,聽聞前些時日又愛梅?”

李淵久居深宮,居然都知道了……李善臉一黑,哪個嘴碎的胡說八道!“臣代州長史李善有諫.”

李善昂首道:“陛下乃天下之主,卻如此調笑臣屬,非明君之相!”

李淵冷笑道:“也就是崔舍人脾氣好,不然非翻臉不可!”

.崔信還脾氣好?李善都無語了,但下一刻一個激靈,瞳孔微縮,鼻孔都張大了,“陛下……不,伯父,千萬不可……”“哈哈哈,想到了?”

李淵大笑道:“平康坊吟花,卻不想……”李善抹了把頭上的冷汗,平康坊的名妓和崔小娘子如果被有心人聯絡到一起,怕是崔信要操刀找上門來砍人了!看李善這副模樣,李淵看了好一會兒戲,才笑道:“放心吧,平康坊內不過吟詩,如何能與《愛蓮說》相提並論?”

“伯父好不厚道……”李善遞去一個幽怨的眼神。

李淵在一旁的亭子裡坐定,隨口道:“懷仁回京多久了?”

“約莫大半個月了.”

李善抓著個包裹坐在側面。

“倒是坐得住.”

李淵這個評價比較中性,也不知道是貶還是褒,李善也沒順著往下說,保持了沉默。

李淵指了指李善身邊的包裹,“帶了什麼來?”

“給韓王殿下帶的.”

李善將包裹開啟,拿出一件小棉襖,向李淵裡裡外外展示了一遍。

李淵摸了摸,“倒是禦寒的好衣物……沒給伯父準備?”

“製做不易,只能做這麼小的,約莫年末能給伯父準備一套.”

李善笑著說:“到時候,即使天寒地凍,陛下外出賞雪,絕無寒意.”

沒辦法,李善的確沒想到,從棉鈴到成品棉花,看似不難,實際上非常耗費人工,最關鍵的就是夾雜在棉鈴中的棉籽,就這件小棉襖,也是人工取籽的……如果不想辦法,推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聽到禦寒得力,李淵來了興致,仔仔細細的問了又問,想了會兒才說:“你讓平陽蒐集種子,就是準備在代州試種?”

“是.”

李善點頭道:“田地都留好了,三姐問過宮中老人,約莫是二三月播種.”

李淵突然話鋒一轉,“你還是想回代州?”

李善遲疑了下,“確有未完之事,不過均聽陛下安排.”

“赴任不過一年,連番立下大功,本應晉職.”

李淵面有難色道:“但代州總管一職,事關重大……”“伯父此言差矣.”

李善正色道:“立功與晉職並無干係.”

李淵有些詫異,“懷仁說來聽聽.”

“立功當受封賞,或虛銜彰之,但晉職卻手握權柄,未必是好事.”

李善輕聲道:“臣蒙陛下厚望,由代縣令晉代州長史,掌代州總管府,已是勉力支撐,若進位代州總管,只怕德不配位.”

“懷仁此說倒是新奇.”

李淵眉頭一挑,“但如此大功,還非止一兩件,不晉職如何安臣子之心呢?”

李善嘻嘻一笑,“如何安臣子之心,難道不是陛下的責任嗎?”

“你這滑頭!”

李淵笑罵一聲,輕聲道:“代州總管不能授你,你先以代州長史掌代州總管府,朝議再選任代州總管.”

“是.”

李善乾脆利索的應了聲,補充道:“等代州總管赴任,臣也可回京了.”

聽了這話,李淵不禁在心裡想,面前的青年屢立大功,卻不能進位,難道真的心中無怨嗎?按常理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想到這兒,李淵的眼神中不禁帶起幾絲狐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兄長安心去,我照顧嫂子

不吃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