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

女婿為國征戰,立下大功,誤了中秋佳節,又恰逢馬邑大捷,李淵設下家宴,闔家團圓,除了尚不能行走的幾個兒孫外,幾乎全都到了。

雖然今日有兩儀殿內諸事,太子頗遭冷遇,但在家宴中,依舊得到李淵的重視,父子倆談笑風生,一旁的齊王李元吉時不時湊趣補上幾句。

坐在稍遠處的李世民只默默坐在那,想起下午凌敬哭笑不得說起的那些話……果然和自己猜測的一樣,那傢伙在哪兒都不安分。

不過,這次好像是被逼的……凌敬還說呢,用李善自己的話說就是,膝蓋無辜中箭。

“二弟.”

李世民舉起酒盞,飲下清水,“謝過三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平陽公主和李淵很像,都希望能維繫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看到李世民受到冷遇,平陽公主特地過來打聲招呼。

李世民笑著和平陽公主敘話,眼角餘光掃過正被太子、齊王吹捧得有點尷尬的柴紹……芳州一戰,讓柴紹名聲大振,被視為能獨當一面的名將之流。

但李世民心裡清楚的很,如果沒有意外,終此一朝,柴紹再也沒有提兵出征的機會了。

妻子掌禁軍,丈夫握重兵,別說李淵了,就是李建成、李世民都無法容忍的。

李建成如此籠絡柴紹,其實目標是平陽公主。

雖無酒水,但家宴氣氛還不錯,李淵從頭到尾都笑呵呵的,一直到宴會尾聲,平陽公主特地留下,突然提起了李善。

“什麼?”

李淵眉頭微蹙後,突然舒展開來,“戰後才赴馬邑?”

“嗯,次日黃昏前抵馬邑.”

平陽公主遲疑道:“劉世讓報功奏摺中……懷仁立即寫了信回來,正巧蘇定方回京……”李淵琢磨了會兒,失笑道:“劉世讓欲讓功,而懷仁卻要推卻,倒是有意思!”

“懷仁看似溫和,實有傲氣.”

平陽公主笑道:“只是不知為何不當場推辭?”

“平陽你也久駐河東,難道不知劉世讓倨傲?”

李淵一眼就看穿了,八成是李善不想和劉世讓起糾紛,一旦當面推辭,以劉世讓的性情,說不定就要鬧的翻臉。

李淵將李善放到代縣,就是想讓其鍍一層金,而劉世讓此舉是想借李善這條路……來謀取代州總管。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劉世讓之前被除爵罷官,很大程度就是朝中無援,如今奪嫡風起,他又不想摻和……被李淵視為子侄輩的李善,這顆棋子恰到好處。

李淵想到這兒,哼了聲,他不在乎臣屬這些小心思,但卻很不喜歡這種手段。

不過,李善寫信回來,有意推卻,卻讓李淵大為讚賞,“懷仁以蓮喻己,不愧君子.”

“蘇定方言信中提到,吾愛功勳財物,但取之有道.”

“哈哈哈!”

李淵大笑道:“當日玉壺春,便知懷仁愛阿堵物.”

平陽公主也笑了笑,“父親,此事便如此處置?”

“嗯,懷仁倒是有手段.”

李淵點點頭,“告訴他,他日直接信件直接讓你轉呈.”

“是.”

平陽公主正要起身,突然好笑道:“父親知曉,女兒遣派十名親衛護佑,此次信使之一就是女兒親衛.”

“父親可知,縣人如何視懷仁?”

“說來聽聽”“滿縣人皆言,此生未見如此父母.”

李淵大是好奇,才赴任一個月,到任估摸也就十多天,就能有如此名聲?“李高遷攜民夫出雁門,懷仁遣親衛為鄉民秋收,甚至親力親為.”

聽到女兒這般說,李淵詫異萬分,沉吟良久後只說:“不愧懷仁之名.”

這句話,當然不是貶低。

但是,也不是讚頌。

這個時代的上位者,即使心憂民眾,或許會向世家豪族借人,或許會從李高遷那邊想辦法,但絕不會像李善這樣親力親為,失了體面。

當然了,李善是不同的,不僅僅因為穿越者和他們三觀不同,更重要的是,他捱過餓。

有了李淵的許可,平陽公主開始將馬邑一戰的實情漸漸透露出去,同時蘇定方、凌敬也在暗中推波助瀾,而且還請了和李善關係最為緊密的王仁表、李楷、張文瓘幫忙。

很快,訊息就散佈在長安朝中坊間。

東山酒樓門口,一個長鬚飄飄的中年人翻身下馬,大步入內,側耳傾聽席間眾人的議論紛紛,心裡頗為訝然。

不多時,侍者引路,中年人上了二樓,推開一扇門進去,躬身行禮,“大兄.”

“七弟來了.”

中書令楊恭仁笑道:“難得回京,今日就要啟程,本欲府內設宴,但大郎提議,此間酒樓菜餚精美,請你一品.”

一旁的楊思誼笑著行禮,“東山酒樓這兩年名聲鵲起,七叔久鎮靈州,今日當一飽口福.”

這位中年人就是前隋觀王楊雄幼子楊師道,迎娶桂陽公主,如今為靈州總管,關內道直面突厥,此次臨時回京,是為了靈州糧草供給一事。

不多時,酒菜上席,楊師道出身豪門,自幼最得父兄寵愛,精於飲食,不禁動容,“倒是新奇的緊.”

楊恭仁大笑道:“雖然味美,但價高令人望而止步,要不是大郎,為兄可捨不得.”

“大郎難道生財有道?”

楊師道好奇問。

“非也非也.”

楊思誼晃著腦袋,“此為東山李懷仁產業,侄兒與其交好,只半價售之.”

楊師道儀態優雅,但吃的挺快,隨口道:“適才在樓下聽見此人之名……”楊思誼立即將這兩日的訊息說了一遍,感慨道:“劉公為傷卒讓功與人,實有仁心,而懷仁為其揚名,有君子之風.”

這就是李善的小算盤……這個功勞是真不想要,也不能要,不然就夾在了李高遷和劉世讓之間了,說不定還要惹上李神符這位幷州總管。

李高遷要的是李善的立場,而劉世讓不同……他要的是爵位和即將復設的代州總管府的總管。

所以,李善暗中推功,明面上為劉世讓揚名……反正這也是好事,你劉世讓總不能說我做錯了吧?至於你劉世讓能不能得手代州總管……那就要看天意了。

這兩日,訊息散開,人皆贊劉世讓之仁,李懷仁之義。

楊思誼雖然是世家子弟,但畢竟尚未出仕,看不到這些,而楊恭仁卻能察覺得到其中的內情。

楊師道不太清楚內情,但看了眼楊恭仁的臉色,試探問:“馬邑大捷,劉世讓可會復爵?”

楊恭仁哼了聲,輕描淡寫道:“馬邑大捷,劉世讓首功,聖人有意封爵縣公.”

“縣公……”楊師道笑道:“那就好.”

楊思誼聽得懵懵懂懂,但隱隱察覺得到,父親和小叔都對劉世讓沒什麼好感。

那當然了,范陽盧氏的盧赤松爵封范陽郡公,滎陽鄭氏的鄭善果封爵滎陽郡公,而弘農楊氏多有高官顯貴,弘農郡公卻被劉世讓拿去了。

就因為這個,再加上劉世讓倨傲跋扈,楊恭仁、楊師道早就看這廝不順眼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後,我死了萬萬次

南鋒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