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六年,二月初三。

李善起的還是那麼早,大爺似的懶洋洋的坐在床邊,小蠻取來早就準備好的新衣,和周氏一起服侍李善穿戴整齊。

還真不是李善太懶……他倒是想自己穿,但周氏和小蠻不幹啊!李善覺得,這種腐朽的生活習慣……都是被逼的。

特地用冷水潑面,精神一振,正要去吃早飯,卻聽見外面鬧哄哄的,李善看見朱瑋、凌敬、蘇定方、馬周都過來了,甚至蘇母都來了。

“何至於此?”

李善笑道:“今年不中,明年再試就是.”

“大郎禁聲!”

朱瑋斷然道:“必然高中!”

蘇定方只行了一禮,他是個話少的人,而馬周是個話癆,笑吟吟道:“懷仁於嶺南多聽高士吟誦,隨便寫一首就是,必然能大放異彩.”

李善嘴角直抽抽,這話說得……好吧,大差不離的,你也算是猜中了。

不過難道你不知道,我也是被逼的……要不是李德武那廝,我肯定選明經科啊!一旁的凌敬嘆道:“武德四年末,李藥師安撫嶺南,越國公率八州之地歸順,去年末遣其子馮天錫入朝.”

大夥兒都聽得一頭霧水,李善隱隱猜到了什麼,安撫嶺南,越國公,姓馮的……“正月十三日,秦王遣李客師設宴送行,馮天錫喜玉壺春,大讚詩文……”凌敬似笑非笑的說:“想必懷仁所說的……不僅是高士,還是為隱士呢.”

李善無語了,乾笑幾聲,厚著臉皮點頭道:“的確是隱士……”越國公馮盎是嶺南的地頭蛇,其長子馮智戴文武雙全,這樣的人物都從未聽過這兩首詩……大意了啊,早知道應該說是夢中聽仙人吟誦……母親朱氏也從後院出來,親自指揮僕婦擺飯,請眾人坐下一起用飯,李善視線在桌上掃來掃去,豆腐腦、豆漿這些都不行,鬼知道這個時代的考場什麼鳥樣,別是沒茅廁的。

最後挑了兩個雞蛋,一碗小米粥,配上一碟小菜,李善正吃著呢,瞄見外間人影晃動,“朱五,進來啊.”

朱五訕笑著走進門,“郎君,今日玉壺春……”“閉嘴!”

朱瑋大怒,指著兒子罵道:“今日大事,何敢以瑣事相擾!”

“七伯,七伯別惱,朱五來問,合情合理.”

李善嘴裡還含著半個雞蛋,笑道:“德謀那邊傳話,尚不知情,需多加打探.”

馬周慢悠悠的說:“未必.”

“嗯?”

“李乾佑本為長安令,昨日已然回京,再加上隴西李氏……”馬周嘖嘖道:“只怕是不想以此事擾亂懷仁心性,誤了科考罷了,想必今日科考一畢,就能打探出來了.”

李善瞄了眼馬周,就你聰明……昨日傳話,他就心裡有數了,八成背後出手的那人來頭不小,李楷想在考完之後再商量。

朱瑋狠狠瞪了眼兒子,低喝道:“出去!”

“朱五還未用飯吧,再端碗粥來,吃完再走.”

朱瑋沉聲道:“今日大郎赴考,無需理會他事.”

李善隨意點點頭,心想……真不耽擱的,反正是抄襲……昨晚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

而且對於玉壺春,李善其實並不太在意,得益於瘋狂的廣告轟炸,短期內能賺這麼多錢,實在出乎預料。

對於穿越者來說,賺錢永遠都不是什麼難事,倒是賺了這麼多錢容易遭人覬覦……比如這次就是一個例子。

在古代,秘方這種玩意是每家每戶的根基,多少人家是靠此發家,靠此傳承,如豆製品還是低層次的,而釀酒……利益就比較大了。

在後世,金錢是底氣,是硬通貨,但在這個時代,門第、名望以及能力才是硬通貨,才是底氣。

李善能名揚長安,靠的也不是他能賺錢……對此,他心裡很清楚。

吃完飯,李善帶上週氏早就準備好,檢查了無數遍的書箱,帶著四名親衛騎馬馳向長安城。

一直送到村口的朱瑋看了眼面帶憂色的朱氏,勸道:“勿猶,大郎必能高中.”

“再說了,大郎名揚山東,即使未能上榜,也必能出仕.”

朱瑋的話說的不錯,隋朝始行科舉檢才,但只是撿漏補缺,流行的還是得人舉薦出仕,李善名聲在外,與諸多門閥名士來往,想出仕其實並不難。

馬周和凌敬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沒吭聲,但都心裡有數……李善不希望直接投入秦王麾下,只能選擇科舉入仕,很大程度還是因為李德武的存在,以避免日後可能成為秦王、太子奪嫡的犧牲品。

馬周想的更多一些,他和李善相處了一年多了,從往日的言談舉止中,他能感覺得到李善對門閥的隱隱排斥……不想因舉薦出仕,或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朱氏嘆道:“若是明經、明算……但是進士科……”“必能上榜.”

凌敬淡然道:“懷仁其人,言出必中,若是無望,必會再等一科,既然赴考,必有把握.”

馬周補充道:“那人上任長安縣尉大半年了,懷仁如何不會提防……嘿,只怕正中懷仁下懷呢.”

這想法就比較髒了……已經抵達皇城外的李善可以發誓,自己真的沒這打算!都是李德武逼我抄襲的!說曹操,曹操到,李善環顧四周,看見了李乾佑,也看到了後面的李德武。

“拜見叔父.”

李善笑著行了一禮。

“初春尚帶寒意,也不多穿兩件.”

李乾佑皺眉。

“不礙事……”李善側頭看見了李遷和另一個身材挺拔的青年。

李乾佑介紹道:“安邑房李遷,懷仁之前見過.”

“便在吏部外長廊,懷仁穿的少了.”

李遷和李楷交好,這一科選的是明算科,所以對李善頗有好感。

李善呃了聲,雖然唐初科考人數少,雖然科舉制度剛剛開始,但這考場也太過了吧?就算沒有專門的考場,難道不能在禮部貢院?再不濟去國子監借個場所啊!至於只在吏部外長廊考試嗎?這也太寒酸了吧!一旁的青年側頭低語幾句,有僕役遞來一件厚衣。

李遷介紹道:“這位是姑臧房李義琰,少有才名,善詩賦、音律,這一科是懷仁的對手呢,也選的是進士科.”

李善接過厚衣,行了一禮,“謝過李兄.”

“勿需相謝.”

李義琰聲音清亮,不急不緩,“久聞李懷仁之名,日後還要多多嘮擾.”

寒暄了一陣後,李善在腦海中找了又找,也沒想起歷史上有沒有這個名人……他畢竟不是歷史專業,更不是專研唐史的,自然不知道。

李義琰,隴西李氏姑臧房子弟,在唐高宗執政時期出任宰輔,爵封國公。

時辰差不多了,有吏員點名檢視文書,考生排列成隊,李善轉頭看了眼已經看不真切的李德武……等著吧,是你逼我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是竹林酒肆掌櫃

桑果1

重生民國:蔡元培

江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