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有一個詞彙,叫做“路徑依賴”。

這個詞彙的意思是,人們一旦是習慣使用某種方法解決問題,就會形成思維慣性,就好似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思維模式也就會不斷自我強化,很難做出改變。

朱和堅目前就已經出現了“路徑依賴”的情況。

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無非就是依賴三點優勢——其一是偽裝,其二是隱忍,其三是狠辣。

尤其是狠辣——他不僅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為達目的不折手段。

所以,每當是遇到問題之際,朱和堅的腦子裡立刻就會冒出“殺人滅口”、“斬草除根”之類的選項。

若是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解決那個引發問題的人!不得不說,這種思維模式雖然很危險、隱患也大,但絕大多數時候都很管用,效率也很高。

接下來的南京之行,在朱和堅眼中就是一次冒險,所以他也就給自己安排了許多後手。

首先,朱和堅讓司禮監吳信泉秘密聯絡了南京鎮守太監席成——在南京官場之中,鎮守太監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勢力——有了席成的鼎力相助,朱和堅前往南京之後,手裡就擁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

然後,朱和堅又透過東廠的關係,提前向南京派去了一批善於情報工作的精銳錦衣衛,讓他在南京辦事期間可以及時掌握相關各方的動態訊息。

最後,朱和堅在思維慣性之下,依然是安排了一批“嘲風”死士暗中跟隨在自己身邊,一旦是他在南京辦事期間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批死士就會負責處理掉那些引發問題與提出問題的人!等到這一切皆是安排妥當之後,朱和堅則是派人召來了劉冶。

收到七皇子朱和堅的傳喚之後,劉冶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就丟下了手頭上的一切事情,迅速奔到了七皇子府。

覲見朱和堅之際,劉冶依然還是那一副自甘卑賤的模樣,當場下跪行了大禮,把頭埋在地上,屁股高高撅起。

近段時間以來,朱和堅利用劉冶的渠道,陸續接收了好幾批天水城暴民,皆是成為了“嘲風”組織的死士,所以兩人時常會有接觸,但朱和堅見到劉冶這種自甘卑賤的作態之後,依然是有些不適應。

然而,也正因為劉冶的這種卑賤表現,朱和堅雖然瞧不起劉冶,但也下意識的減少了防範之心,總覺得劉冶已經被自己徹底控制住了,也根本沒有反抗自己的勇氣。

當然,在表面上,朱和堅並不會表現出真實想法,看到劉冶行禮之際,還親自起身、伸手把劉冶扶了起來,讓劉冶頗是受寵若驚。

*“劉冶先生,我這次找你見面,乃是有要事相談,咱們坐下說話吧.”

劉冶則是連連搖頭,道:“有七皇子殿下在前,哪裡有下官落坐的地方.”

朱和堅同樣是輕輕搖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咱們二人也算是熟悉了,不必是把時間浪費在客套之上,還是坐下談話吧.”

“下官遵命.”

然後,劉冶小心翼翼用半邊屁股坐在椅子邊緣上,雙腿則是肌肉緊繃,彷彿是隨時都準備著要起身答話。

朱和堅眼中閃過了一絲不屑,但臉上笑意則是愈發溫和,緩緩道:“劉冶先生應該也聽說了訊息,今天早朝上父皇已是傳下旨意,派我前往南京祭祖,這可是一件大事,必須要慎重以待!”

劉冶連連點頭,臉上滿是討好之意,道:“這當然是一件大事,訊息傳到朝野之後,官民們皆是議論紛紛,認為七皇子殿下的上位之事已是近在眼前……要知道,這南京祭祖之事,從前只有皇帝與太子儲君有資格出面主持,而陛下這一次則是讓七皇子殿下親自主持此事,態度已是非常明顯了……依下官的看法,等到七皇子殿下結束了南京之行、返回京城中樞之日,應該就是您正式上位之時了!”

朱和堅不置可否,只是繼續說道:“我當初與劉冶先生首次見面之後,就曾是開口承諾過,要給你一個遠大前程!如今的南京祭祖之事,也正是一個好機會……你如今乃是苑馬寺的九品監正,而我前往南京這一路上的車馬之事,皆是要由苑馬寺官員具體操辦,所以我已經向苑馬寺衙門特意點了你的名字,讓你跟著我一同前往南京.”

說到這裡,見到劉冶表情間的驚喜之色,朱和堅的表情間愈發充滿善意,繼續承諾道:“我剛才說南京祭祖是一件大事,是因為任何朝廷官員一旦是參與了此事,就皆可以增加政績與資歷,而你隨同我前往南京祭祖之後,苑馬寺的曲大人就有理由向吏部衙門舉薦你,而你也很快就能升遷了!”

聽到朱和堅的這般承諾,劉冶頓時是大喜過望,連忙是再次的跪拜叩首、向朱和堅連連道謝,只覺得自己果然是傍上了一位貴人,然後就是不斷的表忠心,說是自己願意為朱和堅赴湯蹈火雲雲。

朱和堅則是繼續微笑道:“赴湯蹈火嗎……我很看好劉冶先生的才華與前程,見到機會自然就要出手提攜……劉先生你也不要只顧著感謝與歡喜,等到明天早朝之後,我就要離開京城南下了,你也趕快返回衙門與家裡進行準備吧,這一路上可千萬不能出現任何疏漏!”

劉冶見到大好前程就在眼前,也是迫不及待,再次的千恩萬謝之後,很快就告辭了朱和堅,興沖沖的離開了。

看著劉冶的遠去背影,朱和堅逐漸收斂了臉上笑意,眼神冰冷的開口譏諷道:“一個蠢貨!”

自從朱和堅利用劉冶的渠道接收了大批天水城亂民作為死士、重建了“嘲風”組織之後,接下來的南京之行乃是“嘲風”重建之後的首次行動,自然是經驗不足,說不定就會出現紕漏、被人抓住破綻。

正是考慮到這般情況,朱和堅才會刻意安排劉冶跟著自己一同前往南京,一旦是“嘲風”死士在行動之際意外暴露,那麼劉冶就會是朱和堅丟出去的替罪羊!畢竟,這些死士皆是出身於天水城,在當初天水城爆發民亂期間,又皆是劉冶的麾下亂民,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把所有罪責全部推到劉冶身上。

為了這一次南京之行能夠萬無一失,朱和堅可謂是考慮周全,把所有情況皆是設想到了。

畢竟,朱和堅接下來所要面對的敵人,並不僅僅是南京六部,說不定還包括老謀深算的周尚景,他自然是不敢怠慢。

等到劉冶離開之後,朱和堅再次認真思索了南京之行的所有情況,自認為已是準備周全,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

然後,朱和堅喃喃自語道:“只希望……周尚景這次迫使我前往南京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考驗我的魄力與手段,而不是故意設下一處陷阱想要構害於我……若是前者的話,我還可以暫時忍耐於他,只需是靜靜等待御膳房那邊的佈置發揮作用就好……但若是後者的話,我與周尚景之間的關係,就必然是再無挽回餘地、從今往後就真要不死不休了……”說到後面,朱和堅的表情已是異常陰鷙。

*而就在朱和堅為自己準備後手的同時,周尚景也開始了下一步計劃的佈置。

此時的周府書房之中,周尚景與吏部尚書宋啟文正在密談。

周尚景一向最是擅長連環計,雖然朱和堅認為自己的計劃與準備皆已是萬無一失,但實際上就在朱和堅被迫前往南京做事的那一刻起,後續的事情發展就已經由不得他來做主了。

“陛下還是老樣子,對於這種趨利避害、搶功甩鍋的手段,堪稱是輕車駕熟,老夫逼迫七皇子前往南京、協助王保仁處理南京六部之事,陛下就給七皇子安排了一個南京祭祖的差事……嘿,當真是好算計,一旦是朝廷中樞從南京六部順利收權,那就是七皇子前往南京祭祖期間暗中坐鎮協助的功勞,但若是朝廷中樞的收權計劃失敗,那就由明面上負責一切的王保仁承擔責任,與南京祭祖的七皇子毫無關係……這般手段,一看就是陛下想出來的.”

感慨之際,周尚景的表情有些無奈。

從某方面而言,德慶皇帝也同樣有路徑依賴的問題,派系制衡、搶功甩鍋等等手段,從來都是德慶皇帝考慮問題之際的第一反應。

而周尚景此刻所表現出的無奈之意,並不是因為他沒辦法對付德慶皇帝的這般手段,只是認為德慶皇帝身為九五之尊、天下表率,總是習慣於使用這些趨利避害的手段,實在是太掉價了。

另一邊,宋啟文則是笑著回應道:“陛下的搶功與甩鍋手段,對於尋常官員而言,自然是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七皇子毫無風險的盡攬全功……但首輔大人您的下一步計劃,卻不是這種簡單手段就能阻止的.”

周尚景輕輕點頭,表情間滿是從容與淡定,就好似已經預見到了後續的一切發展,只是開口問道:“七皇子如今已是跳入甕中,南京那邊是否已經安排妥當了?”

宋啟文立刻答道:“依照首輔大人的吩咐,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了!一旦是等到朝廷中樞的收權計劃正式開始,下一步計劃就可以迅速展開……到了那個時候,七皇子也就別無選擇了.”

“那就好……”說到這裡,周尚景不由是花白眉頭一皺,突然感到胃部有些不適,驟然間胃酸就湧上了胸口。

但這般異常狀況並不明顯,而且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對於這般情況,周尚景也沒有放在心上,隨著他的年紀愈發老邁,各項身體器官皆是不堪重用,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周尚景也早就習慣了。

於是,周尚景只是稍稍一頓之後,就繼續說道:“老夫這一次所佈置的計劃,不僅僅是想要算計七皇子、讓他狠狠栽個跟頭,也是想要再最後一次考驗他的真實心性……若是七皇子他並沒有任何偽裝與隱藏,就像是他一直以來所表現的那般、是一位真正的君子,老夫的諸般佈置對於他而言也就沒有任何害處……但若是他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皆只是偽裝,實際上就是一個心狠手辣、性格偏激之輩,那他接下來也只能是自食苦果了!啟文,關於後續的計劃安排,你都已經知曉了,具體操作就由你親自負責……老夫有些倦了,想要提前休息一下.”

聽到周尚景的這般說法,宋啟文不敢怠慢,連忙是起身告辭,並且是叮囑周尚景一定要保重身體。

等到宋啟文離開之後,周尚景緩緩閉上了眼睛,輕聲喃喃道:“若是能年輕二十歲……不,只需是年輕十歲就好……老夫完全可以徐徐圖之,大可不必像是現在這般操之過急……唉,歲數不饒人啊……老夫不是好人,也不敢向上蒼奢求太多,只要是再有三五年的歲數,老夫就能為家族、為朝廷規劃好許多事情,然後也就能安心離開了……”說話間,周尚景的聲音愈發低微,似乎是睡了過去。

*到了第二天的早朝之上,七皇子朱和堅向德慶皇帝與百官辭行。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南京祭祖之事乃是禮部衙門的權責範圍,所以禮部侍郎鮑文傑也要跟著七皇子朱和堅一同前往南京。

據說,鮑文傑的相伴同行,乃是因為朱和堅親自向禮部衙門點名要人。

作為清流之中極為少見的實幹官員,鮑文傑很是受到朱和堅的看重,而朱和堅特意點名鮑文傑與自己同行,必然是想要趁機拉近雙方關係。

等到早朝結束之後,七皇子朱和堅就率領著鮑文傑、劉冶等人離開了京城,一路向西趕去了通州,接著則是乘船沿著運河南下,大約只需要十天時間左右就能抵達南京。

等到朱和堅抵達南京之後,朝廷中樞針對南京六部的收權計劃也就會正式開始。

這一天,趙俊臣結束了文華閣的公務之後,就乘轎返回到趙府休息。

然而,他剛剛邁入趙府大門,就收到了兩個訊息。

其一,是李純臣想要求見趙俊臣,此時正在門房裡候著訊息。

其二,則是李傳文與肖文軒二人已經從湖廣返回了京城之中,也同樣正在等候趙俊臣的召見。

聽到這兩個訊息之後,趙俊臣不由是笑了。

李純臣這個時候求見趙俊臣,顯然是收到了訊息、發現自己的家族目前已是陷入了窮途末路的局面,而這一切皆是因為趙俊臣的幕後指使,所以才會忍不住求見趙俊臣。

而李傳文與肖文軒二人此時返回京城的事情,則是意味著太子朱和堉在湖廣境內的事情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了。

對於趙俊臣的未來計劃而言,這兩件事情皆是好訊息。

然後,趙俊臣稍稍猶豫一下,決定先與李傳文、肖文軒二人見面。

至於李純臣,則是要繼續晾一晾他。

於是,趙俊臣吩咐道:“通知李傳文與肖文軒兩位先生,讓他們前往大書房見我……至於李純臣,告訴他改天再來見我,我今天沒空.”

說完,趙俊臣就邁步向著大書房的方向走去。

*當趙俊臣來到大書房之後,很快就見到了李傳文與肖文軒二人。

見到這兩人之後,趙俊臣親自起身、拱手行禮,揚聲道:“兩位先生,這半年多以來,實在是太幸苦你們了!”

說話之間,趙俊臣的表情很誠懇,因為這半年多時間以來,李傳文與肖文軒二人確實是極為辛苦。

首先,他們協助黃有容與林雲璞等人成立了“聯合船行”,為趙俊臣整頓了南直隸的官場與商界;然後,他們則是趁著“聯合船行”創辦之後、航運商貿格局發生變化之際,走遍了京杭運河與長江沿岸,結交各地的鄉紳豪族,也把趙俊臣的影響力從京城擴散到了地方;最後,他們又在趙俊臣的臨時傳令之下趕到了洛陽,協助太子朱和堉處理藩宗事務,然後又跟著太子朱和堉“流竄”於湖廣各地、不斷搞事……這些事情結合在一起,絕對稱得上是勞苦功高了。

所以,趙俊臣此時的關切問候,也絕對是真心實意。

聽到趙俊臣的問候,見到趙俊臣表情間的關切,李傳文與肖文軒二人也是心中一暖,只覺得他們大半年以來的諸般幸苦並沒有白廢,也連忙是恭賀趙俊臣這段時間的諸般成就,譬如是陝甘大捷的赫赫軍功、又譬如是入閣輔政的位極人臣。

他們上次與趙俊臣相見的時候,趙俊臣還沒有下定決心要前往陝甘三邊冒險,可謂是光陰似箭,轉瞬間已是發生了太多變化。

接下來,相互問候結束之後,趙俊臣就向兩人詢問了湖廣境內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

聽到兩人的詳細回答之後,趙俊臣則是若有所思,然後就問了一個自己最為關切的問題。

“在你們看來,咱們那位太子殿下,經過了這麼多事情之後,他的性情與觀念可有發生變化?”

……今天狀態不好,後半章不管怎麼改都不滿意,索性就全部刪掉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黎明的號角吹響前仍要戰鬥

努力寫作一枚